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友记忆:北大附中校庆随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16:44   新浪教育

  75届李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我于1969年秋进入北大附中,1975年初毕业,在附中度过了五年的时光。那些年正值文革期间,政治风云变换。值得庆幸的是我赶上了所谓的1972年“右倾翻案风”,在老师的教诲下,比较系统地学到了中学的知识。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我的班主任韩福胜老师和其它的老师们,是他们能够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兢兢业业地为祖国培养人才。当时的学工学农也为我们认识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75年工进入北京石油机械厂当学徒工,1977年参加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习,1982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当助教,1983年到美国读研究生,1989年获博士学位后作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

  对于我来说,五年的中学时代有着深深的烙印,有敬爱的老师和一群共同长大的好朋友。1999年中央电视台“我的大学”节目采访,我说我觉得我广义来说上过三个大学,第一个大学是在北京石油机械厂当学徒工的社会大学,使我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工人阶级。第二个是我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使我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科学知识。第三个是美国读研究生的大学,使我了解了世界。我感到我在北大附中的学习对于我在这“三所大学”的经厉都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了影响。现在正在附中学习的小弟弟小妹妹们都希望能够考上心目中最好的大学,请大家记住在我们还要读社会大学,还要了解世界。

  我在美国期间正是互联网的研究发展阶段,深深感受到了信息网络对于教育、科研和社会的影响。回国后我有幸参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为我国信息网络事业的发展作了一些事。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中学都能够联网,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学习。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我国在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经济实力还不强大。对于世界技术发展来讲,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目前互联网技术在这么大规模上的使用还没有得到验证,还有很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我衷心地希望我的母校—北大附中能够在信息网络的建设上成为中国的表率。

  我现在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非常希望我的母校—北大附中有才华的学生进入清华大学深造。我认为对于一个有潜力的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第二要甘于踏踏实实地从小事作起。

  总之,我为北大附中的过去感到自豪,我衷心地祝愿北大附中更加辉煌。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