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03:20   新浪考试

  【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④“保持高速度发展”选项中只是突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看不出“好”字,因此不符合题意,而①②③三项中体现了我国发展经济要注重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答案选 A。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A、D 两项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B项“把节约能源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是错误的,应该是发展经济是当前的中心工作,C项是符合题意的,故选 C。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热点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的能力,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意义是提倡节约、保护环境,因此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②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只能选 B。

  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必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③④两项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②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因此答案选 A。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的认识,

  ①说法是错误的,②说法不符合题意的,只有③④是符合题意的。因此答案选D。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漫画的寓意揭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不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只有①④是符合题意的,因此答案选 D。

  7.A 【解析】本题中的③和④本身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故答案选 A。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理解、分析的掌握程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考查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符合题意的只有 D。

  9.C 【解析】从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因此我们必须保护环境,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因此只能选 C。

  1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与教材结合点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因此①②③④都是符合题意的,因此答案选 B。

  11.(1)浪费资源现象示例:使用一次性木筷、“长明灯”等。破坏环境现象示例:乱丢一次性塑料袋、乱扔废旧电池等。(学生只要任意举出两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现象,即可)

  (2)①各班级开展“我是环保小主人”主题班会活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②开展“落实环保行动,我该做些什么”公益活动,动员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环保做贡献;③学习环保法律知识,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3)略(4)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12.(1)材料一、二说明了我国坚持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2)好处:①可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②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③引领青少年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3)建议:①教育学生保护好课本;②凡交回旧课本的,可以以优惠价获得新课本;③开展新旧课本置换。

  13.(1)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开展这次活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我们中学生要树立“绿色交通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绿色交通”的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积极参与身边有关的“绿色交通”的活动等。

  14.(1)“长明灯”、垃圾袋到处乱飞、工厂排放废水、废气等。

  (2)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③重视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3)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发展理念;加强环保节能投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进人才,依靠科技改进生产技术,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政府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等。

  15.(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2)批评权和建议权。(3)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增强。关心国家建设,积极参与政治生活。(4)①加大宣传节约力度,努力营造节约自然资源的氛围。②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力度。③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监督管理。④企业应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⑤全体公民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依法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