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VS引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8日 13:51   新浪考试

  第三大纪律:

  关键词:说教VS引导

  其实家长最困惑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沟通”。很多家长不懂得情绪控制,经常会把沟通就理解成“说教”,尤其是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其实当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生两种情况:发泄,压抑。

  我们举一个例子,家长常扮演的角色。当然,这些角色都是反面的:

  背景:小明妈妈看到小明脸上有两道被抓伤了痕迹,事先小明的成绩已经连续三次考试连跌7、8名了。

  第一种职业:汉奸。

  小明我告诉你,我都说你多少次了,你屡教不改,我不打你,我让你爸回来打你。

  你犯过的事我没和你算,我都攒着呢,等出大事和你一起算。

  第二种职业:警察。

  我说过,你不准哭,你要是再哭,我可要惩罚你了,我的政策你是知道的。

  今后不允许你再惹事,否则小心我把你皮,和你的血。

  第三种职业:假冒伪劣导师。

  你已经很大了,你应该懂事了。

  中学生了,不能再让妈妈操心了。

  你应该为你的行为去反省。

  你真的感到你很懂事嘛?

  第四种职业:事后神仙

  我就知道你不是省油的灯。

  怎么样,学习成绩出问题了吧。早就料到了。

  第五种职业:法官

  学习成绩不好一定是好惹事导致的。

  妈妈什么时候骗过你,就知道打假,百害无一利。

  一定是你先动手的。

  我不相信你了,你曾经总是欺骗我。

  第六种职业:虚假的安慰者

  没事儿子。

  天塌了有你爸呢,谁也不敢欺负你。

  其实殊不知,这些角色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不可逾越的伤痕。其实父母要说话以前,真的需要学会怎么听孩子去说话,然后再能站在对方的观点上来引导对方。

  有下面的一段故事,张雪与罗华是同班同学,两个孩子几乎在春天同时感冒了,因为他们是同桌。张雪稍微厉害一点,罗华略微轻一些。他们在周一的早晨都不太想去上学了,于是发生了这样的一则对话:

  张雪在即将出门时对妈说:妈妈,我今天头疼的可真厉害,好像还发烧。

  妈妈显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你头痛的很厉害,是吗?

  张雪:是的,特别特别的难受。

  妈妈:哦,你是不是感觉今天在家里休息一天会好些呢?

  张雪:是的。这样会好些。

  妈妈:你感觉你真的不能坚持了吗?

  张雪:不能了,太难受了。

  妈妈:好吧,你在家里休息一天,但是你感觉情况稍微好些的时候,就赶快的返回学校吧。在家里你看看能不能做些事情,比如看看书什么的?当然,这是在你自己认为身体能坚持的前提下,

  张雪:好的,妈妈。我认为在家里看看书还是没问题的,我上午休息一下,下午就去上学。

  罗华在即将出门前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学了,头疼。

  妈妈同样也听出了弦外之音:必须去上学,不上学怎么行?

  罗华:可是妈妈,我真的很难受。

  妈妈:妈妈生病了还坚持上班呢?你为什么不能坚持,你必须去!你这样下去,学习肯定会受很大影响!

  罗华:我真的很难坚持,就一上午可以吗?

  妈妈:你是不是没写完作业?

  罗华:没有。

  妈妈:好,就算是妈妈给你批这半天假,你也得在家里给我好好的读书,要不功课落下了你可担当不起!

  罗华:哦。

  妈妈:我决定近期就去学校校访,看看你小子到底有什么鬼,一点病就不去上学。

  罗华:哦。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看到了吗?即使是同一样的事件,不同的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第一大注意:

  关键词:训斥VS鼓励

  家长朋友,如果让你选择你的领导,你愿意选择A\B呢?

  A 经常会训斥你、批评你,但是自己也确实以身作则了!

  B 经常会鼓励你,遇到问题即使是你的错误,也会充分的鼓励你并一同去解决。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肯定是喜欢在那个喜欢鼓励你的领导下去工作对吗?既然你们都知道需要鼓励,那么孩子呢?孩子当然也需要鼓励了。

  我们再做一道选择题。你更愿意和谁讲出你心中对育子的苦闷?A还是B?

  A 经常训斥你,对你罗列出你很多在亲子教育中失败的地方!

  B 经常鼓励你,告诉你,其实你很爱孩子,就是方法不得当。愿意踏实倾听你的倾诉的人?

  我想,广大的家长朋友还是会选择B。既然大家都愿意和鼓励自己的人说心里话,那么孩子呢?孩子也是一样。

  我们讲一则故事:

  李伟和黄立是两个很聪明的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一个单位的,都面临着从北京调到南方去工作,于是经过他们的商量,孩子们同意了跟随爸爸妈妈去南方,他们都转学到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实验中学。

  李伟和黄立因为学习进度和当地的孩子不衔接,所以学习很吃力,期中考试分别是班里的23名和30名。

  李伟的爸爸得知孩子考试成绩后,对李伟说:你简直就是废物一个,都是一样的孩子,你吃的穿的都不比别人差,你怎么就靠这个烂成绩呢?

  李伟说:我确实是因为自己进度跟不上,才失手的。

  李伟爸爸:这都不是理由,人家那么多孩子都是转学来的,人家都没有考砸,怎么就你砸,我看不揍你是不行了。你不会的题不会请教老师,请教同学吗?

  李伟:都不熟!

  李伟爸爸:我看你就是废物一个,没什么大出息,连和人说个话都不会。行了,你后我看你也就是能做个民工了。

  黄立也会到家里,告诉了爸爸自己的成绩:爸爸,这次考砸了,在班里能倒着数了。

  黄立爸爸:是吗儿子,你认为什么原因让你考这么差呢?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黄立:主要是因为进度不一样,还有就是老师出题的风格我还无法适应。

  黄立爸爸:你感觉和你与同学们不熟悉,不愿意请教有关系吗?

  黄立:对了,有很大的关系呢?

  黄立爸爸:没关系儿子,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距离中考还早着呢,慢慢来。刚来到这个环境,能这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爸爸已经很佩服你了。

  黄立:爸爸,别说了,没考好,终归还是我的责任,我今后一定努力。

  黄立爸爸:儿子,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够超越自己,爸爸来到新单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努力吧。

  黄立:好,一起努力。

  广大的家长朋友,从这则故事里,你们能悟道什么了吗?

  第二大注意:

  关键词:批评VS赞美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润滑剂是什么?感情。而批评总是能够把好不容易积攒起的感情吞噬,即使出发点是好的。而正确的赞美却能够成为感情的添加剂。同样的事情,即使我们目标是一样的,我们正确地合理的运用了赞美,往往也能事半功倍。

  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从下面的这三道数学题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1+1=2 2+2=4 4+4=16

  一定是先发现了里面有一道数学题是错误的,对吗?这说明每个人总是会先关注错误。家长也是一样,总善于在孩子发生错误的时候去找孩子沟通,而往往运用的所谓“灵丹妙药”就是批评。

  家长朋友,如果下面是你的领导日常的行为,你更喜欢哪种行为呢?

  A 领导总是能够聚焦你的劣势,比如你上班期间经常会接到关于家里事情的电话,然后就开始批评你,有时候甚至指责,全然看不到你的工作成果或很少看到。

  B 领导总能够发现你与众不同的优秀特质,比如你总是能够提出工作上不符合流程,但是很有时实效的建议,然后鼓励表扬赞美你。

  家长朋友,你喜欢领导哪种行为更多一点呢?肯定是B。为什么?批评是破坏性的,正确的赞美则是建设性的。

  有一则故事,分别是批评、虚假赞美、赞美。

  批评。曾经引导力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碰到过这样的一则案例。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曾经对数学特别的感兴趣,小学一直数学相当的好。所以我就没有怎么管过他的数学成绩。到了初中开始,他的成绩开始受到更多同学的冲击,我一看不行了,就开始加了把劲,只要他作业错一道题,我就批评他,从来不会放纵他骄傲的态度。这位妈妈说,她看了很多家教的书,所以从不打孩子。可孩子为什么就从初中开始不喜欢学习了呢?其实引导力认为,孩子缺乏兴趣恰恰是因为这位妈妈的批评导致的。为什么?因为每当做错一道题,就会招来批评,就像你小时候用勺子喂孩子吃药一样,如果勺子伸过来有可能是糖水也有可能是药的话,孩子索性不吃好了。学习也是,当兴趣被批评和惩罚力压的话,谁还喜欢冒着风险去完成自己的兴趣呢?

  虚假赞美。小澜学习一般化,其实主要是因为没有兴趣,可是小澜就是喜欢手工。于是她的妈妈根据引导力的书籍,开始对孩子使用“赞美攻势”,结果孩子不仅没有被唤醒学习的兴趣,反而对妈妈的话从此再也不信任了。妈妈是这样说的:“小澜啊,别再玩手工了,那东西长大了连工作都找不到,你还是好好学习吧,你比任何的孩子都聪明”。引导力认为,这位妈妈说的话是典型的“正确的废话+虚假的赞美”,孩子是有辨别能力的,这话当然没有用了。

  赞美。曾经的一个小孩子学习很不好,每门功课都在学校里是倒数第二,而且倒数第一是一个弱智儿童。这个孩子唯一的优点就是喜欢足球,于是老师安排每天写日记,这孩子就是把日记里写上足球评论。老师和这个孩子的爸爸都打击孩子,说些这个什么用都没有。后来这个孩子的妈妈下决心自费供孩子上大学,孩子受家庭影响,准备医学。结果孩子妈妈给了孩子一句鼓励,“其实你应该学新闻,因为你的文笔和口才很好”,结果这个孩子因为这句鼓励,就开始在学校里做兼职的足球评论员,起初稿件经常被拒绝,但是妈妈话让这个孩子有很强的动力,时刻在想“我绝对比别人强,我妈妈说的。”于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补充,这个孩子的稿件终于开始被各个媒体接纳了,于是这个孩子开始转读新闻学,现在是新闻学的博士在读生,而且现在在他所属的科研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们发现什么了吗?赞美永远都比批评有效,赞美不在数量多少,而是看看是否赞美到了点上,真正有效的赞美,哪怕只有一句,便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三大注意:

  关键词:关闭VS开放

  沟通是从倾听开始的,首先要让对方知道你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沟通还要注意“关闭”与“开放”的区别。想让对方开放的和你沟通,你自己首先要开放。“开放”永远比“关闭”要积极。举一个例子:

  鸡蛋如果是让小鸡自己开放的话,那么出来的是一只小鸡。

  如果我们一定要生硬的让鸡从里面出来,而不是让鸡自己开放的话,那么锤敲后,出来的是一只鸡的尸体。

  选择题,如下的领导,你更喜欢在谁的手下做事:

  面对一项工程,你和领导有不同的观点。

  A 领导不愿意感受,不愿意了解,否定了你表达自己感受和建议的权利。

  B 领导愿意接受自己员工所说的,表示他承认员工有表达自己感受和建议的权利,并谈成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权利,双方讨论。

  我想,作为员工,你更喜欢B,对吗?

  说明什么了?同样是沟通“关闭”与“开放”有着天壤之别。

  讲一则故事,故事里孩子的妈妈是否运用了正确的开放式回答,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小雅前一天放学前听说今天要到预防针,于是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对妈妈表示,自己今天不想去上学了。

  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说:你今天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呢?可以告诉妈妈吗?

  小雅:反正就是不想去了,想在家里休息一天,我讨厌学校。

  妈妈:是什么原因让你讨厌学校呢?是作业没有完成还是和小朋友闹别扭了?告诉妈妈,妈妈一定能够有办法帮你解决。

  小雅:其实也没有啦,作业一直完成了,也没和小朋友打架。

  妈妈:那你还会有什么问题让你不愿意上学呢?

  小雅:其实也没什么,如果我告诉你,你真的不会责备我并且帮助我吗?

  妈妈:是的,妈妈一定是你坚强的后盾。

  小雅:其实就是今天打预防针,我怕打针,我不想去。

  妈妈:哦,是这样呀。还记得那年你感冒,咱们在医院里住院吗?每天都要打针,多痛苦呀。其实预防针就是来预防这些事情的。

  小雅:记得。但是,总不能老轮到我的感冒吧。

  妈妈:你们办多少同学都感冒了呢?平均五个孩子就会有一个,对吧。所以你来选择,是现在预防,还是期望自己变成那五个孩子里的其中一个呢?妈妈的观点是预防总比得病好。你的观点呢?

  小雅:那好吧,我去。

  不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说:小雅,你一直是好孩子,怎么今天说不去就不去了,你到底怎么了?

  小雅:就是不想去。

  妈妈:不上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必须要去,否则妈妈会生气的。

  小雅:我真的不想去,我就是讨厌学校。

  妈妈:我告诉你,上学是为你好,你别以为是为你妈妈学的。你肯定是和同学打架了或者是作业没完成。我今天就送你去,到底问问老师你出了什么事。

  小雅:妈妈,别去学校了,我告诉你还不行吗?我不想打预防针。

  妈妈:打针不疼,别怕。快去,不去我就生气了。

  于是,小雅在妈妈的强迫下去了。

  广大的家长朋友,你发现什么了吗?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善于引导孩子,而孩子也可以在引导中悟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懂得开放式沟通的妈妈只会用封闭式的口气再指挥孩子,丝毫没有给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空间,典型的“骗子(说打针不同)+法西斯(集权管理,没有沟通)”。你们想做哪个家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