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观点:汉字整形不方便没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 08:26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8月12日,教育部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琴”、“亲”、“魅”等44个汉字的字形拟进行调整,此外,还恢复了51个异体字。昨日是意见征求截止日,汉字整形迎来“审判日”,这44个汉字的“面容”究竟改还是不改,将很快有结果。事实上,中国文字经历了多次改革。这次的“微调”为何引起大多民众反对,记者昨日采访了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古文字学家黄奇逸。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该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修改理由,否则大家将不会贯彻。

  回望历史

  汉字改革推动文化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汉字改革,对社会和文化的普及都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比如从甲骨文到大篆,到小篆,再到隶书,字体更简单,书写起来也更容易。而后再到楷书,更扩大了文字的使用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关于简体字的规范是在上世纪50年代,这套《汉字简化方案》里,国家公布了近百个简体字以及几十个偏旁的简化样式,繁体字被叫停。虽也有争议,但此次规范的简体字字形都是对过去的整理和总结,大多数简体字早已是大众所熟悉的,所以也被大众所接受。黄奇逸说,“这样的改革就是解放文字、发展文字,强有力推动文化事业的一次好的举措。”

  每个变化都有根据

  改革从来有依据,黄奇逸记得,上世纪50年代规范简化字时,专门成立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集合了全国知名的大文字学专家,经过反复研讨决定,每一个“变化”有根有据。比如“言”旁,“門”、“儉”字,草书就作“讠”,“门”、“俭”,改了以后更简单。比如“無”,古时已经有“无”(汉碑)字的写法,且同义同音,于是汉字简化直接取用。

  改革从来亦不孤立。在那次改革之前,民间就已出现大量简化字,“这样的情况在《明清手札》里出现得就比较多,还出现在很多大文化人的手札里,比如苏东坡就把‘萬’写作‘万’。”在王羲之的《澄清堂帖》里,也有一些简化字的痕迹,“这些简化字并不是因为写草书而简化,就是直接的简化。”可以说,当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民间已拥有一套自己的字体简化体系,这为后来的改革打下牢实基础。

  点评“整形”

  微调也必须符合习惯

  “每一次的文字变动,都应该有很好的道理。”在黄奇逸看来,就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来看,算是微调。但即使如此,也必须要有道理,必须符合千百年来的习惯,这并非仅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就调整的汉字本身而言,“亲”、“杀”等字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黄奇逸认为,这打破了汉字的对称,不符合美学与大众书写习惯。而且现有文字记录的东西太多,如此变化,动之毫发,便牵动全局,甚至在危机处理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不方便、没理由,光是这两条,就不令人信服。所以我们要求给出理由,不然大家不会贯彻这样的规定。尤其在书法界,很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对。因为这样的修改,丧失了书法的对称美感。”黄奇逸强调,改变必须符合理性,理性即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如是无道理的变动,就不理性。我们并不反对改动,但是我们需要说明道理。

  早报记者 肖莹佩 实习生 金春色左小山摄影赵霞

  新闻导入>>>

  汉字整形九成网友反对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来,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都引起不小轰动。截至8月26日下午6点,新浪网上已有50万人次参与投票,调查显示,90.6%的网友反对44个汉字整形。凤凰网持反对意见的网民也高达87.6%。腾讯网和中新网的调查显示,逾八成网民认为汉字整形是“胡闹、穷折腾”。综合来看,网络调查的总体反对率不低于90%。

  8月21日,在征求意见还不到10天,《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一位副主任委员表示,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反对的只有6%。教育部的统计与网络调查结果落差如此之大,让“67%”成为此次“整形”事件的代号。

  据《信息时报》报道,教育部专家表示,一个字改还是不改,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要看它合理不合理,有没有道理。他们希望能听更多建设性的意见,以便于最后去决定。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