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河北中学语文教材变革:课本大变脸遭热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10:52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吕海波 ◎新闻背景 9月1日,北京9区县新入学的高中生开始使用新版的语文教材。在新课本里,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了《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奂生上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了《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涌现,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淡出视野。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片哗然。 一直以来,语文这门学科就承载了太多太多:语文课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同时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语文课文不光注重文学价值,还注重思想内涵。在新版北京高中语文课本“换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关注我省教育事业的读者心里也禁不住犯嘀咕———我省中学生都在使用什么样的语文教材呢?这几年,我省初中、高中语文课本有哪些变化呢?这种文本的取舍,对中、高考的影响有多大?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新版教材变化较大 从2004年秋季起,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各起始年级全部启用了新课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随着课改在我省的实施,初中语文教材也经历了一次变化。课改前,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是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改后,除了人教版,学生还可以选择河北大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豪林老师介绍,初中语文教材在这次课改中变化很大,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新增了大量的篇目,而删除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如《小橘灯》、《谁是最可爱的人》、《猫》、《荔枝蜜》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选入教材的文章几乎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六十。新选入的课文,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时代性更强。教材的选文突出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生活。在这一点上,新教材的选文表现得很明显。例如,《理想》(流沙河)、《变脸》(魏明伦)等篇目,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时代特征。 ②贴近学生生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更好地被学生喜爱,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新教材在选文上很重视这一点,因此选编了一些这样的文章。例如,《在山的那边》(王家新)、《丑小鸭》(安徒生)、《信客》(余秋雨)、《我的母亲》(胡适)、《谈生命》(冰心)等。 ③反映了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新选入的文章,体现出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④突出了对学生爱国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新选的文章,更突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高尚品德教育这一主题。例如,《黄河颂》(光未然)、《芦花荡》(孙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等。 至于这次教材变化对中考有无影响,石家庄市42中语文老师孙玲说,这次人教版教材的变革是在课改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不仅仅涉及到篇目的增删,还涉及到教学方式的变化。新版教材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课后练习,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些变化都直接反映在了中考中。比如,近几年,中考就多了开放性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2006年中考,让学生谈一谈对《历史的丰碑》的认识;2007年中考,让学生结合“给母亲洗脚”写一下感受。这些题都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 各方热议教材变化 对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出现的变化,记者采访了省会部分中学教师和读者,他们中的一些观点颇具代表性。 支持方:文章时代感更强 孙宏丽(石家庄42中语文教师):以前教材所选的文章,政治色彩比较浓,而现在的课文更关注人性、亲情,倡导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以前,人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人定胜天,而新版文章则选了《敬畏自然》等文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一些经典篇目的删除,我感觉也挺可惜的,但是它们被删去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冰心的《小橘灯》,其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不过,删掉的一些经典篇目也出现了在学生的自读课本里,这也算是一种弥补。 王春玲(石家庄17中教务处主任,曾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语文教材自然也应随之向前发展,增加一些时代感较强的文章是必要的,可以让学生从教材和生活中感知时代的脉搏,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在课改这个大背景下,教学以学生为主,课文的选择应该以学生容易理解、鉴赏、模仿为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一些传统的课文篇目距离现今社会有点远,学生理解起来肯定有点困难,适当改变一些也是必要的。 中立方:贴近学生篇目不够经典 谷志坚(石家庄40中语文教师):总体来讲,这种变化更贴近学生生活,去掉了一些过于老的篇目,增加了一些涉及高科技、克隆、基因技术的文章,所选课文更具时代感。不过,与以前相比,我感觉个别所选篇目不够经典,不论是从题材,还是从思想性、艺术性看,都感觉差了一点。 反对方: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 李磊(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小橘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经典名篇,太深入人心了。新的教材把这些经典的东西都去掉了,我感觉十分遗憾。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章的时代背景已经离这个时代越来越远了,但经典就是经典,它们本身所具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足够有理由让初中生继续学习。如果教材再这么改下去,真想象不出以后的初中语文教材会是什么样。现如今,经典的东西被忽视太多了,而大量应时应景的作品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只是这些新的文章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吗? 张美霞(教育工作者,1996年中学毕业)文学不同于科学———好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因此,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应该以文章质量作为是否入选教材的第一标准。在满足文章质量的基础上,才考虑是否具有时代气息或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等次级标准。课改后的语文教材,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过分强调了所谓的创新与时代气息等次级标准,而将文章最重要的品质置之不顾。以学生的喜好或大众的喜欢作为文章入选教材的标准,这种做法折射了教材编写者自身文学鉴赏能力不高、缺乏定见以及严重的功利心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