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10:10   新东方北斗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构成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19世纪40—60年代,基于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未来社会作了原则性的构想。(2)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即帝国主义论,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斯大林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3)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发展。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的对象。

  5.物质资料生产的“四环节”和“三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它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强调生产的决定作用并不否定其他环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定条件下,消费也能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也都是生产得以连续进行的条件,这些表现是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由三要素构成: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自然物和经过人的劳动改造过的物质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劳动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最普遍的要素。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变化亦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因而,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7.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具有层次性,不仅要研究本质层次即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经济运行层次即属于经济体制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为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体现了基本的生产关系,属于制度的层面。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的具体制度,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联系表现在:(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2)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

  区别表现在: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贯穿一定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经济体制较为灵活和易变,除了经济制度外,它还受到如社会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发展阶段、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思想观念、民主意识、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发展程度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本质层次即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层次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经济运行层次即属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生产关系,可以从比较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和趋势中更好地把握一定经济制度的运动和发展规律,重视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8.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就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这就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4.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6.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8.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两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社会经济形态。二者本质上都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它们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和手段。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社会经济运行形态;商品经济则主要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交换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经济运行的形态。从自然经济过渡发展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自身的发展表现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经过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这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通常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简单商品经济即小私有制、小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 (2)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商品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与手段,它本身也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的阶段。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3)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基础,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并最终覆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过程,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中。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由市场机制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13.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即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其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属性决定的,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2)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如果交换不成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实现,商品的这一内在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1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以及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各种具体劳动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5.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一部门内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形成的。

  16.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但它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7.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来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所有制(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是商品经济中各种内在矛盾和相应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产生的根源;它贯穿于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8.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19.货币

  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0.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被社会所公认,成为各种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本身就代表价值,能够用它来衡量和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

  21.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产生出多种多样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

信用卡、电子货币、商业票据、银行票据等等。信用货币是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结果。信用货币可以定义为: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

  2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2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5.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0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