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项目老板就赚钱 一博导自揭导师生财之道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10:23 中国青年报 |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老板,我想请假。”下午有研究生院组织的篮球赛,陈成是参赛队员。导师却黑着脸一言不发。陈成忙说:“我晚上会加班把那1个多小时补回来。”导师有点不耐烦:“去吧,去吧。” 陈成是某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今天,他的朋友赵文向记者举了他请假这个例子,“光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老板有多苛刻,他恨不得我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项目上”。 2月28日,本报以《研究生对“导师老板”暗火重重》为题报道了王克、赵文等北京某高校的4名研究生长期处于给导师打无用工的处境。他们将绝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导师的一个大型项目上。 3月5日,记者走进了他们的另一间实验室。“我们把实验室当成了家。”王克说。 但是两年来,在他们的印象中,“老板”只来过实验室一次。 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每月只有400元“工资”;难以和导师平等对话,长期无所收获,但除了退学,基本上没有“跳槽”的机会……给导师打工,在赵文看来远不如给外面的公司打工。 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导师对研究生要求如此“严格”?“是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吗?”记者把问题抛给和导师相处了两年多的几名研究生,他们哈哈大笑。 一个100万元的地质类横向项目导师至少能赚50万元 记者平时接触过的研究生很多,他们大都对导师抱有这样一种印象:只要有项目,老板就很赚钱。一个项目做下来,“导师老板”能赚多少钱呢?研究生们不会知道,他们只有种种估计。 3月5日,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一位愿意解答上述疑问的导师,李凯博士(化名),北京某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项目一般有两种:纵向项目与横向项目,前者包括如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63计划、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项目,后者就是一些企业委托的项目。”李凯说。 “做纵向课题导师很难赚钱,几乎需要把所有的经费都用在项目上。”这位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已经颇有建树,做了很多纵向课题的教授说,“当然也有个别导师会通过各种渠道把项目中的一些钱放进自己的腰包。”尽管相关部门对纵向课题的经费管理很严格,但一些导师打着项目的幌子捞钱也并不难,比如购买科研设备时从中获取高额回扣。 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汽车专业的教授对纵向项目的看法和李凯相似,“每一项开支都管得很严”。但这位教授透露,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一般都会提供项目经费的5%让他们自由支配,他将之称为“劳务费”。 “大部分导师都希望既有纵向课题又有横向项目,因为这样可以名利双收。”李凯说,“能够拿到一些纵向课题,特别是高级别的项目如863计划,能够提高在业界的地位,并且扩大影响。”至于做横向项目,在李凯看来,主要就是赚钱了。 一个横向项目导师能赚到多少钱,因领域而异。“在地质类,如果拿到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只要花20万元在项目上,再扣掉学校收取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导师至少能赚到50万元。”这种算法没有将导师的智力回报包含在内,“因为那无法估量”。 那么,学校收取的项目管理费有多高呢?李凯所在的大学只扣项目经费的8.5%,有的学校扣15%。 “横向课题的经费也由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按规定,导师可以从项目经费中提取20%的现金。”但是李凯告诉记者,大多数导师不愿提取这部分现金,“因为要缴税”,“很多老师会拿发票去报销,说这是课题的正常支出”。 “你没有凭证说明一个横向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李凯说。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项目能赚多少钱,只有导师自己心里清楚。 “100万元的项目至少能赚50万元,这么大的诱惑你难道不动心?”记者问很少接横向项目的李凯。“我现在不缺钱”,李凯回答,“我主要凭兴趣做项目,手中的纵向项目都做不过来,根本没有时间去接横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