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托福”考试将统一为新HSK 一个HSK考试,两个东家争夺数年;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和国家汉办合作新HSK
HSK,汉语水平考试,又称“汉语托福”,是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准化考试。1988年,HSK在京首次开考。至今,国内外先后建立数百个考点,每年有十几万考生。
近年来,出现两个HSK并存,一个“托福”两个东家的乱局,给不少考生带来困难。一家是北京语言大学,一家是国家汉办,双方闹了多年。
1984年
北语开始设计汉语水平考试命题和测试。
1987年
国务院批准成立“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1997年
经协调,HSK国内归北语,国外归汉办。
2004年
汉办就将HSK的“教育、培训类”商标注册。
2006年
北语和汉办各自出题,都叫HSK。
2009年
汉办推出“新HSK”考试,在国内开发考点。
2010年
年底,北语决定与汉办合作新HSK。
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楼。
七八个人手举写有“维护北语利益保护HSK商标权”的牌子,孙德金和张凯在队伍前面发放“致教代会全体代表书”,上面写有十几页“HSK争夺史”。
这是2010年12月24日,北语教代会召开前。
孙德金和张凯都是北语的教授,从事HSK研发多年。他们反对校方即将在校教代会上公布的HSK处置方案:北语以公司参股形式,与国家汉办合作,开发新HSK。
但北语校长崔希亮称,教代会意见是,“这不是一个感情的决定,是一个理性的决定”。
汉语托福年赚千万
HSK已有20多年历史,“就像北语从小养大的孩子。”多名北语教授这样评价。
1984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北语成立“汉语水平考试设计小组”,借鉴国外语言水平考试思路,设计汉语水平考试命题和测试工作。
时任项目负责人吕必松称,当时国内逐渐恢复对外招生,来华留学生日渐增多,需要测量汉语能力的标准化考试。
经过5年的研制,HSK系统研制成功。
1989年,北语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简称汉考中心)成立。同年,汉语水平考试定期在国内举行。次年,HSK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并举行3场海外考试。
1992年,《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颁布,HSK升级为国家级考试。文件规定:HSK的考试成绩单———《汉语水平证书》作为到中国高校学习或报考研究生所需证明,也是聘用机构录用人员的依据。
孙德金和张凯都曾担任汉考中心负责人。
张凯说,到1996年,HSK国内外考生已累计4.7万,连续两三年赢利,2006年HSK年收入已达到两千多万元。无论从科研成果还是HSK其自身运营资产而言,“HSK的价值不会低于一亿”。
至今,HSK在国内外先后建立数百个考点,每年有十几万考生。
两个HSK“为难”考生
“怎么出现了两个HSK,到底考哪个?”2010年下半年,不少考生都遇到疑惑,突然出现两个“汉语托福”。
当年6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外国留学生可凭《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注册入学”的通知。规定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证书》和《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报告》均可注册入本科专业学习。学校自行决定本校外国留学生参加新HSK或HSK。
多名考生称,两个HSK让他们很难选择,有什么区别,哪个就业更被认可?
他们坦言,自己目的就是学汉语,为何要设两个“标准”,“学习汉语本来就很难,这样的设置更是为难人。”事实上,2006年就出现了两个HSK。
当年3月,HSK按计划将在韩国举行第一次考试。一份由国家汉办(简称汉办)自行研发的HSK试题,在韩国进行了考试。
北语、汉办谁主HSK
国家汉办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作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领导机构,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事务中规划拟定政策,处理重大问题和审核经费预算。
最初,汉办设在北语,吕必松兼主任。
在吕必松看来,当时汉办与“汉考中心”无直接关系。
孙德金等教授说,名义上是两个单位,“实际是北语说了算”。
但现任汉办负责人胡志平称,国家把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推广的事务交给汉办来做,汉办有权管理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是“具有一定行政能力的事业单位”。北语面对既得利益再分配时,就不愿放手HSK。
“汉办没有行政指挥机能。”孙德金说,北语校方曾明确指出,汉办与“北语”是平级的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HSK是北语的科研项目,如果上级机关用可以,汉办是平级单位没有理由拿去”。
业内人士透露,汉办和北语,对于谁主导HSK,利润如何分成,争论了多年。
1997年前后,经国家教委协调,HSK国内考试收入归北语,国外考点的收入归汉办。
时任北语副校长崔永华称,北语考虑到海外考试”没多大收益”,同意了该方案,但所有考点试卷全由北语制作。
HSK商标之争多年无果
2006年,汉办自制HSK试题,导致矛盾升级。
“这是盗版和侵权。”张凯教授认为,汉办可以搞汉语水平考试,但不能叫HSK。
当年,北语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发现早在2004年,汉办就将HSK的“教育、培训类”商标注册。
北语认为,HSK品牌是由北语独立研发并沿用至今,汉办以欺骗手段取得注册的行为,申请撤销商标争议注册。
一名参与人士称,当时北语先后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20多份证据,申请15天内商标局要求汉办进行答辩,但一直没有结果。
对此,现任汉办负责人胡志平称,并没有收到商标局要求答辩的通知。
前日,记者通过中国商标网查询得知,目前,包括HSK及HSK商务、少儿、文秘在内的多个“教育、培训类”商标显示为争议状态。其中,HSK商标已在去年7月5日“争议完成”,但未显示争议结论。
几年间,一度是北语的HSK、汉办的HSK并存。
2009年,汉办推出“新HSK”考试,维系国外考点的同时,还在国内开发考点。两个HSK竞争更加激烈。
业内人士称,一个“托福”两个东家,“很难想象的乱局”。
据记者调查,几年间,不断有北语考点所在的学校宣布与北语解约,转而与汉办合作新HSK。2011年的考点名单中,汉办在国内考点数量已超过北语。
10个被采访的考点中,工作人员大多以“问题敏感”不愿多谈,称选择与谁合作的问题,决定权在校方。
“尺子论”与“兴趣论”
在孙德金等教授看来,目前新HSK远比不上原有HSK。
孙德金称,HSK试题制定“像一把水平的尺子,到了什么水平,就是什么刻度”。从专业角度上,汉办从未公布过证明试题性能的“效度证据”。
但胡志平表示,北语HSK试题难度太大,试题不适应对外汉语推广要求。
他说,很多国外考生仅仅因兴趣想了解汉语,如果试题难度太大,有些考生就会望而却步,“国外的老师也不愿意让学生考(北语HSK),考得太低,显得老师没水平。学生也不愿意考,两天就不学了,跑了”。
胡志平说,就此也跟北语沟通过,但没有太多改进,“指挥不动”。他认为,HSK是教育部委托研发,是国家考试,属国家资源,汉办自行出题没什么问题。
“不能说托福难就不考了,这是个科学的工具,而不能为了吸引人就把它变成玩具。”孙德金等教授,坚决反对汉办这种理念。
合作背后的权力与利益
2010年12月24日,北语。
教代会最终表决,北语与汉办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合作新HSK。
现任北语校长崔希亮证实,北语汉考中心将被取消,HSK可能不再使用,北语将与汉办合作新HSK。
回想申请HSK商标等争议,崔希亮说,过去只站在北语角度考虑,“现在回想有些太狭隘了。”
他称,北语自己办(HSK)只能使得考生规模大大萎缩,北语和汉办合作更利于汉语教学推广,与其相争不如合作,“闹起来没有赢家,受损失的只能是国家”。
他转述教师代表的讨论意见说,“这不是一个感情的决定,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北语教代会对合作一事的投票结果为:96人同意,4人弃权,10人反对。
同时,崔希亮也坦言,北语的商标争议并不被商标局支持,教育部对此事协调时,也希望北语和汉办合作,而能否选择合作“不是北语反对,就能反对得了的。”
崔希亮称,新HSK研发时间短,“从科学性角度存在很多问题,受到了一些批评”。北语将对新HSK投入研发力量,使得新HSK更加完善,“新的(新HSK)考不准的话,不光浪费,还丢人。”
汉办负责人胡志平称,这么多年没有拿走HSK,是因“政府行政权力之外,还掺杂了人的因素”。否则,无论通过行政权力,还是市场,都可以拿走,“没有这么做,也是考虑到老教授对HSK的感情。”(记者 孟祥超)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资格考试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