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秘:空中的歼击机群--蜻蜓航队(图)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13:53 《博物》杂志 |
蜻蜓结构图 忽然间,刚才被我们偷拍的那只“红辣椒”又捕捉到一个小虫,转了个圈,还是停落在原先歇脚吃饭的那块石头上,开始了另外一顿美餐。这一次,我们也没有忍心再次打扰它。要知道,飞行是非常耗费体力的活动行为。所以,蜻蜓需要不断地取食蚊蝇等以双翅目为主的小型昆虫来补充能量。要想在飞行中准确的捕食,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这时,蜻蜓特殊的生理结构在幕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头部,两个由10 000—30 000个小眼构成的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一半以上的体积,它可以保证蜻蜓在疾飞中,准确清晰地分辨出在10米开外飞舞的蚊虫的一切细节。所以,在短短5分钟的时间内,红蜻能够两次捕猎得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透红的“红辣椒”,不同种类的蜻蜓也都有极具个性的美丽。正当我还在摆弄手中的黄蜻翅膀的时候,一只着透顶单脉色蟌背着阳光,停落在水边露出的岩石上,修长的腹部弥漫着均匀而鲜亮的金属绿色。它们属于和红蜻不同的亚目,通常被人们叫做“豆娘”。这类蜻蜓纤小而柔弱,飞行能力自然也相对要弱一些。在英文中,它们被称作“飞舞的少女”,看来,豆娘轻柔唯美的“淑女”形象是得到大家公认的。由于这位“雍容华贵”的“淑女”的亮相,我们摄影师的“炮口”自然也便有了新的目标。 我们知道,如果用手捕捉到一只蝴蝶,手指上通常会留下一层“粉末状”的东西,而蝴蝶的翅膀被手拿过的地方就失去了美丽的颜色,甚至露出了透明的翅膜。那么,如果我们用手捉到这只黑翅膀的豆娘,是否也会破坏它美丽的翅膀呢?我们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考证一下昆虫身体颜色的来源。先以鳞翅目的蝴蝶为例,蝴蝶翅膀的那层“粉末”其实是一层由真皮细胞变化而来的鳞片。蝶翼的两侧,这些色彩或是来源于化学色素,或是源于鳞片物理结构对光线的折射反射。鳞片表现出的色彩,构成了不同斑纹,从而成就了蝴蝶的美丽。而蜻蜓却不然,无论是身体还是翅膀上的颜色,都来源于身体内部色素产生的化学色。换句话说,它们的颜色来源于身体组织,而不是表层的鳞片细胞。所以,蜻蜓身上的颜色不会因为摩擦而脱落。但是,一旦蜻蜓死亡,身体内的色素会迅速地分解,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蜓类,它们的标本由于变色问题,会非常难以保存。 飞翔亦有及至。飞到疲惫的“战斗机”便需要找一方歇脚的场所,也许一张不大的叶子就可以成为它们的“停机坪”,让它们静静休止,收敛起动态的霸气,用凝固的场面来展现它们的优雅与精致。一只大型的碧伟蜓停落在一片圆形的叫做水鳖的小型浮水植物上,看来他需要少时的休息。这样的好机会怎可放过!得到了理想的照片,每个人都暗自窃喜。 碧伟蜓也曾经是水边的常见蜻蜓,它就是喜爱抓蜻蜓的孩子们常说的“老干儿”。“精明、敏捷、凶狠”,是它作为“昆虫杀手”的金字招牌,记得小的时候,能够捉到一只“老干儿”,几乎是可以和在学校考满分一样荣耀的事。可是,当捏着碧伟蜓的小伙伴向大家炫耀的时候,凶狠的蜻蜓经常出其不意地回头在少年的手上狠咬一口,然后趁机抖翅重新飞回水面…… 然而,现在,我们很难见到威武的“老干儿”了。碧伟蜓数量的减少,不是由于孩子的捕捉,而是适合它们生活的水域越来越少了。蜻蜓的卵以及的稚虫的发育都是要在水中完成的。以碧伟蜓为例,当被称作“水虿”的稚虫经历10~20次蜕皮,逐渐成熟以后,便会选择一个夜晚,爬上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幼嫩的成虫顶开稚虫胸部背面的外壳,逐渐钻出,在黎明的水畔无声无息地完成生命的涅磐,等待身体晾干变硬后,便会抖翅飞向天空。但是,由于水体的污染,或是水生植物的大面积清除,碧伟蜓等很多蜻蜓的稚虫就夭折于水中。栖息地的变化和破坏,对于任何生命多是最可怕的灾难,即使是蜻蜓一般看似威武的强者,也会由于生境的丧失而难逃厄运。 天色将晚,众人背着相机,回到城市。路边,一个原先自然壮观的湖泊被治理得平平整整。水面上,甚至水边都看不到任何的植物,水底,整齐的方砖代替了孕育生命的底泥。大家都看着水面,却都没有说话。或许每个人都在默默地祝福水面上一对对紧紧抱在一起,忙于点水产卵的蜻蜓夫妇,希望它们的后代能够侥幸生存下去,直到爬上岸,避开天敌,完成羽化,然后飞向远方,去寻找一片尚还适合它们生存的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