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不贪、不占但也不干事”的京州光明区区长孙连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孙连城”式的干部也深受群众深恶痛绝。昨日公布的“最后一届”国家司法考试试题中,“孙连城”作为懒政干部的典型被搬上了考题。
记者查阅考题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家暴等社会热点话题,成为今年国家司法考试考察的范围。受访专家表示,今年的国家司法考试试题紧贴百姓生活、紧跟时代热点,聚焦社会关注点,反映出了“生活中的法律”,是司法实践的真实写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
“游客打碎高价玉手镯事件”入题
“最后一届”国家司法考试已经结束,网友对于本次司法考试的讨论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尤其对试卷二中出现的多道试题,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有考生就在微博上留言:“今年的卷二,光看题目能笑岔气”、“膜拜卷二出题的老师,出的题考得让我觉得自己在裸考”、“出题老师一定爱好文学、影视,各种人物、公司名字取得很不错”。
令广大网友眼前一亮的是,今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城”、“大风厂”,都出现在了今年的司法考试试题中。其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区长”懒政不作为的事例被编成多选题,出现在卷一的试题中;“大风厂”的林地被17岁小伙不慎烧毁,被编成单选题,出现在卷二的试题中。
对此,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热议:“出题人一定是《人民的名义》的骨灰粉”、“今年的司法考试取材部分来源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可见出题老师也是非常迷恋这部剧”“司法考试出题老师是有多爱看《人民的名义》”、 “我以为我考的是人民的名义剧本呢”。
此外,今年的司法考试试题中也不乏真实案例改编的题目。例如,今年6月,一名女游客在云南旅游时打碎30万元手镯当场吓晕的这个真实案例,就被用到了今年的司法考试中。在卷三的一道单选题中,游客姚某旅游途中,前往某玉石市场参观,在唐某经营的摊位上拿起一只翡翠手镯,经唐某同意后试戴,并问价。唐某报价18万元(实际进货价8万元,市价9万元),姚某感觉价格太高,急忙取下,不慎将手镯摔断。为此,姚某该赔偿唐某多少损失?
据悉,21日晚8时中国普法网将公布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同时开通“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异议专区”。
试题点评
如何看待“孙连城”式干部的懒政?
考题:孙某是某部热播电视剧中的人物,在剧中的角色是一级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孙某每天按时上下班,一刻不耽误;不贪污,也不怎么干事。其座右铭是“无私者无畏”:只要不贪不占,就没什么好害怕的。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多选题)
A.官员应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
B.对不能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官员应调离领导岗位
C.“庸官”即使不贪不占,其“懒政”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D.官员不能仅满足于不腐败,而应积极为人民谋福利
专家点评: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新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题反映出当下“为官不为”的现象,试题中孙某以慵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为官不为”,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这种腐败对党和人民的危害,一点也不亚于贪污受贿带来的危害,其违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违反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是一种消极腐败行为,是“四风”问题的另一变种。彭新林指出,作为一名国家的公职人员,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有作为,试题中的孙某虽然不贪污但也不干事,最多只能说他做到了廉政,但没有做到勤政,而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既要廉政也要勤政。
学校要求开无犯罪记录证明合法吗?
试题:梁某欲将儿子转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上小学,学校要求其提供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梁某找到户籍地派出所,民警告之,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18类证明。考虑到梁某的难处,民警仍出具了证明,并附言一句:“请问学校,难道父母有犯罪记录,就可以剥夺小孩读书的权利吗?”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
A.公安机关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将减损公民合法权益
B.民警的附言客观上起到了普法作用,符合“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
C.派出所对学校的要求提出质疑,不符合文明执法的要求
D.梁某要求派出所出具已明令不再出具的证明,其法治意识不强
专家点评:彭新林认为,今年的司考试题“接地气”、“贴近生活”,很多试题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该试题中学校要求家长去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事件,就曾发生在广东梅州。彭新林指出,公安部已经明确规定,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18类证明,试题中学校要求家长去开具该证明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学校这种行为不合理也不合法,即便家长是名犯罪分子,也不能剥夺其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原标题:《人民的名义》入司考题
责任编辑:戴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