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SAT中国考生胜在理科 备战关键是阅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16:16   南方日报

  今年暑期SAT培训机构显得非常火爆。据了解,作为中国高中生去美国高校读本科的敲门砖和获得名校奖学金的重要砝码,SAT考试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很多有意向到美国读大学的高中生已经在高一甚至在读初中时就开始备战SAT。

  那么SAT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考试?中国学生的优劣势在哪里?如何准备才能保证留学美国的成功率呢?针对这些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某培训机构SAT培训专家。

  SAT俗称美国高考

  问:SAT是怎样的一个考试?

  答: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俗称“美国高考”。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需要参加的考试,其重要性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也是其他国家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大学本科学习的重要参考。此外,SAT对留美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美国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都要求应征者提供SAT分数。

  美国SAT考试是几乎全部美国大学,特别是常青藤联校承认并要求申请者提供成绩的考试,它是决定录取和评定奖学金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SAT考试每年7次,两年内有效。对于想考入美国前50名校或拿到奖学金的高中生来说通常都要考SAT的,而且分数通常在2000分以上。而如果学生不计划申请排名较前的学校或者奖学金,也是可以不考SAT的。

  九成学校需SAT成绩

  问:那么与IELTS(雅思)相比,SAT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答:据了解,2008年的前5个月,认可并接受IELTS考试成绩的美国大学从1400个增加到1800个。随着美国学术机构对IELTS认可程度的提高,IELTS也是很多留学美国学生喜欢参加的一个考试。

  事实上,雅思与SAT考试没有横向的可比性。美国大学对雅思成绩的认可,只是说明雅思可以替代托福作为赴美的一种语言能力考试。中国高中生若仅有TOEFL或IELTS成绩,几乎不可能被美国前100名的大学所录取。

  此外,SAT成绩也是决定中国高中生能否申请到奖学金的重要因素。目前,如果高中生要申请美国的顶尖大学,除了要提供TOEFL或IELTS这样的语言能力考试成绩以外,90% 的学校要求参考学生的SAT 成绩,因为它是美国大学所能够得到的唯一可以比较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学生能力的成绩。

  中国考生胜在理科

  问: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参加SAT考试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答:相对于其他英语国家来说,中国学生可能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英语能力方面的考验。SAT题量大,阅读词汇量大、范围广,对英语底子较差的中国学生来说,对SAT题型不够了解,做题速度不够快,英语词汇量差,是有点吃亏的。

  但是中国学生参加SAT考试也是有自己的优势所在的。中国高中数学的难度和深度比美国难,中国学生在SAT考试的数学部分较容易取得高分,甚至是满分的。对于理科不弱,推理能力较强的中国学生来说,只要英语基础不差,取得2000分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备战关键是阅读量

  问:中国学生备战SAT关键要做好哪些方面呢?

  答:对中国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英语,准备SAT也是如此。参加SAT考试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备考时间要充分。如果学生目标定在美国前100名大学,学生应该从高一下半学期或高二上学期开始准备托福或雅思和SAT考试,而且平时的考试成绩不低于85分。为了使自己申请名校更有竞争力,学生最好再考个SAT2成绩。

  第二、熟悉SAT题型。SAT考试时间长,题量大,如果不熟悉题型,很难在4个小时内完成如此大题量的考题。所以说题海战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做题,才能够希望在短期内提高考生应试技巧,顺利通过SAT考试。

  第三、扩大英语阅读量。SAT考试包括阅读、写作和数学,包括的范围很广,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等。学生平时应该要加强阅读量,对速度、知识面、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看到比较好的读物,多写写思辨性的文章,可以增强批判性思维。而在数学上则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平时上课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SAT考试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英语考试频道 英语考试论坛 英语考试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SAT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