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作为北大附中的代表,我与5位同学一道来到北京京西宾馆——2010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会场,先后聆听了4位中科院院士的精彩学术报告,从气候变化与碳减排,到核裂变能的可持续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各位院士层层分析、深入浅出,让我们在高深的学术中体会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让我们开阔视野打开思路的同时,油然而生出对院士的敬佩和景仰。
“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74℃;基于气候模式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全球气温将以每10年大约升高0.2℃的速率在变暖。大量的科学证明,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导致而非自然过程引起,因此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是研究碳减排。”方精云院士题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减排》的演讲,简明扼要地将我们的思维纳入到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中,并且简明扼要地给出答案。
“核裂变能是一种成熟、清洁、安全和有经济竞争力的能源,主要用于发电简称核电。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贺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詹文龙院士题为《核裂变能的可持续发展》的演讲,则引领我们憧憬起未来核电充分发展之后的美好前景。
另外两位院士的演讲也非常精彩,陈晓亚院士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王志珍院士则分析了我国科技体制的若干深层次问题。
各位院士都是鼎鼎有名的科学家,他们关注和研究的都是有关影响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有些地方,我们还似懂非懂,但是他们的各种论据,他们的精彩比喻,甚至还夹带着幽默,不由自主地把我们带入到科学的殿堂,让我们开阔视野,引发深思,激发起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浓厚兴趣。更让我惊讶的是,我以为像院士这样的科学家一定是高深莫测,他们的学术报告一定都是枯燥的“哥德巴赫猜想”,没想到院士们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他们的报告特别注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几位院士在演讲中,有时斩钉截铁提出一个观点,有时又生动的举出例子证明其他观点有“不确定性”,他们的层层分析,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仿佛要把我带进他们的实验室,让我近距离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过程,从老理论、旧成果中挖掘到创新的惊喜,引得我对已经说烂了的老问题频生出几分新鲜感。更令人可敬的是,这些院士,研究的不全是高深晦涩的纯学术理论,而是如何造福于人的科技发明。
是啊,我们当前的幸福生活依赖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我们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科学家不断地创造和发现;正是这些院士们的不懈追求,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正是这些院士们的苦苦求索,让我们面临的各种发展难题一一破解。看着院士们斑白的头发、瘦削的面容,聆听着院士们精彩的讲演,不仅激发起自己未来希望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而且我从心地里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喊:向院士敬礼!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