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学中的讲座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3:56 新浪校园 |
大学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组织系统,由此决定了大学生活的多彩多维性。而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和人才培养机构,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也是多维度全方位的,特别是对大学生学术修养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研究型大学尤为突出。除大学第一课堂,即按照院系学生培养方案制定的正常授课计划以外,讲座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讲座,以其内容广、形式多样、启发引导性强等诸多优势而倍受象牙塔内莘莘学子的青睐和推崇,对于大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术修养、引导健康成才等诸方面均有积极影响,因此,讲座被誉为 “大学的第二课堂”。对于“第二课堂”这个说法,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中小学也有“第二课堂”,我们很多人都曾参与其中。但大学的“第二课堂”通常特指大学讲座,更强调大学的学术性讲座对于学生知识结构优化和学术兴趣培养的价值。本章要介绍的,就是大学生活中的这朵奇葩——讲座。 1.大学讲座的起源 谈到讲座的起源,首先必须指出,讲座形式的出现,与现代大学的产生是分不开的。大学的本意源于大学教师的行会制度,在大学制度产生的初期采取的授课方式就是开放式讲座的形式。时至今日,这种形式依然被保留下来,大学正规课程的授课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依然留有讲座的痕迹,有些正规课程甚至在设置传授方式时依然采用讲座方式,特别是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同时,讲座方式的灵活性也是大学课程体系扩展的初始途径,一些新学科、新领域的课程设置在正式引进之前往往是通过讲座的方式先登上大学的讲台,比如传统的中世纪大学是以纯粹的人文科学研究为单一内容的,早期的近代大学依然如此,而自近代西方启蒙运动和产业革命以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登上大学的大雅之堂,都是首先通过在大学内设置专门的教授讲座而实现的。经过几百年的延续,大学的讲座,已从昔日的单一学术功能,拓展到以学术探讨为主线,以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一种独特的制度设计,在内容上既保持了以学术内容为主的特点,也适应社会变化和人才培养之需要而涵盖到服务型、指导型乃至娱乐型内容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