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直抒胸臆--中考高分作文的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6:05   新浪考试

  1.感悟生活,歌出心声

  有滋有味,如歌一般的生活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许多考生以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作为作文素材,其中也出现一些优秀作文,例如《岁月如歌》、《那一次,我尝到了泪流满面的滋味》等等。

  而另外一些考场优秀作文则擅长刻画内心世界,巧妙传达出情感的律动,这样的文章因其“以我之笔,写我心声”而更具一份感染力。例如《用心灵歌唱——给表妹的一封信》一文,一位小表姐对表妹终于走出丧父之痛肯打开心扉歌唱一事,表达出由衷的高兴,她亲切地鼓励表妹“用心灵歌唱吧!那些悲伤,那些苦痛,……如同佛链上的佛珠子,一颗颗串起构成了我们的岁月……”。诗意的语言排比而下,如歌如诉,是在劝慰表妹,更是在咏唱自己的心曲。

  又如《那一次,我尝到了幸福与痛苦的滋味》的小作者将花季“美丽而缥缈”的情感过程刻画得细腻感人,而后又将自己对花季的感悟表达得深刻而不乏诗意:“梦醒时分,敞开心灵,坦然地接受阳光……”

  2.品味音乐,表达见解

  一些颇有音乐素养的学生在话题作文“歌”里找到了“扬长”的一方天空,他们在作文中侃侃而谈,其视野让人赞赏,其见识让人叹服。

  例如《最后的古琴》一文,小作者跨越时空,将现时各色“说唱、摇滚、嘻哈”与“俞伯牙、钟子期的古琴”进行了鲜明对照。对古琴所代表的高雅的古典文化的流失,小作者表达出深沉的忧虑——“中国古文化的歌声已经同古琴的伴奏一起被掩埋在如潮水般涌来的其他各色音乐中了”,同时也表露出守望精神家园的决心与愿望。

  如《记忆中的歌声》由对“让人心生躁意”的流行音乐的厌弃,引发对极富魅力的苏联歌曲的怀想。其间对苏联歌曲的独到解读,体现出非同一般的音乐素养。“在现代社会人人享乐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像苏联歌曲这样的精神振奋剂”,如此将音乐与生活态度相联系,也体现了小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

  3.思考人生,阐发哲理

  一些考生在作文中思考人生,阐发哲理。见解虽不甚成熟,却也有其独到之处。例如在《涛之歌》作者看来,“海涛如歌,每一句都是高潮,每一曲都是激昂。”由涛及人,作者慨叹智慧的、成功的人们,同样也有海涛般的坚毅。而作者也坚信“我能将自己命运的小舟驶向成功的彼岸”。文章散发着昂扬的生命力,颇有“少年当自强”的豪情。

  又如《人生之歌——赏识自我》的小作者勇于剖析自我,既直面自己的短处,更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在小作者看来“坚持自我赏识,摈弃自吹自擂和狂妄自大,这将帮助我们洗净心灵的尘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听到人生之歌”。小作者“赏识自我”,我们则赏识他那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4.阅读积累,融会于文

  文史原本是一家。注重课内外阅读,使许多学生有了较丰厚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的积淀,更使他们写作文时能得心应手、驰骋古今,巧妙地将阅读所得融会于文。例如《谁话沉香歌风月》的小作者对张爱玲的解读就体现出其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小作者细细品味着:“旧上海暧昧的胭脂红色的天空下,那女子唱出一季繁华,一生凄凉”;“爱玲唱起《金锁记》”“金色枷锁,锁住女子一生”;“爱玲唱起《半生缘》”“风干的爱恋是最伤人的歌”……很显然,小作者曾真正走进张爱玲,熟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且有许多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又如《韵律清音》驰骋古今,跨越地域,嵇康的惊世骇俗,昭君的塞外和番,康德的心灵花园……回顾历史,评点名人,自然恰切,水到渠成。如果平时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没有丰厚的文史积淀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总体来看,考场上涌现出来的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选写的是“歌”还是“那一次,我尝到了的滋味”,都体现了学生较为鲜明的个性、较强的思维能力、较广泛的阅读面、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本文选自北野的博客,点击可查看博客原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