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chinaquest
网上寻宝大行动
新浪寻宝大行动,
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教首页 > 文学专区 > 作家专栏 > 专栏文章

吴亮 专栏

南琛 专栏

古尤尤 专栏

猪小猪 专栏

陈跃红 专栏

棉棉 专栏

王兰芬 专栏

麦田 专栏

张颐武 专栏

赵波 专栏

老了一点 专栏

宁肯 专栏

射覆 专栏

萧萧0253 专栏

狼小京 专栏

苇一 专栏

浪人柳无缺 专栏

浪打郎 专栏

焦国标 专栏

pigsyme 专栏

傻青 专栏

慧远 专栏

慷慨的棉花 专栏

我爱虚词2001 专栏

丑丑 专栏

宝玉还泪 专栏


鲁迅之死


          作者:宝玉还泪
http://edu.sina.com.cn 2001年02月09日

  鲁迅死的时候只有56岁,体重38公斤。他逝世前4个多月,史沫特莱曾经请当时上海最好的一位肺病专家给他作诊断,诊断结果认为鲁迅已病入膏肓,“倘是欧洲人,则在五年前已经死掉”。

  不光躯体,鲁迅的精神也业已衰败。鲁迅逝世前一个半月,在病榻上完成散文《死》,在此文的原稿上,心如死灰的鲁迅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文学家和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死》)

  这七条遗嘱,无一不浸透着深深的绝望和幻灭。这是鲁迅对尘世、对自己经历的命运的全盘否定。

  可以这么说,鲁迅的命运是本世纪初最凄凉的悲剧之一,从鲁迅身上,我们要吸取他人生失败的教训。

  作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鲁迅的天才是他同时代的人所无与伦比的。但他与同时代的激进知识分子一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对自己的命运缺乏自觉的认识。

  1927年以前,鲁迅创作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彷徨》、《呐喊》,在这些小说中,鲁迅一方面揭露了一个阴暗的、急需救治的病态社会,另一方面他还精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苦闷。他内心郁结的矛盾从来都没有得到正面的解决。

  鲁迅找不到自己精神的出路,便开始转向自身的外部寻找存在的价值。1927年以后,鲁迅基本上完全终止了精神探索的历程。他暂时结束了自己的内心苦闷,决定面对中国社会的具体现实。他不再从事小说创作,而是投身中国的社会解放事业,并把笔当作了攻击的武器:“匕首与投枪”。这一明显的转向意味着鲁迅作为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的事业的终结。问题是,鲁迅转向以后是否找到了自身的出路呢?根本没有。他愁容满面,患有严重的神经质;他与所有的人生气,别人骂他一句,他要回骂十句才罢休;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他都显得非常愤激、偏狭……这都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他依然是那样的痛苦,以至逝世前几个月,他在肉体寂灭之前,灵魂已开始崩溃。从他临终前的许多迹象都可以看出,他已陷入了彻底的虚无主义,他对社会和人群的不信任,他的深刻的孤独感,他的唯恐自己死后被人利用的警觉,他的强烈的憎恨,他的极端的激愤与决绝……这一切都表明,鲁迅已被人生的挫败感严重困挠,而且已无法终止自己的人生悲剧。

  我们不能把鲁迅的凄凉的死简单地归因于社会的黑暗。鲁迅自身性格的严重缺陷把他推向了内心黑暗的深渊。他不是一个坚定的人,也不是一个人格高度独立的人,面对人生的重压,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是自觉地把它当作一种命运来承受。在中国这样一个压抑的社会里,逃避是没有出路的,要紧的是接受命运的启示,给自己、也给世人寻找到一条精神的出路。但是鲁迅找不到,他无法从自我的存在中发现人生的价值,由于他的人格的不完善,他的精神的不圆满,结果直接导致了他的这样的行为:一方面,他非常厌恶这个病态的社会,另一方面,他又幻想能从这个社会找到他的精神支柱。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鲁迅注定要遭受人生失败的苦果。鲁迅的这种向外的趋势,也是他的自我逐渐被异化的过程,他也因此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至死都经受着深刻的精神折磨。

  钱玄同要求鲁迅给《新青年》投稿的时候,鲁迅曾经用一个深刻的比喻来回答: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不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呐喊自序》)

  一间铁屋子没有窗户可以透进一点光亮,这确实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恰当的象征。鲁迅认为,那些“较为清醒的人”被惊起以后,也会和那些“熟睡的人”一样,得到同样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阴暗的心情。他甚至都不指出捣毁这“铁屋子”的任何途径。中国黑暗的社会和文化并不是一件完全孤立的东西,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个人也并不完全是它的对立面,我们说,环境与人是互相包容的,对这些个人进行思想启蒙势必影响整个环境的进步,但是鲁迅认识不到这一点。彻底的悲观主义笼罩着他,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灵魂的探索者,也不是一个称职的人性的疗救者。他想成为一个社会的解放者,但是失败了。他连自己都拯救不了。

  鲁迅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但是他作为一个人,一个浸透着传统文人意识的人,他有他的致命的精神上的局限。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