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小升初流行病--一位小学生家长的自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 20:28   中国教育报

  “本来吧,我是主张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梦想着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这是许多家长的开场白。孩子的童年于是被“可是”背后的东西蚕食了。

  小升初流行病

  ——一位小学生家长的自述

  -本报记者 王珺

  7月1日早晨8点不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门前,一些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正背着书包陆续往里走。北京的中小学还没正式放假啊,怎么培训班白天的课已经开始了?一个男孩解答了我的疑惑:“阿姨,我们刚小升初结束,现在上的是八次课学完初一内容的预科班。”

  原来如此!我不由得联想起前一个周末听朋友吴维聊起的小升初话题,她当时感慨地说:“在这竞争激烈的年代,必须告诉孩子,人生就是一个PK接着一个PK!”看来此言不虚,眼前这些刚刚从小升初鏖战中走出来的孩子为了在初中的竞争中不被打败,几乎还没来得及喘息,就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

  从本周开始,北京市各区县陆续向小学毕业生发放“入学通知书”。无疑,那又将是一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刻。

  许多明年将小学毕业的学生的家长像吴维一样,已经提前进入了焦灼状态。

  吴维的儿子11岁,过了这个暑期,就要升入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迫在眉睫,我不能无所作为啊!可是,除了给孩子疯狂地报培训班,我还能做什么呢?”她的话语中透着焦虑。我们聊天的茶馆就在中关村大街上,远远地便能望见吴维儿子上奥数的那家培训机构的招牌。街上车水马龙,尽管是周末,人们依旧脚步匆匆,神色肃然,传递出一种内在的紧张。这也许就是这个城市的节奏,人们追逐成功的脚步一刻也不敢放慢。

  吴维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很自信的一个人。可是说起小升初,却充满了不安。我知道,自从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许多家长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时都会出现焦虑症状,早几年被媒体概括为“小升初家长综合征”。这仿佛已经成了京城小学生家长的流行病,并且传播的人群越来越广,症状日趋严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过来人的忠告

  本来,我是主张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你想,我这些年编了不少教育理论书籍,什么是进步的儿童观,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比谁都清楚。可是,遇到孩子小升初这个具体事情,我却开始糊涂了、矛盾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原来的想法和教育孩子的做法了。尤其是最近听到周围那些亲历了小升初的家长讲述自己的经验、教训以及小升初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就更是如芒在背,冷汗直流。

  电脑派位?参加派位的学校都是不入流的,哪个家长甘心让自己的孩子去派位?我儿子读的那所小学,今年一共有毕业生438人,据校方的统计,提前走进理想中学的有402人。所谓提前走进理想中学,就是指通过推荐入学、特长、共建以及其他或明或暗的途径升入自己选择的学校,说白了,就是择校。真正参加派位的,你算算,占了百分之多少。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名为《2008小升初宝典》的帖子,发帖的家长对今年小升初的几类典型人群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心态平和,随遇而安,等待派位”型的描述是:不报任何培训班,不去任何目标校占位,抱着派到哪儿是哪儿的淡定态度等待命运的安排。这类孩子和家长过的也许是轻松的日子。但他明确表示:“这样的人,我敬重你,但是我做不到。”我也相信,这样的家长在现实中存在,但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

  小升初的光荣榜早就在各小学的大门口贴出来了。6月份正是小学的招生季,把那些升入“牛”校的小六学生的大幅照片挂在学校门口,就成了这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广告。那些孩子是通过特长、推优或是其他什么渠道升入名校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升入名校,是孩子和其所在小学共同的荣耀。

  我在一所小学门口的光荣榜上发现,照片上超过半数的孩子戴眼镜。当一股说不出的忧虑掠过心头时,另一些声音又把我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中。

  “你一定得让你儿子学奥数。如果天分好就去冲刺那些含金量高的杯赛,什么‘华杯’、‘走美’、‘EMC’……一个也别落下;如果天分一般,也一定要让孩子使出全身解数,成绩保持在民间培训机构的精英班水平和目标中学培训班的前20名……小升初,奥数绝对是敲门砖,没有这张通行证,你的孩子就进入不了名校的视野。”我的同事是这样开始她的小升初经验介绍的。

  她的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学奥数,四年级考进仁华面授班,尽管依据成绩仅进了九班,但能在好几千人中考进去也相当不易。这可是京城顶尖名校人大附中的培训部,如果能进前两个班,初中升入人大附中实验班就很有把握了。为了能在仁华更上层楼,同事又给孩子报了一个民间培训机构的奥数强化提高班。据她说,那些一班二班的孩子,为了保持骄人成绩,都不得不再去找家教或报小班学奥数。

  根据往年的经验,五年级就要确定目标校了,你想进哪个中学,就得先报那个中学的培训班,这被家长们戏称为“占坑”。“占坑”主要是为了得到目标校的选拔机会,一般来说,在六年级下学期,会有非常密集的考试,每次考试都会依据成绩对学生进行大排队,最后综合几次的成绩圈定出人选,这些被圈定的学生便进入了这所学校的视野。同事的孩子尽管上着仁华的面授班,但进入人大附中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能不承认,现在的“牛”孩子太多了。为保险起见,必须再选一所比较现实的目标校。尽管目标校的培训班看重的是六年级下学期的考试成绩,但谁也不敢到那个时候再去报名,万一到时候没有名额了呢?抱着这样的心态,同事和许多家长一样,在五年级就为孩子报了“占坑”班。

  “占坑”班的尴尬在于,人家那些中学的培训班并不承认自己与初中招生有什么直接联系,那“联系”是家长们从过来人经验中自己悟出来的,那么,你们趋之若鹜地送学费人家哪有不收的道理?同事抱怨道:“我们那个‘占坑’班,从来不公布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甚至连老师都见不到,根本不可能了解孩子在班里的水平。人家一副清高姿态,最后似乎是我们这些家长上赶着去送钱。瞧人家这钱赚的,多有面子!”抱怨归抱怨,同事劝我“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不管这“坑”占得值不值,最终起不起作用,还是要先占了再说。

  当然,这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培训费。同事说,除此之外,她还给孩子报了公共英语的考级班,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利用时间的。反正她说,自从孩子上了五年级,他们就没有周末了,有时候连周一到周五也有一两个晚上会被培训班挤占。

  同事说他们挺吃亏的,辛辛苦苦让孩子上了公共英语的培训班,2007年国家出台规定,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不再接受中小学生报名。“公共英语确实不适合孩子,可是好中学认这个,我们只能跟风。不让考就不考吧,但就像有些家长预言的,不考‘公英’了,肯定有其他替代品出现。这不,现在许多中学都认可三一口语、剑桥五级、北京英语等级考试(BETS)的证书,这些考级培训班热着呢。”

  政策年年变,而且出台又特别晚,总是弄得家长措手不及。比如今年实施了“推荐入学”的政策,同事说,得知这一政策后,她都有些后悔当时舍近求远地选择这所热门小学了,花钱、路远不说,如果自己的孩子上家门口的那所普通小学,被“推优”的机会肯定比现在多得多。你会说家长太实用主义了吧,但你不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吗?选择哪所学校,最终还不是为了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同事说,“推优”挤占了许多初中自主招生的名额,这使那些辛苦奔波于“占坑”培训班的学生进心仪学校的概率又降低了不少。对于优质中学的校长来说,推荐来的学生固然在各小学是“优秀”的,但由于小学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推荐来的肯定不全是拔尖的。“好生源是每所学校的最高追求。”一位校长说,他们会通过其他途径挑一些他们中意的学生。

  所谓其他途径,就是变相的考试。不是规定学校不许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吗?那就由民间培训机构组织,然后学校根据成绩“掐尖”。现在市场占有份额较高的几家机构与初中名校的合作非常紧密。有机会参加这类考试的,当然是在该机构培训班上课的学生了。所以,要想获得这些考试信息,就必须做培训机构的忠实追随者。

  “听说哪个学校有考试就马上领着孩子去考,有的学校好说话,交点报名费就同意孩子进去考;有的则很严格,必须得符合人家的条件才有资格参加。带着孩子去多少学校赶过考,我一时都说不清。”说起2008年的春天,同事的记忆里就只剩了考试。“每次都匆匆忙忙的,来不及吃午饭或晚饭,就去快餐店买个汉堡给孩子在路上吃,原来最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孩子,最后硬是吃怕了。”

  多数孩子的小升初就是这样和家长一起在困顿和挣扎中度过的。“……证书科盈门,奖状不计数/约见似恩宠,面试胜招工/初一难喘息,十五亦着急/日日盼消息,夜夜不关机/几度梦里醒,疑是发榜人……”同事说,网上流传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家长和孩子小升初生活的真实写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