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雅思阅读段落信息匹配题分步全解析

2016年02月17日 10:04 新东方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雅思(微博)阅读有一种Matching题形似判断,常位于第一大题,一旦先做就会有两个后果:耗时、正确率低。因为它的特点是全篇乱序,且主要考察细节,传统的关键词定位法效果不佳,搞定它相当于大海捞针,难度排行第一,故被戏称“断子绝孙题”。为了给广大烤鸭拨开云雾,化被动为主动,雅思小编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一、雅思段落信息匹配--题型特点

  首先我们来一睹“段落信息匹配”的“芳容”,拿C5p22举例:

  Questions 14-19

  Reading Passage 2 has nine paragraphs, A-I.

  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标志性问法】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I in boxes 14-19 on your answer sheet.

  14. a b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er-subjects' behaviour

  15. the explanation Milgram gave the teacher-subjects for the experiment

  16. the identity of the pupils

  17. the expected statistical outcome

  18. 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

  19. the way Milgram persuaded the teacher-subjects to continue

  两大特点:

  1. 考察全篇,绝对乱序(同段落小标题,都是“全篇乱序题”)

  2. 题干为细节信息,本质是结合主旨考察细节(需要跳读主旨+扫读细节)

  由此可见,题干中并未出现明显定位词,且人名Milgram是实验执行者,遍布全篇,并非定位词,所以传统的关键词定位法在此无法奏效,相当于“大海捞针”。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种“俯瞰群山”的方法,由总到分,先定段落主旨,再搜题干细节。小编在此提出“结构预测法”,即首先了解文章整体发展顺序,预测题干关键词可能出现的位置,然后跳读主旨,扫读细节,化被动为主动。

  二、雅思段落信息匹配--文章发展顺序

  根据上一节“雅思阅读定位不准,如何破?”中所述,我们可知阅读文章可以大体分为“介绍类”和“问题类”两大类。而段落信息匹配常考察“问题类”中重视结果的“实验类”文章,故小编在此先具体呈现实验类文章的发展顺序:

  实验前(what & why):引出话题/理论背景,解释目的,准备工作(实验对象,工具)

  实验中(how):研究方法,步骤过程,突发状况。

  实验后(implication):对比结果,解释结果(重点论述),应用展望

  三、雅思段落信息匹配--解题步骤

  Step 1. 审题(标题,题型,题目)

  标题:Nature of Nurture,从先天、后天两个角度探讨某问题,可初步判定属于“问题类”,大体上是“what-why-how-implication”的四个发展顺序。

  题型:段落信息匹配,标志性问法“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特点全篇乱序,建议放最后做。

  题目:没有NB复选提示,注意每段编号仅能被选择一次。

  Step 2. 分析(划出题干关键词,预测位置)

  关键词:具体名词(决定核心,少被替换),限定词(并列、否定、比较、范围)

  14. a b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er-subjects' behaviour 【后】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短语,注意teacher-subjects在其他题干也常出现,可不划)

  (生物角度解释实验对象行为,属于“解释结果”,预测位置为“后”)

  15. the explanation Milgram gave the teacher-subjects for the experiment 【前】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其中Milgram和teacher-subjects出现多次,可不划)

  (为实验对象解释实验本身,相当于“解释目的”,预测位置为“前”)

  16. the identity of the pupils【前】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

  (学生的身份,属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预测位置“前”)

  17. the expected statistical outcome【中】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以及限定词expected,和真实结果形成对比)

  (预测的结果,会在实验准备工作之后,真实结果出现之前,所以预测位置“中”)

  18. the general aim of sociobiological study【后】

  (划决定核心的名词,以及表范围的限定词general和sociobiological)

  (整体的目标,往往在末尾总结时出现,可预测在“后”出现)

  19. the way Milgram persuaded the teacher-subjects to continue【中】

  (此处名词都是原文高频词,无法定位,而决定核心的是动词,故划动词)

  (说服实验对象继续下去,表示正在实验过程中,预测位置为“中”)

  此时,我们可以“合并同类项”,位置在【前】的有Q15,Q16; 位置在【中】的有Q17,Q19;位置在【后】的有Q14,Q18。接下来就是先从位置在【前】的题目入手,回文定位。

  Step 3. 定位(跳读主旨,扫读细节)

  a. 跳读主旨:段落首二末

  首先,从位置在【前】的Q15开始,记住关键词explanation, experiment. 带着此目标先阅读原文第一段首句话,标粗的表示重点阅读之处,可知该段主旨就是引出一个行为性理学的experiment,对应上关键词experiment,且出现实验者Milgram,说明主旨为实验前“引出话题”,和题干的位置【前】吻合,此时无须阅读第二句话,只需要运用扫读细节的方法来核对题目中其他细节关键词即可。

  A A few years ago, in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and disturbing experiments in behavioural psychology, Stanley Milgram of Yale University tested 40 subjec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or their willingness to obey instructions given by a 'leader' in a situation in which…

  b. 扫读细节:题干关键词一一对应

  从原文中扫读Q15其他关键词,如explanation,以及是 Milgram给teacher-subject解释实验。因此继续搜寻这些细节,能发现加粗部分就刚好一一对应。

  …the subjects might feel a personal distaste for the actions they were called upon to perform. Specifically, Milgram told each volunteer 'teacher-subject' that the experiment was in the noble cause of education, and was designed to test whether or not punishing pupils for their mistakes woul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upils' ability to learn.

  Step 4. 解题:找主旨+细节同义替换

  A段主旨相当于“实验前”的“引出话题”环节,和题干预测的【前】吻合;Q15题目中explanation替换成told sb. that…, 人物Milgram和teacher-subject没有变化。故主旨和细节都能吻合,Q15答案选择A。

  同理,接下来就是位置在【前】的Q16 step 3定位+step 4的解题演示。

  Step 3. 定位(跳读主旨,扫读细节)

  a. 跳读主旨:(段落首二末)

  现在我们记住Q16的关键词pupil, identity回到原文B段,首先阅读第一句话,可知主旨在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题干的【前】吻合,后文可能介绍pupil身份。

  B Milgram's experimental set-up involved placing the teacher-subject before a panel of thirty switches with labels ranging from '15 volts of electricity (slight shock)' to '450 volts (danger - severe shock)' in steps of 15 volts each….

  b. 扫读细节:题干关键词一一对应

  从剩下的信息中扫读Q16关键词pupil, identity,会发现以下标粗的pupil,其中表示identity的在第三行,pupil身份是actor。

  The teacher-subject was told that whenever the pupil gave the wrong answer to a question, a shock was to be administered, beginning at the lowest level and increasing in severity with each successive wrong answer. The supposed 'pupil' was in reality an actor hired by Milgram to ….

  Step 4. 解题:找主旨+细节同义替换

  总之,B段主旨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Q16题干的【前】吻合;扫读关键词pupil时能找出证明identity的细节,主旨和细节都能吻合,故本题答案是B。

  “结构预测法”先演示到此,接下来的【中】Q17,Q19;和位置【后】的Q14,Q18需要交给烤鸭们,根据“审题-分析-定位-解题”的解题步骤来进行,结合实验类发展顺序来逐步推进,注意跳读主旨,扫读细节。这样看似全篇乱序的无厘头题,也能像正序题一样步步为赢。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外语频道 雅思最新资讯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