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报考指南:重点高中并不适合每个孩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7日 16:11 今日早报
“学校能不能帮我们保留学籍,放我们去省一级重高挂读?”这两天,杭城一些省二级、三级重高接到了不少类似的“咨询电话”。中考还没开始,不少家长就开始为孩子中考考后“谋出路”,想尽办法,花钱托关系,只为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挂读”。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重高中,挂读生几乎都考不上重点大学,不少学生连分数线都没上。而原本中考分数和这些挂读生差不多的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挂读使尽各种“招数” 一所省二级重高负责招生工作的副校长告诉记者,今年,接到要求出去挂读的咨询电话,学校均是统一口径——拒绝。但到时候是否均能阻止家长这样做,他们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些家长很执着,就是觉得去了省一级重高才有希望上好的大学。” 杭州某省一级重高校长也直言,每次中考结束后,就有各种各样的家长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希望进他们学校,尽管学校苦口婆心,希望家长冷静对待,但真正能听进去的没几个。 重高读了一半要求回去 李乐(化名)去年中考的时候,差他梦寐以求的省一级重高仅5分,减15分后他落到了一所省二级重高。以他当时的分数绝对称得上是该学校的“领头羊”。可他的父母不甘心,儿子明明是上省一级重高的料,怎么能“屈身”在此?于是,想方设法拿到了一所省一级重高的挂读名额。 学校苦劝无果,只能“放”走了李乐。没想到一学期以后,孩子主动要求回原学校。因为到了省一级重高,他才真正看到了差距:“事实上,李乐和一般同学的差距起码在20分左右。” 以前,李乐是班里的好学生,成绩都在班里前几名,突然成了“差生”,李乐觉得无所适从,成绩也越来越差。本来“挂读生”的身份就让他感觉抬不起头,这样一来,李乐越来越封闭了。 适合孩子水平的才是最好的 从杭城一所省二级重高2006年和2007年“择校挂读”的数据作分析,2006年,该学校去省一级重高挂读的学生30多人,其中,11名文科生和21名理科生报名参加高考,考上第一批院校的文科为零,理科仅一人;考上第二批次的文科一人,理科3人……最后文理相加,还有7人连组档线都没上。 2007年,学校依然有7人在外挂读,结果无一人上第一批分数线,3人未上组档线。 另一所省一级重高校长坦言,学校每届高三年级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大多是“择校挂读生”,能考上第一、二批的只是极少数。 一位省二级重高的校长举了一对双胞胎的例子。“姐妹两人同时参加中考,分数差不多。姐姐挂读去了省一级重高,妹妹上了省二级重高,分数相对靠前。在很多人看来,姐姐是这次中考的成功者,妹妹无疑是个失败者。可是三年后的高考情况却截然相反,妹妹考上了第二批院校,姐姐连三本线都没有上。”这位校长说,他举这样一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只有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学校,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功。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