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也算跨世纪的一代人,起码在世纪之交,我知道我已经很幸运,比起那些来不及越过这个世纪和没赶上上个世纪的人来说。但是对于上个世纪,我也知道我没有过多的发言权,毕竟上个世纪对于我来说,有三分之二多的时间是在一种没有任何肉体和心灵感应的情况下一晃而过的,好在有人发出过呐喊,有人发出过欢笑,有人流露过喜悦,也有人爆发过愤怒,这所有的一切声音使人在世纪末感受到了一些历史的回声,倾听着这些回声,于是有了我自己的一个世纪,虽然没有那种十字架压迫在肉身上而产生的沉重感或是自豪感,但并不妨碍我用自己的眼光去悄悄地审视一下已经过去的这一个世纪,从而感受一下世纪之交的思维快感和心灵抚慰。
一个人:
对于中国而言,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如果要选出一个世纪伟人,得票最多的一定是毛泽东,我自己也毫不怀疑这一点。但从我个人的感情来说,我知道,假如我们今天过上了幸福生活,而以后我们还将继续这样的幸福生活,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会是邓小平。特别是当我亲身经历了两个时代的交替,那种改天换地的强烈感受是任何情感所无法代替的,也许无法量化地简单比较打赢一场战争和抓住一个机会究竟何者更为重要,但在未来的一百年里,中国无疑将更多地受到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将会成为指导中国未来走向的核心思维,而他的这一思想,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从这意义上说,我更愿意把小平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第一人。如果还要加一个,我想应该是孙中山。
一首歌:
中国在二十世纪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血与火的洗礼,最令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当属全民抗战的那八年,这种充满自豪和痛苦的抗战情结,已经毫无疑问地延续到了新的世纪,而产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则伴随着这种情结成了中国人在二十世纪所能奏出的最强音,虽然从气势上我更喜欢《黄河大合唱》,从旋律上我更钟情于《我的祖国》,从感情上更喜欢《叫我如何不想他》,但在歌声中最能让人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民族危机感的,毫无疑问是《义勇军进行曲》。
一篇小说
无论从那个角度,我都会把鲁迅的《阿Q正传》作为上个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一篇小说,那个脑袋后面拖着一条辫子的Q字,“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法,假如我们注意观察,会在周围很多人包括自己身上找到一些缩影,不管你喜不喜欢鲁迅,喜不喜欢阿Q正传这篇小说,阿Q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形象,其内涵早已超越了文学,在上个世纪,阿Q就已经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了。
一首诗
现在诗歌对人们的影响力可以说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对于普通人来说,诗歌更象是专供精神贵族玩味的奢侈品,而诗人面对灵感和市场的双重萎缩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而特别让诗人们尴尬的是,仅仅在二十年前,诗歌还在一瞬间爆发出它独有的震撼力。中国本来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过去的这一百年中,诗歌也当仁不让地担当了它的历史史命,发表于1979年三月的朦胧诗《回答》,以象征主义的认知方式和其开放式的结构,以它在当时绝无仅有的叛逆精神,引发了文坛地震,中国的诗歌以这种石破天惊的方式完成了它在二十世纪的绝唱,诗的第一句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一部电影
从电影传入中国以来,在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电影对中国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一部电影影响一代人绝不是夸张的说法,要选出一部实在勉为其难,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影中,我选出的一部是“少林寺”,这是最后一部使全国全民轰动的电影,这之后,电影将面对电视录像和更后来的VCD的强烈冲击,进电影院看电影对于一般人来说,逐步从一种节日变成了一种休闲。
一份杂志
说起上个世纪的中国,五四运动是不可能被忽略的一件事,而说起五四运动,陈独秀是绕不过去的存在,说起陈独秀,又不能不提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如果说在二十世纪有一份杂志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那一定非《新青年》莫属,《新青年》不仅仅是提倡新文化运动,它还作为载体,为中国引进了共产主义,仅凭这一点,还会有第二份杂志能在历史地位上超过它吗?
激动
二十世纪带给中国人的最大激动,当然是毛泽东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一刻,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在那一个伟大的时刻真正体会到了“扬眉吐气”这四个字的含义,而在此前四年,当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中国人有理由同样地激动,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战胜了外来侵略者,这样的意义,无论怎么夸大也是合乎情理的。
良心
二十世纪的良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法国作家萨特曾经被称为世界的良心,中国还没有那位名人获此殊荣,甚至也没有那位名人被称为“中国的良心”,但这决不说明在二十世纪中国就没有良心,在世纪末,朱?基在就任总理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的那段著名的“趟地雷阵”内心独白,让人看到了一个政治家的良心,这无疑是最难得,最给人以希望,最令人激动的一种良心。
耻辱
经历太多的耻辱,会让一个人不再有自尊,民族亦然。所幸的是,虽然我们也经历过耻辱,但毕竟已经远离我们而去。过去的一百年中,袁世恺和日本签定的《二十一条》,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接到的“绝对不许抵抗”的命令,抗战期间数百万人附逆当汉奸,这已经不仅仅是那个个人的耻辱,而是中国的耻辱,是一个长期内乱积弱,国民缺乏基本教育的“弱国”必然遭受的耻辱,这些耻辱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强国,永远是中国人的第一追求。
感动
可能感动人的事很多,但可能被感动的时候不多。我的第一次感动是在电影院看《卖花姑娘》,不过现在再让我看这部电影,我肯定不会再被感动,人要是毫无原则地被感动,那感动也就失去了意义,一个贵妇人会在戏院里为一出戏感动得用去一打手绢,但她出了戏院的门会毫不迟疑地一脚把一个向她乞讨的乞丐踹开,这时的感动已经成为了一种寄托空虚的方式。如果说我现在已经不太容易受到感动,那么总还有一种情感在感动着我,那也是在上个世纪,那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愤怒
可以这么说,有一种愤怒贯穿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那就是对腐败的愤怒,这种愤怒曾经推翻了一个政权,现在,我们期待着这种愤怒能制约住腐败的蔓延,能在新世纪给人以希望。作为我个人,上个世纪最愤怒的一件事是在新疆克拉玛依,当大火围困住几百名小学生的时候,有人喊出了“让领导先走”,于是,有着“先走”特权的领导脱险了,被烧死的,是对领导无比信任的小学生。
荒唐
真不希望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荒唐这个词,但事实上,荒唐的一幕一再在上个世纪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袁世恺称帝,大跃进的亩产万斤,文化大革命,在每个经历过这些年代的人心中,并没有荒唐的感觉,后来者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能忘记这样的荒唐,永远别再重复这样的荒唐。
灾难
灾难是令人悲痛的,人为的灾难尤其令人悲痛,军阀混战,花园口决堤,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一系列屠杀,三年自然灾害,死去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沉痛。
军人
在战火纷飞的二十世纪,中国的军人无疑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一群,曾经几何,穿上绿军装成了每个人儿时的一个梦。中国的军人在上个世纪,曾经有过为抵御外侮,争取独立自由而作出最大牺牲的光荣,也曾经有过面对入侵者望风而逃,丧师失地的耻辱,但是,中国的军人无论是在八年抗战还是在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印,中苏,中越边境的冲突中,都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上个世纪的尊严,也捍卫了军人的荣誉。在上个世纪数百万为国捐躯的军人中,东北抗日联军是最值得钦佩的一群,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且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的绝望现实中,面对一百万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他们用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战斗,唯一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中国不会亡”,这是一种军人的至高境界。
英雄
中国历来不缺乏英雄,过去的一个世纪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总有一种感觉,战场上的勇敢固然难得,但和平时期,抱着一种对生命的永恒的渴望,抱着一种对真理的怀疑的勇气,冒着失去自由和阳光的危险而思考行动的人,其意义决不亚于在战场上堵枪眼。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二十位农民,在一纸契约上签了字,内容如下:我们分田到户,如此后能干,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到十八岁。这份有好几个错别字的契约后面签了二十个名字,有十七个手印,三个图章,这是一份惊天动地的契约,签字的人毫无疑问是真正的英雄,作为中国上个世纪农村改革的见证,这份契约被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这样的英雄,还有许多,也许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地列举他们的名字,但那些留下名字的,永远值得我们去景仰。
大快人心事
二十世纪中国能称得上大快人心的事有两件,一是窃国大盗袁世恺在冒天下之大韪称帝复辟后仅仅半年就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死去,正应了那句话“千夫所指出,无疾而终”;二是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郭沫若写的“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一词转眼间传遍大江南北,一曲祝酒歌唱尽了人们的快意,真正称得上大快人心。
暧昧
我想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个特定的词赋予暧昧的含义,八十年代发生了什么?启蒙吗?觉醒吗?反思吗?八十年代让人经历了太多的事,投机倒把后来成了正当职业,伴随我们日常生活的是抢购风潮,电影院放的是少儿不宜,所有人都在“探索”,于是伴随着崔键声嘶力竭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暧昧声音,八十年代在暧昧中结束。
经典时刻:
遍观二十世纪的画面,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总是企图有人要从中找到特别经典的一幅,也许蒋介石在总统府门口面对要求抗战的示威学生时的尴尬和无奈够经典,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解放军官兵欢呼雀跃的镜头更明确地告诉世界,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正在强大,这是一个包含了所有经典意义的镜头。
搞笑
也许张勋复辟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搞笑的一出戏,不过,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另一件事也很搞笑,翻翻去年元旦的报纸,几乎都说二00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而到了今年,又全部改口为二00一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人在无意中有幸进入了两回新世纪。到底那一年算新世纪的第一年,居然这也成了问题,不知这是新世纪第一件搞笑的事还是上个世纪最后一件搞笑的事?姑且算上个世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