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材源滚滚来--记叙文材料的积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 15:59   现代教育报·中考导刊

  为有材源滚滚来——记叙文材料的积累

  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刘燕

  记叙文的材料指的就是记叙文中所叙的事件。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成败的关键:切题、新颖的材料使文章耐读并使读者产生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大量批阅作文试卷时尤其显得重要;反之,陈旧、雷同的材料则使阅卷者产生倦怠、沉闷的感觉,唤不起阅读欲望,只会给评分带来负面影响。

  有的同学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看见题目就发慌,感到没什么可写的,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无从下手。还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初三的生活单调枯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材料,更别提挖掘材料的深意、写成好文章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同学们看到题目后感到有东西可写呢?怎样才能使作文的材料切题而新颖呢?答案是要同学们从材料的积累入手。积累材料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多角度

  到了初三,同学们应该分两组梳理以往习作的材料或生活经历:

  (一)写事

  考场作文大部分是写事的记叙文,即便是写人,也避免不了记叙有关人物的事件。因此,事件的梳理非常重要。

  ● 家庭方面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都来自家庭。比如:家人的聚会、旅游、钓鱼、年夜饭、农家乐等集体活动;还有家人教你学本领、帮你化解矛盾等。请看下面选材于家庭生活的一个作文片段:

  年三十的下午,我走在去姥姥家的胡同里,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我在心里勾勒着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迎面走来一个人,身姿挺拔,步伐稳健,正是姥爷。“姥爷,您怎么在这儿啊,等多久了?”我疑惑地问。“没多久,没多久,我怕你走丢了。”姥爷微笑地答道。走丢?这条路我走了不下百次,怎么会丢呢?我心里暗暗好笑。

  一进屋,嗬,好丰盛的一桌菜!油亮亮的酱肘子,绿油油的青菜,黄灿灿的炸虾……“姥爷,才三点饭就做好了,不都凉了?”我说。“不会不会,菜还没齐,你姥姥拿烤鸭去了。奇怪,都快两个小时了,还没回来……”姥爷有些着急了。

  正说着,“呼——”一阵冷风直灌进门来,我打了个哆嗦,姥姥迈着蹒跚的步伐晃进门来。一进门,爱说爱笑的姥姥就侃上了:“嗨,卖烤鸭的小伙子昨儿说保证供应,我今儿去了一看,嚯,二十多人排着队呢!这现削现卖,我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呐……”姥爷接着说:“我说不早嘛,你还说做饭早了……”我没回答,心里却仿佛有什么异样的东西在涌动……

  7点半,年夜饭终于开始,当然没有我想像中的热气腾腾。但我心里却觉得很温暖。我脑海中不断涌现这样的画面:凛冽的寒风中,一位瘦削的老人为了等到孙女,在胡同口不知站了多久;一位矮胖的老人为了孙女吃上热气腾腾的烤鸭,在全聚德门口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在并不温暖的家中,两位老人不知忙了多久,才张罗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我突然理解了,这一桌凉凉的年夜饭,凝聚了外祖父母对孙女无微不至的爱啊!

  ● 学校方面

  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往往在写记叙文时表现学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无可厚非。只是希望同学们尽量不要过多地涉及文化课的学习内容,因为考场作文中写学习的内容过滥。建议大家从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技课的角度积累课堂学习的材料;从春游、秋游、参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活动、十四岁生日等角度积累素材,这样材料才新颖、独到。

  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思考一下作者怎样处理所积累的校园生活的素材:

  14岁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的哑剧班。一次元旦联欢会,我有幸参加了哑剧《庆新年》的演出,小演员的家长都被邀请到礼堂观看表演,我的母亲也同我一起去了。

  那一天,观看演出的人很多,但我们这些小演员一点也不紧张,因而演出非常成功。当我和妈妈高兴地走在回家路上时,我突然问妈妈:“演出好看吗?”

  “非常好。”妈妈微笑着说。“那,您知道舞台上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知道,是左边第三个,对不对?”我很惊奇,本来嘛,舞台上共有十个大头娃娃,服装、头饰都一模一样,连动作都被教练调教得如出一辙,妈妈是怎么认出我的呢?我看着妈妈,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亲切地说:“你表演时,是不是让东西扎了?演出快结束时,我看见左边第三个人微微甩了甩手,你平时被东西扎了,就是这个样子。”听了母亲的话,我心中突然萌起一种难言的感情,既有感动又有佩服……我低下头看看母亲拉住我的那只手,心想:如果有十位母亲同时伸出手,我能判断出哪只手的纹络是属于她的吗?

  母亲的爱和儿女的爱的出发点、延伸线、着落面是不同的。母亲是海,而我只是一艘小小的船,永远也驶不出她的海。如果有一天,母亲突然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事,请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我发现,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因为,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母亲对儿女们深沉的爱。

  ● 社会方面

  除了家庭和学校,同学们积累素材的角度就是社会方面了。其实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新闻经常给我们提供素材,比如:郊游、庙会、灯展、桃花节、西瓜节、竹文化节等游艺活动;志愿者、文明交通岗、清扫白色垃圾等公益活动;图书展销会、文化一条街、街心花园见闻等文化生活……

  下面是写庙会上采访皮影戏演员的片段:

  皮影身上连着六根线,至少要两个人操作,一人管上半身,一人管下半身,衔接配合丝丝入扣,容不得半点差错。……路宝刚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皮子都涨价,一张皮几千块,可一张皮顶多做两三个皮影。一场戏光道具就要一万多元,我上哪儿找这一万多块呀!现在儿童艺术都不景气,小孩儿都被外国动画片迷上了。到庙会看场皮影要两块钱门票,好些家长就不愿意去了,拉着孩子到一边买冰棍去了。”

  (二) 写人

  写人也是记叙文着墨的对象。从写人的角度看,无外乎写自己、写他人、写人与人的关系。积累素材也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最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方面积累一些素材,比如琴棋书画、集邮集币等课余生活;还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方面积累素材,比如聪明、坚强、勇敢;“我”的故事、“我”成功了。积累描写他人的素材首先要确定对象,可以是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甚至是路遇的陌生人,将这些人的爱好、特长、性格作为素材积累的内容。积累人与人方面的素材并不需要另起炉灶,以上所有的人、事方面的素材一般都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邻里之间,所以可以不必专门搜集,只要在写作时注意表述的角度就没有问题。

  请看下面写人的例文:

  说起奶奶,她最大的特点要数热爱劳动了。平时在家没事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拿起抹布,这儿擦擦,那儿抹抹,干起活儿来又快又利索。父母和爷爷没少劝她,让她好好享清福,可她却只当耳旁风,依旧乐此不疲。

  每到周末,父亲都会把爷爷奶奶接到家中来,让家人团聚。每当这时,奶奶总是在家里四处看看,检查一下脏乱情况,然后准备开始“干活”。只见她的身影从厨房、客厅忙到卧室、卫生间,洗碗、扫地、拖地一项也不落。我看着豆大的汗珠从奶奶的脸上淌下来,滴落在地板上,不禁问道:“奶奶,您干这么多活儿,不累吗?”奶奶擦擦汗,慈祥地看着我,说:“有啥累的?这个‘猪圈’总得有人归整吧!而且你看我现在,没啥大病,还不都是因为劳动?劳动锻炼身体啊!”嘿!奶奶把劳动当作乐事了,令我这个“懒人”十分佩服。

  老家要装修新房子了,爷爷奶奶回到老家,去照管新房子。家里明明请了施工队,可奶奶还是坐不住,成天“监督”这施工队,时不时帮着打打下手。她三天两头地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施工进程,并骄傲地汇报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天,奶奶完成了一项“壮举”。爷爷打电话对我说:“今天你奶奶可厉害了!她看负责粉刷的师傅不见了,就自己架着梯子爬到上面,把半个房顶给刷了!我们都吓坏了,可她跟没事人儿似的,还觉得自己身手敏捷呢!”我想像着当时的画面,不禁哈哈大笑。

  劳动给奶奶带来了快乐,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好,而这样健康向上的奶奶也给我们家带来不少欢乐。

  二、专业化

  除了从多角度积累素材外,还要特别注意“专业化”的要求。所谓“专业化”,指的是对素材要有类似内行人的知识,以便在文章中细致入微地描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同样记叙过年生活,南方与北方有明显不同,春节与元宵节也不同;同样写旅游,大连的海边与青岛八大关不同,颐和园与故宫也不同;同样写养花,养君子兰与养水仙绝对不同;若写摄影方面的爱好,就应该积累光圈、角度、距离等拍摄知识;若写集邮,就应该明确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的不同……总之,应该深入了解素材包含的知识。

  梳理升入初中以来的有积极意义的事例并分类归纳,这一点对初三学生来讲很有必要。许多被遗忘的事情中有不少是好的写作题材,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素材的积累并不难。

  取舍之间的窍门

  记叙文材料的选择

  根据多角度和专业化的要求,同学们可能已经积累了不少记叙文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不是“万能”的。因此,面对不同的题目,我们需要对材料作出选择。下面我们以一道作文题为例,谈谈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发生的事情往往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请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家庭生活,以“家事写真”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从命题的提示语来看,选材的难度较大:一是因为能达到“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的材料才是最佳的,二是因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家庭生活”来选材,同学们易局限于家庭中发生的事,地点过窄。其实,命题并未要求地点,而是“家庭生活”即可。同学们应该能够从提示语中判断:命题者限制了什么,没限制什么,才能游刃有余地写作。

  - 选材提示一

  可以从家庭生活的不同角度选材:可写精神生活,可写物质生活;可写家人,可写家事;可写喜事,可写悲事;可写大事,可写小事……

  - 选材提示二

  扣住“社会风貌、时代特色”来选材: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经历。如:到郊区种菜,家庭卡拉Ok演唱比赛,在街心健身器材上锻炼等。

  - 选材提示三

  事件不必拘泥于家中,可以写家人旅行,可以写市场购物,可以写运动健身,可以写走访故乡……

  下面的例文在选材上别有新意,我们不妨读一读。

  家事写真

  我和妈妈在同一把伞下走着,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一天下午放学后,天空忽然变得乌云密布。我刚一到家,只听“哗”的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真幸运啊!”我暗自庆幸着。忽然,我想起今天妈妈上班时没有带雨具。虽然妈妈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是这样大的雨,仅仅从单位到车站这段路,就能把她淋成“落汤鸡”了。我给妈妈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得知妈妈今天要加班到七点多。我望着窗外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我眼前忽然闪过以前妈妈给我送伞的情景……对!我要去给妈妈送伞。于是,我抄上一把雨伞,冲出家门。

  很快,我乘上了妈妈每天都要坐的22路公共汽车。或许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由西四到新街口这条本不宽阔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车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原来就有晕车的毛病,这一折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般。我大口吸气,可越是这样越觉得憋闷。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胃里的东西往上涌。

  终于到站了。我赶紧下车,弯着腰扶着路旁的一棵小树吐了……雨水打在我的身上,我忙直起身。忽然,我看见自己要换乘的27路车正驶向不远处的车站。我真想再休息一会儿啊!可是我又怕错过妈妈的下班时间。我看看表,已经快七点了。我不由握紧雨伞,咬咬牙,向车站的方向跑去……

  终于到了妈妈的单位。我看到三楼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所在的财务科。

  我真想冲进去给妈妈送伞,可是妈妈的单位纪律严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我只好在寒风中等待妈妈。阴冷的风吹透了我单薄的衣服,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忽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赶紧迎了过去。“你怎么来了?等很久了吧?看,你的身上都湿了!”妈妈关切地望着我,脸上漾起满足的笑容。“没有,就一会儿。咱们赶紧回家吧。”我一把揽过妈妈的腰说。

  我和妈妈就这样在同一把伞下走着。看着妈妈脸上还未散去的笑容,寒冷和刚才晕车那种难受的感觉全都烟消云散了。我不禁自问:“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可是这种回报亲情、关爱父母的事情我曾做过几件?大雨滂沱时我给父母送过几次伞?当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时,我是否曾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那么,就让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开始,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吧。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伞又向妈妈那边斜了一点。

  上文通过描写“送伞”的家庭真事,写出青年人对关爱父母的问题的深刻反思,选材具有时代特色、有典型意义。“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细节上注意前后文的衔接和联系,通过细节表现中心,小中见大。同样写家庭发生的事情,大多数同学往往写父母如何关爱自己,上文则另辟蹊径,写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优秀记叙文材料的选择有四个要求,即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反之,则是我们需要淘汰的材料。

  写议论文怎样选论据

  同学们,在你确定所选择的论据符合确凿、典型和新鲜这三个标准后,还要注意选择论据角度的不同、多样,这样才会使文章的论证严密、全面。

  一般说来,选择论据的常见角度有四个:

  古今 古代和当代的事例

  例:在《谈骨气》一文中,为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作者先后列举了南宋末年文天祥抗金、古代齐国穷人不食嗟来之食和现代民主战士闻一多不畏强权的事例,用从古至今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正反 正面和反面的事例

  例:“发愤”,辞书上解释为下定决心努力。其实,它更包含着一种在压抑和困顿之中振奋兴起、有所作为的意思。历艰困而发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两千四百多年前,弱小的越国在吴国的进攻下,兵败国破。而越王勾践含垢忍辱,卧薪尝胆;越国人民齐心并力,终于积二十年之努力,击破强敌,兴复祖国,给秀丽的会稽山水留下了“报仇雪耻之乡”的美名。逃亡南方的东晋贵族,聚合新亭,眼望沦陷的大好河山,相对而泣,又何尝为国家和民族争来一丝益处?只徒然给浩浩长江蒙上一层耻辱;给后世英雄,留下无穷感慨罢了。

  这段文字为了证明“历艰困而发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的观点,先后举了勾践灭吴的正面例子和亡国的东晋贵族哭泣逃亡的反面例子,将他们面对亡国的同样处境,做法却截然相反的事实作对比,使观点的论证更全面。

  中外 中国和外国的事例

  例:《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一文中,先后列举了外国的牛顿终身勤奋,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爱迪生刻苦钻研,高斯忘我地醉心于科研,居里夫人坚忍不拔地工作的事例。接着,又列举了我国的白居易刻苦学习,李时珍勤奋工作,郑板桥刻苦学画的事例,充分证明了观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类别 不同方面的事例

  从行业不同的角度选择,可以分别举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等的论据。

  从论据不同的类型角度选择,可以是概括的事实论据,也可以是具体的事实论据。如: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李世民的例子为具体的事实论据,齐桓公和蔺相如以及“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的事例则是概括的事实论据,都证明了“谅解十分重要”。

  论据类型不同还指可以兼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例如,论述“规则”的论题,可以用《孟子》中的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论证,也可以用下面的事实作论据:北京电视台《现在行动》专栏最近办了一期节目:在北京南中轴路上寻找一名“文明过街人”,条件是这个行人必须完全遵守交通规则。令人遗憾的是:三天过去了,5000多个过路人没有一个做到。

  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选择,更显新意。比如论证“团结的重要”,就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在新疆天山的冰川附近,生长着许多雪松和云杉。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雪松树梢都被风折断,而云杉却大都安然无恙。从质地来讲,雪松比云杉坚韧得多,应该更能抵御狂风才对,为什么反而是它们被折断了呢?科考队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雪松在高原上大都是孤立的,即使成林也稀稀落落。大风一来,就把它们压倒折断了。而云杉大都是成林的,密密地站在一起。风来的时候,它们一起组成一面强大的防风墙,再大的风也对它们无可奈何。团结的力量实实在在。团结,使柔弱的云杉战胜了风暴,赢得了胜利。”

  可见,写议论文在确定观点、明确标准后,确实要注意从几个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来论证。当然,在一篇议论文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论据的角度宜择其一种或两种,并且在文中用恰当的语言体现出清晰的选择角度,这样才使文章的结构清晰、论证也才有说服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现代教育报·中考导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