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文 何秉钊老师图
作为北大附中大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继2006年9月10日成功接待过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之后,2008年5月24日北大附中又荣幸地迎来了一位尊贵客人——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先生。
到我校进行参观访问,是帕慕克先生首次访华之行的第二站。接待大师是北大附中的骄傲。我们高度重视此事,举全校之力一年前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相关专家的帮助下开始了精心的准备工作:(1)学校购置了全套帕慕克先生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作品集,并对广大师生宣传了帕慕克先生,鼓励大家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积极搜集资料了解帕慕克先生、阅读其作品,写出读后感或研究论文;(2)邀请社科院的穆宏燕研究员来校先后为语文组老师和文学社同学举行了有关土耳其文化以及帕慕克作品和思想的专题讲座;(3)聆听帕慕克先生在社科院举行的专题演讲会,最近距离地感受他的风采;(4)在社科院专家的指导下,精心预设接待的每一环节,力求在接待当天展现出北大附中人的风貌、使帕慕克先生不虚此行。
当帕慕克先生进入礼堂时,激动的同学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康校长代表学校向帕慕克先生致欢迎辞,话语中洋溢着见到大师的无限欣喜。他还代表学校向帕慕克先生赠送了精美的《清明上河图》织锦艺术品。帕慕克先生虽然从小接受的主要是现代教育,但他对传统文化非常热爱、用功甚深,比如:他的作品中对细密画的详细描写,使读者在领略了它的绚丽夺目后不由得心驰神往。而《清明上河图》织锦艺术品从内容到制作材料都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更有利于帕慕克先生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接着,我们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聆听帕慕克先生题为《隐含作者》的演讲。帕慕克的演讲有种动人的力量。他的声音清晰纯净、语调高低有致、表情丰富生动、讲到激动处还会辅以有力的手势。演讲的内容充满着哲思和智慧,他不愧为“亚洲最聪明的小说家”。他回忆了自己从小的学习历程,勉励同学们要多读书、读真正的好作品。帕慕克本人正是因为家庭文化氛围的熏染尤其父亲有意识的引导,幼年起就接触了不少世界一流文豪的作品,才取得今天的文学成就。他特别强调了想象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强调了作家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要勇于实验和创新。他还结合自身体验,谈到文学创作应该是个付出许多艰辛劳动的过程;过程虽然艰辛,文学创作却能使作者保持内心的平衡、得到无穷乐趣。一个半小时后,在西楼前敞亮的台阶上空地前,随着相机快门的一次次按下,帕慕克和附中人友好的形象定格了下来。
因时间关系,在帕慕克先生演讲结束之后,文学社同学向帕慕克先生提出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内容涉及东西方文化、先生的写作风格、先生具体作品的细节等方面。文学社的同学发言时颇有儒雅的风范,而且提问都很有水平,获得了帕慕克先生的赞扬。罗雪晴和许若文同学发言,代表全体文学社成员表达了对先生的热爱和敬仰之情。社长杨名同学向先生赠送了社刊《之行》和象征中土两国友好的十字绣作品。同学们谈了自己阅读先生作品的感受,帕慕克先生表示很高兴和中国的中学生座谈,了解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他诚恳细致地回答了各位同学的问题,还为同学们签名留念。得到大师的真传和真迹,我们的收获太大了!
帕慕克先生虽然是外国人,但他的作品中包含的主题、捕捉的最细微的情感都是人类共有的。所以,这次活动使我们了解了当今世界最有魅力的文学家、领略了思想之美。今后,北大附中将不断邀请大师级人物来校访问,还将结集出版有关的作品。回首过去的岁月,我校营造的良好氛围为社会培养了无数的精英;展望未来,与世界上第一流人物的对话,必将成就更多的杰出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从我校产生……
来源:北大附中网站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