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时评:今天的孩子真的不爱读鲁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4日 15:39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这种误读,大部分是教学中带来的。这样怎么能完整地认识鲁迅的作品呢?”

  开学前夕,为即将去学校报到的上初一的儿子检查暑假作业。老师布置的语文暑假作业有读书一项,要求阅读《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并摘记不少于三千字,儿子还差《朝花夕拾》的摘记没做完。家中书柜里有一套八册的《鲁迅全集》,是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的版本。我拿出第一集翻到《朝花夕拾》部分,并标识了七八个段落供儿子参看。

  联想起前段时间因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减少引发的各界热议,便询问儿子:鲁迅的文章,你读得懂吗?喜欢么?儿子说:我基本上能读懂,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许多动物和植物,我很羡慕他的童年那么有趣……记得儿子上学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风筝》时,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上网查询鲁迅相关的资料,并谈自己的感想:鲁迅是很了解我们小孩子的心思的!他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其实,作为中学生,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书包、课桌里被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占据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已经很少,如果,连语文教材里也要把一些名家经典剔除,那么就更没机会去阅读了。而鲁迅、矛盾、巴金、郭沫若、老舍、冰心等等,这些文学大家的名字和作品,大多数学子都是从语文教材上初识的,教材的文学启蒙作用不可忽视。记得我读初中时,语文老师第一次讲到鲁迅的作品时,要求我们课外阅读《呐喊》、《朝花夕拾》、《彷徨》,我到校图书室借阅了这几本小册子,并认真阅读做了不少摘抄;高中时,在学习鲁迅的杂文和小说时,老师又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我超额完成,把《鲁迅全集》通读一遍。这于一个女生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是,也因此,使得我不再害怕,还喜欢上了写议论文。

  与一位曾经在中学担任了十年语文教师、现在教研机构工作的朋友交流看法。她说,在教学中,鲁迅的作品因为文字晦涩,时代背景隔膜,部分作品很难读懂,老师教学比较难把握,学生学起来吃力,应该适当压缩一些篇目。她代表了“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一派的观点。

  在现行初中教材中,各版本都收录了《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鲁迅的经典文章,一般都有六七篇。其中人教版的初中课本收录鲁迅文章最多,达到8篇,跟课改前的传统语文教材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在高中教材中,鲁迅的作品确有减少,其中人教版的高中课本选录的鲁迅文章从过去的5篇减少到3篇。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相关编辑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早几年就开始对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篇目作了一些调整,增加选文范围,增强时代感;但并没有刻意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剔出中学课本。

  有教育研究者提出,是孩子不爱学鲁迅的文章,还是现在教育的出发点出现了问题?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这种误读,大部分是教学中带来的。这样怎么能完整地认识鲁迅的作品呢?”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让语文回归语文很重要,淡化政治,使得鲁迅可敬也可亲,改变他那种“横眉冷对”的刻板形象。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中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