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筹足了学杂费(图)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7:46 南方周末 |
![]() 好不容易凑足了学费,母亲为儿子准备行装 ![]() 经过多方筹措,终于筹足了报名所需要的8700多元学杂费 不过,这离要交的学费还远着呢。 想当初,村里人都笑许贤超夫妻俩傻,放着两个劳动力不让外出打工、下地干活,反倒花那么多钱让他们上学。被繁重的农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夫妻俩也曾不止一次想过让儿子回家帮忙。可看着儿子优异的成绩,实在是狠不下这个心。如今喜讯传来,许贤超顾不上、也没有能力给儿子们任何奖励,当下最要紧的是为大儿子筹集学费。 掰着指头算算,一年的收入除了吃饭、穿衣,还要买种子、化肥,七七八八用下来,存折上就只剩下1500元了。大儿子一年学杂费加起来近一万多元(还不包括生活费)。小儿子要上高中了,也需要2000多元,这钱从哪里来?伢们这几年读书,已经把家底掏光了,能借的亲戚朋友也都借遍了。这个庄稼汉子第一次觉得自己没用,每日长嘘短叹。 不久前,连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形容,以他与妻子两人的收入,仅能供一个小孩读大学。高官尚且如此,更何况收入较低的农村民众。 儿子许昌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背着家人大哭了一场,藏起录取通知书,做好了外出打工的准备。他希望弟弟不要再因贫困而辍学。许贤超夫妻俩知道大儿子的打算后,也是老泪纵横,觉得对不起大儿子,坚决反对他外出打工:“就是砸锅卖铁,爸妈也要供你读大学。” 亲戚们大多也是农民,情况好不到哪里去,老许想尽了办法也只借到2000元,还有7000多元缺口。眼看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夫妇俩吃不下也睡不着…… 在当地媒体和好心人的帮助下,直到大学开学的最后一刻,大儿子今年的学费才终于有了着落,其组成部分除了家里储蓄的1500元和夏季卖西瓜得的500元外,还有武汉市江夏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捐助的2000元;郑店街办事处捐助的500元;许贤超的姐姐资助的2000元;其他亲朋好友及乡邻捐助2000元。而最后500元的缺口,也由记者在采访时补上了。 面对这份如同“百衲衣”式的清单,许贤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学费,这个令经济困难家庭惧怕的压力,在家人和社会的努力下,暂时地化解了;他家避免了重演,通常在这类家庭中出现的“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的悲剧。 “谢谢大家的关心帮助。以后,我们家孩子能在城里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出人头地了就好了!”许贤超向记者表示。但在梦想实现之前,他还有4年的路要走,而且会很艰辛。 ■链接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9422元和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大学生每年就学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 ———摘自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