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学校教育是否需要注入“野性教育”?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15:56 新浪校园 |
8月27日晚,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学生李华志在广州街头勇斗歹徒、身负重伤。在左臂动脉被歹徒用匕首割断的危险情况下,他及时按住了血管,争取了抢救的机会。该校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告诉记者,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在保护别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全文 [发表评论] [学校要培养狼还是羊?] 无独有偶,6月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南山区一小学揭幕。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据了解这组雕塑名为《出征》,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发表评论] 一个在高校,一个发生在小学,都显示出教育者对于当前教育上的“野性”缺乏的担忧。 [是否需要野性教育] 支持者—— 在“李华志事件”中,“李华志是自己救了自己。”杨文轩认为,李华志能逃过此劫,正是因为他受过专业训练,学过《运动创伤学》,在动脉被割破的危险情况下及时按住了血管,争取了抢救的机会。现在,很多大学生的体质太差了,缺少锻炼,肺活量、耐力都不行。如果遇上突发事件,不要说救别人,就连救自己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全文 [发表评论] 华师大在平时的教育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包括进行“野性”教育。所谓“野性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安全教育、体育锻炼等,大学生不能只是文质彬彬,“不要因为社会文明的进展而忽略了野蛮”。培养学生的“野性”,在遇到危险的情况时,才可以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至奋不顾身。>>全文 [发表评论] 学校:教育孩子要成为强者 建一座狼群雕塑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狼”的精神。因为在动物界里,狼是最勇敢、最聪明、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而目前的孩子较多缺乏合作精神,对孩子们进行狼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自主发展,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合作,成为有思维、有智慧、能解决问题,体格强壮的人非常重要。>>全文 [发表评论] 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 学校里竖立一个狼群雕塑很好,这将成为学校的一个象征。学校里开展的“狼”的教育很有意义,可以在狼的身上学到团结、勇敢、坚韧的精神。他以前对狼的印象特坏,只知道它凶狠、残暴,现在知道它也有值得学习的一面。张凡同学表示,学校进行“狼”的教育,让他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全文 [发表评论] 反对者—— 深圳大学教育系的赵卫教授对学校的做法表示反对。他表示,首先西方教育并没有倡导“狼”的教育。“东方似‘羊’的教育,西方似‘狼’的教育”这是很偏激的理解。掠夺性、攻击性和占有性是狼的本质特性,这是人性要摆脱掉的,狼所体现出的合作精神也是非常有限的。东方文化强调的是以柔克刚,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全文 [发表评论] [概念的区别:野性不等于野蛮] “野性教育”不等于“野蛮教育” 华南师大的“野性教育”措施有两点不容忽视:第一,该教育措施的提法在概念界定上很容易给人一种“野蛮化”的错觉,容易产生误导;第二,“野性教育”未必能增强学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 有力者却不见义勇为的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甚至以强健之体魄行不义之事乃至助纣为虐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今年春天发生的“马加爵事件”难道还不是大学教育中永久的痛吗?>>全文 [发表评论] 有野性也有侠肝义胆 “野性教育”需道德护航 既然“野性教育”在大学生当中确实有存在的必要,而孤立的“野性教育”又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进行“野性教育”的同时,还须辅之以道德教育。既有“野性”又有侠肝义胆,遇到不平事既能挺身而出又会挺身而出,才会真正做到自我保护和弘扬正义两不误。>>全文 [发表评论] 特别推荐:新浪校园频道每日超强人气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