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北大毕业证何时成了“就业特别通行证” |
---|
http://y.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14:40 红网 |
北大毕业生武小锋卖糖葫芦的事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更引起了大连市人事局的高度重视。大连市人事局的相关领导专门研讨了武小锋的情况,并将为其提供最适合他的岗位。报社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来自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对待业在家的北大才子抛出了“橄榄枝”。 (《沈阳今报》1月14日) “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这两个反差极大的字眼非常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人才浪费”之类的想法油然而生,很多人想到了与武小锋同样命运和结局的校友,曾卖肉为生的陆步轩。 “这么高的学历却未被人才中心发现”,“北大毕业生是人才啊,怎么能浪费呢?”就业指导中心和企业的领导如是说。在社会的关注下,待业半年在家卖糖葫芦的北大毕业生将要找到适合自己飞翔的一方天空,这个结果的确让关心此事的所有人都很欣慰。但欣慰才下眉头,思考又上心头:在如今“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学士一操场”的就业形势下,武小锋何以由“冷饽饽”摇身变成很多单位青睐的“香饽饽”? 北大毕业证真是一张“就业特别通行证”,它是身份的象征,“北大”两个字让就业的一切障碍烟消云散,在掌声和鲜花中特别优待它的持有者。对此,笔者有两个问题:假如武小锋不是北大毕业生,而只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学生,是否还能享有如此社会关注?假如武小锋是北大学生,成为某糖葫芦托拉斯的总裁或者CEO,是不是就没有辱没北大的百年辉煌呢? 其实,很多人一直就有“学而优则仕”的集体无意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大学生,尤其是北大的学生毕业后一定要被委以重任,而不是回到草根社会。这不是与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者光荣”的社会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吗? 武小锋一夜成名成为 “香饽饽”,这不能说不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到底武小锋有多高水平,应该是由用人单位来品评发现,如今只因为“北大”的光环,让媒体推波助澜成为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总给人越俎代庖之感。 卖糖葫芦的北大毕业生享受到了传媒的怜悯、大众的同情和企业的关爱,他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还有多少“卖糖葫芦”的大学生,还有多少求职碰壁的大学生?能够让每名毕业生都能像武小锋一样生活在阳光下,得到同样的怜悯、同情和关爱,让每名毕业生平等地参与就业竞争,这应该是一个和谐成熟社会所应具有的共性。否则,北大毕业证就是“就业特别通行证”的质疑不仅萦绕在笔者心头,更是社会公众心中抹不去的困惑和隐忧。 (作者:赵学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