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教首页 > 文学专区 > 作家专栏 > 专栏文章

吴亮 专栏

南琛 专栏

古尤尤 专栏

猪小猪 专栏

陈跃红 专栏

棉棉 专栏

王兰芬 专栏

麦田 专栏

张颐武 专栏

赵波 专栏

老了一点 专栏

宁肯 专栏

射覆 专栏

萧萧0253 专栏

狼小京 专栏

苇一 专栏

浪人柳无缺 专栏

浪打郎 专栏

焦国标 专栏

pigsyme 专栏

傻青 专栏

慧远 专栏

慷慨的棉花 专栏

我爱虚词2001 专栏

丑丑 专栏

宝玉还泪 专栏

独语天涯 专栏

三寸钉 专栏

粉红的墙 专栏

十三月 专栏

烟灰玫瑰 专栏

浪得虚名 专栏

韩晓萱 专栏

须弥山主人 专栏

火光熠熠 专栏

papa7263 专栏

善良的dog 专栏

小刀迟 专栏

萧三郎 专栏

三只钉子 专栏

罗云川 专栏

笨笨 专栏

春风不相识 专栏

瓜 专栏

林禺 专栏

蝴蝶笑 专栏

聊胜于无 专栏

elfhe 专栏

goodspring 专栏

008520059 专栏

文嚎 专栏

碧血汗青 专栏

cyclone 专栏

小旋风3号 专栏

绝对天下风云 专栏

本少爷 专栏


红楼梦语


          作者:慧远
http://edu.sina.com.cn 2001年03月01日

  初读《红楼梦》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所看重的不过是书中伤感的故事情节,对宝黛的爱情悲剧一洒同情之泪而已。随着年龄渐长,人生阅历逐渐加深,对《红楼梦》就有了新的认识,它的确是一部对生命有着深切忧患意识的人生大书啊!

  对于一部伟大的作品而言,最重要的并非仅仅反映生活现实,而是应当远远超脱于生活现实之上,对生命的本质有深刻的感悟与体察,曹雪芹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对生命终极之美的审视与彻悟。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飘逸,又表现出非常脆弱与敏感的特质,美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林黛玉的艺术形象即代表了这种美的极致,她是传统文化中至美的化身,轻灵超然,不染尘埃,宝黛爱情所表现出的那种含而不露,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牵肠挂肚,即反映了曹雪芹独具的审美情结。美与世俗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可以想象曹雪芹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创作这样一部悲天悯人的人生大书,他把目光凝聚在这样一个美的王国,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极度愤懑与不满,表明了自己与世俗生活绝不合流的人生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黛玉的形象正是曹雪芹自己的精神化身。这个“女儿国”的最终消亡,既象征了美的终结,美在世俗生活中的零落成尘碾成泥,同时也象征着曹雪芹人生理想的最终破灭。

  在中国世俗文化中本来就没有个人生活可言,它从不关注人生的审美价值,而是执着于实用主义的名利观念,其生命价值是本末倒置的。传统读书人自幼即生活在一个世俗教育的语境之中,元人王仲文的戏曲《救孝子》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读书的功名须奋发,得志呵做高官,不得志呵为措大”,即赤裸裸地表现出读书人的现实心态,升官发财并用,就是读书人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学而优则仕之下,无论读书人的外表表现得如何清高不尘,也仍然无法掩饰他们骨子里飞黄腾达的功利观念,即使飘逸如大诗人李白也不能免俗,他在《与韩荆州书》中留下了自己“身处江湖而心有魏阙”的真实的精神写照。倒是那个大宋的皇帝诚实些,他循循善诱地告诉读书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目的,一语道破!当读书人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蝇营狗苟,完全丧失了自然的旨趣,完全放弃了真实的人生,把所有的生命智慧与人生乐趣,都消磨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时,这样被扭曲的人性,不正是曹雪芹笔下的“须眉浊物”吗?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在“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境况之下,曹雪芹自觉地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了他的美的王国,远远地躲开了那些“须眉浊物”,在那个“女儿国”中寻找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寄托,而贾宝玉就成为曹雪芹在这个王国之中的代言人。所谓“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表现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透露出的正是曹雪芹于世乖隔的孤独心境,自嘲中蕴涵着无限的心伤。贾宝玉对于“仕途经济”的不屑,正代表了曹雪芹自己的人生价值取舍,当这个美的王国最终风流云散时,贾宝玉对于人生的自我放逐,那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既代表了曹雪芹的个人命运,也象征了曹雪芹生命意识的大超脱与大悲悯!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红楼梦》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一些莎士比亚的影子,贾宝玉的形象似乎也能够让我们想起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他们都有对于人生意义的终极询问,他们都对世俗社会表示了自己的不屑与疏离,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以飞蛾扑火的精神,献身于以女性为代表的生命至美,只是前者是东方式的,属于中国古典美的艺术形象,而后者则是西方古典美的艺术形象而已。

  我们对于美的认识的确是与美好的女人分不开的,“永恒之女神,引导我前行”,女人之美就在于她们“天生在‘仕途经济’之外,即天然地站立在‘泥世界’的彼岸”,“就是她们具有男子所没有的神性--摆脱男子世界权势欲望的清脱之性”(刘再复)。女人是美的引导者,正是因为有了“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我们才第一次有了诗的想象;正是因为有了对一个美丽女人的爱恋,我们才自觉地远离了名利的诱惑,在生命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正是因为世上有了美好的女人,我们才能够在世俗的世界中恢复本我,找到自己的真性情,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

  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是读不懂《红楼梦》的,因为它是一部融化了生命审美的大书。我一直就对“红学”研究者们过于执着于情节的反复考证与斤斤计较表示不解,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乃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人间情怀,是《红楼梦》所蕴藏着的生命内涵。面对着被“红学家”们支解得七零八碎的《红楼梦》,我们离《红楼梦》的真实精神已经越来越远,当“红学”最终成为学者混饭的职业时,这已不仅仅是曹雪芹的悲哀,更是读者的悲哀了!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