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学如何选课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3:21 新浪校园 |
1.引子 “选课”这个词可以说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词语之一,你不仅会在一些学术刊物上看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论探讨,还会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频繁搜索到这个字眼。我先摘引报纸上的一篇关于“选课”的文章,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 〖媒体链接〗 大学“选课”:自由并烦恼着 中国青年报 每个新学期伊始,对所有奔忙于校园中的新身影和老面孔来说,选课都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大学生在享受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学习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此花上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平添烦恼。对大学生来说,选课究竟是美梦成真的大好时机,还是费时费力的多此一举呢?我们为此采访了一些复旦学生。 自主选课做不到心想事成 哲学系新生马晶:选课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入学的第二天晚上,全寝室就开始集体研究那本《本科生培养方案》。选课是我们从没经历过的事情,虽然许多专业课、文理平台课辅导员已经帮我们安排好了,可就挑那么一两门选修课也让我花去了一上午时间。原来以为交了选课表就跟交了高考志愿表一样万事大吉了,谁知上网一查有一半的课都没选上!选课真是个让人头痛的活,比高考填志愿还麻烦! 社会学系大二学生许旖旎:“拿到篮里都是菜”。我今年大二了,起初选课时我很兴奋——大一时我们选课晚,课都被学长们选完了,所以没选到什么喜欢的课。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可以跟学长们一起选课了,想把一年级时想选而没选上的文理平台课都补上。起初我顺利地选上了所有想选的平台课,谁知不久后我原来选上的学分被“踢掉”了一半!后来知道是学校为了保护大一新生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于是也只好接受并尝试选其他的课。由于大一时我修的学分太少,所以为了赶学习进度,我只能“拿到篮里都是菜”,选上什么是什么了。 物理系大四学生张致诚:临近毕业马哲还没选。大一、大二时以为高年级再去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类的课会比较占优势,于是不知不觉一拖就拖到大四,想选时却怎么也选不上了。因为我已经开始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实在很少。这个学期我只能选两个时间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但不幸的是两个时间段都没选上。于是万分焦急的我只能去苦苦哀求任课老师,在老师的签名同意之下,我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