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在线:托福听力百问百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 14:07   北京新东方学校

  编者语:很多考生马上就要进行第四季度的托福考试了,托福听力在整个托福考试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小编在这里搜集到一些名师和考生的互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问1:

  我马上要考试了,心里七上八下的,也没心复习。不知我在等待期间该复习什么,请指点。我的情况是听力很差,但我的老托听完了,所有手边的练习也都做了,包括BARRON、DELTA、OG等。现在,我该做什么呢?该怎么学呢?该使用什么材料更好一些呢?

  答1:

  (1)没等着考试时,考试之前在做着什么,现在仍然需要做什么;如果你现在不知道做什么,说明你的之前的备考存在问题。

  (2)马上接近考试日期的人和中长期备考的人的区别不是选取材料的不同,更不是采取学习方法的不同,而是——心态的不同。如果你还有一个月考试,那么你的压力更大,投入的需要更多;如果你还有三个月才考试,那么你的压力明显没有即将考试的人大,而且一定不会有时间放松或放纵自己。简而言之:学习方法都一样,材料都一样,但是马上面临考试的人一定比中长期准备的人要更节制自己,更珍惜时间,更努力。

  (2)什么时候考试是你把握不了的,你努力的着急或没心思复习都是没有用的;但以什么样的实力去考试是可以把握的,你只着急却不努力提高实力是没有用的

  (3)你的老托听完了?怎么听的?听完后得到了什么?缺陷都找到了并弥补上了吗?过程上听完不重要,重要的是听完后有什么结果!

  (4)手边的练习也都做了?怎么做的?只是对了答案?还是认真分析题目及文章?

  (5)如果以上的材料都是用心完成的并都有所得,那么恭喜你,你不需要再准备了;但如果以上的材料你只是做过而已,那麻烦你想清楚自己做材料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得到什么?和已经得到什么?

  问2:

  我总是听得特慢怎么办啊?短些的句子听1、2遍就写下来了,长句子大概听4遍,然后对原文,然后再听一遍,然后写第二句……听完一整遍再通篇听一遍同时记笔记,可是为什么我3、4个小时根本听不了几篇啊?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对的?哪个环节太慢了?还有,为什么我跟家听写听得挺好,可一上课做题就做得一塌糊涂的?我发现上课做题的时候我边听边记,可是记了前面的后面的就落下听不着了,这个是不是速记能力的问题?每天练听写能练出来吗?还是需要别的练习呢?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觉得我两只耳朵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不见了……

  答2:

  (1)你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句子一念,你记了前落了后,我们可以称为:听力型瞬间失忆。问题来源于你的内存只能装得下一点点的声音,所以你的大脑也就只能去理解那一点点的声音下的单词内容。

  (2)听完一句话,并把它写出来的过程就是在培养你的听觉存储力的。让你的耳朵一次性能容纳句子中跟多的内容,这样你才可以驾御这个句子,才谈得上去理解它。

  (3)听写要的不是3/4个小时你听写完了多少内容,听写是一个过程。听写要的就是这3/4个小时的过程里,你找到了什么缺陷,要的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你一直都在识别,你在疯狂地往脑子里塞声音,未来才能熟悉声音及处理句子娴熟。

  问3:

  听写时总会不自觉地“练口语”,会跟读,会“猜读”,这样听写的时间会拖长很多,这种做法可取么?

  可行性:练听力时也练了口语;不妥处:时间拖长必会使人更快觉得乏了,同时必然没有专做听写对听力提高的效率高。

  我该怎样调整?

  答3:

  可以解决。让听写的时候就是听写。你听写的时候跟着读只能说明你的识别力很好,其实大家的识别力都可以。所以你没有必要在听写的时候刻意练习自己的识别力了,能找到识别的漏洞就可以。最重要的是用脑子去记忆并理解这句话。一句结束按停止,去回忆刚才的那句话并靠理解后的记忆写出你能回忆出的部分,这样一句一句的来练习自己听觉存储力和句子理解能力。等听写过后,再去跟读和模仿。

  问4:

  还有满满当当一个月考试,想问最好怎么复习啊?旧托福part-C听写了有20几篇吧,OG这两天基本能听完。大家每天听写几篇啊? 对于快考试的,又应该怎么安排呢?

  答4:

  (1)一个月的时间是够用的,前提严格要求自己这一个的学习行为。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追求个形式上满足了哪些行为或者材料。

  (2)听写多少篇并不重要,关键是补上多少漏洞和从每篇文章中得了什么。

  (3)OG两天能听完,这指的不就是把题做完吗。这样效果肯定不好。所谓的听完应该是:听-写-读完,并有所得。

  问5:

  手头还有这么多听力材料没听,时间一天比一天少,是不是可以单听做笔记不再听写?不是我想偷懒,实在是没时间了,况且做笔记的能力也是需要练的。

  答5:

  (1)听写是提高听力的惟一途径!

  (2)听力实力提高了=文章的信息越多的能被你抓到了=做越有用的笔记了。

  (3)听写是要每天必须要练的!你所谓不想偷懒其实是最大的偷懒。谁自己在偷懒的时候会默默的对自己说:“我在偷懒?”事实上,在生活里人们选择偷懒的时候,自己是并不知道的。甚至,有时候会强告诉自己:“我不是在偷懒”、“我没有偷懒”。所以不要找各种放弃听写的借口了。

  (4)做笔记是一个形式上的工作,在每次做题的时候都可以发挥一下;听写是去修炼内功,做笔记是发挥你的外功。况且,你每次听写,跟读结束后要写出outline(也就是笔记),并去复述,重新边听边写,这也就是训练了做比较。但是切记:不能只练形式而丢弃内容!

  问6:

  我刚刚练习听写,所以感觉很困难,请问,初练听写,一天练习几篇文章合适? 对于跟读,托福的听力语速我认为较快,是要硬性死跟着他的速度强行跟读吗?我感觉这样很多语调或发音都很难模仿,记得以前中学老师教《新概念》时经常强调大家要努力学习磁带中的语音语调,请问:语速和语调这两个如何兼得呢?会不会由于强调跟上原文的速度反而影响口语?

  答6:

  (1)刚开始练习听写的话,每天一篇就可以了。一篇也是很艰难的。对于初练听写者,或者听力的初学者来说,前期的听写工作做起来比较费力,这是正常的,比如光听完并把一整篇文章(旧托福part c)写出来就持续个1/2个小时。很多人觉得听写一次(没算跟读)的时间用了将近2个小时太不正常了,其实我告诉大家,这太正常不过了。

  (2)对于跟读,如果认为语速过快的话,下别跟着读,想将材料读熟练之后再跟读。另外跟读的过程中重点把握的理解,而不是模仿语调。对于语速和语调如何兼得的问题嘛,其实在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兼得了。总而言之,跟读不是一遍两遍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问7:

  我练听写已经一个月了,把讲义音频都听完了,但是发现听力水平还是很低。听老托福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短句听得很清楚,一遍能写下来,但是有相当多的长句听n遍都不知道它在说什么,写下来的都是零星的几个很简单的小破词。我觉得这种长句对于我来说,基本上是整句整句的挂掉,这样能锻炼识别力和存储力么?我是不是应该先听一些慢速的英语来锻炼对长句的存储力,以及对一些单词、短语的识别力?另外,我感觉听力差也和阅读差有关,总的来说就是综合能力都很差,实在是太郁闷太郁闷太郁闷了,现在在狂背英语文章,希望能够对听力有帮助。

  答7:

  (1) 由于人们学习的“ 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导致,人们所做的听写的标准和真正听写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也听写的,可是感觉到的变化不大的原因。总而言之——听写没有符合真正的听写标准,不合格的听写不能算是听写。在去进行听写之前,必须想明白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听写?”弄不清楚为什么要听写的朋友还不如不听写。

  (2)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写之后如果感觉自己的水平还很低,说明有以下几种可能:

  A:你原来的水平太低了。

  B:你的听写不符合标准。

  C:你去判断自己是否有听力水平的变化的标准存在问题。

  (3)短句没有问题已经跨出了一小步了,至少比起那些连听短句都存在问题的同学,你要开心一些。同时也请遵循一个事物(你的听力能力)发展变化的规律——循序渐进。在英文能力的提高道路上,切莫心急,每天踏实的做好该做的功课,听力做好该听写的文章并努力跟读。积累的久了,自然而然会出现那种你所期望的变化。但是,在没有出现那些你所期望的变化之前,不能妄自菲薄或者轻言放弃,因为你要的变化是你期望的,你期望的变化没有出现不代表你没有变化!

  (4)语速并不是你记不住长句的障碍。句子理解能力的欠缺才是关键。理解才会减少记忆的负担,恰恰是因为你的理解问题造成你无法很快记住并写出来这个长句子。所以,多阅读一些文章,或者跟读一些文章,加强对整体一句的驾御能力,尤其是很长的复杂的句子。做到多读,多分析,多思考句子,累计的久了,有了处理句子的经验后,最后无论看到还是听到长句子久如同看到或者简单句子一样。还是老道理: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5)狂背英语文章的效益不如狂读英文文章大。背一篇文章花的时间算到一起大概得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一篇文章读了一个小时之后,也完全可以背诵下来。而且是音,意结合的记忆住了这篇文章。其实,读也算是背诵的一种方式,虽然有点时候操心的不仅是你的大脑,还有你的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托福频道 托福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托福听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