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友康健为母校北大附中50周年校庆寄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 17:32   新浪教育

  我曾经用一方沃土,满园春色来形容北大附中这块土地。

  朱熹说过,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50年的历史确实不算太长。但是,北大附中的50年却与众不同。

  首先,它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从建校开始的那一天,北京大学的精神和传统就随着陆平校长高瞻远瞩的决策,随着第一代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的脚步带到了北大附中,并深深扎根于北大附中的这片土地。他们当年抱着“为孩子们深造洪福”的理想,抱着为新中国基础教育开路的决心,从建校的劳动开始实践自己的誓言。

  北大附中的创业者们特殊的历史贡献是必须被纪念的。他们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不仅使学校在一片荒冢的土地上初具规模,而且,迅速形成了北大附中与众不同的风格。当年,这支以北京大学年轻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是何等的优秀,可谓在新中国的教育历史上绝无仅有。回想当年北大附中的教师,那些英俊的面孔,那些潇洒的风度,那些深入浅出的谈吐,那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鼓励,我只能用高山仰止、肃然起敬来形容。

  一个学校的进步与一个人的成长是相似的,磨难是必修课。虽然,“文革”来得过于突然和猛烈,把这个年轻的学校无情地拖入灾难深渊。纵观当时的整个中国,北大附中受到的冲击无人可及。谁能想得通?用心血培养的年轻人,顷刻间竟然变为自己的“掘墓人”?被批斗和冤屈的校长、干部和教师当年那种超人的忍耐和文革后那种超人的宽容,让北大附中的师生用了太长的时间、太大的代价共同上了一堂历史课,不得不让几乎整整一代人的追悔莫及向历史鞠躬、道歉,从而告诫一切后来者应如何珍视教育的神圣、教师的尊严。

  最惨痛的代价换来了最珍贵的教训。最深的压抑变成了最猛烈的爆发。

  北大附中毕竟是经过时代大风雨砺炼的北大附中。北大附中毕竟是有根基有理想的学校。文革之后,北大附中重新崛起之力量,甚至比文革之前更加巨大。北大附中的老师们抖掉身上“文革”的尘埃,没有计较个人的恩怨,重新站立在讲台上,在中国教育的恢复与重建,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北大附中作出了开拓者、引领者的作用。在如今名校林立的时代,我们依然骄傲北大附中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贡献。一个大轿子车载获奖的学生,一个大轿子车拉奖品的壮观景象让北大附中重新赢得了自豪和辉煌。

  北大附中是靠内涵发展起家的,是靠内涵发展进步的。甚至,学校的整个色调,学校的一草一木也无不体现了北大附中的这种风格。经过了50年一代又一代北大附中人锲而不舍的奋斗,它变得更加儒雅、成熟、大气,从而也更加淡泊,沉稳。它向来不跟风,不张扬,注重通过自己的人品、学问和责任维护教育的尊严,守正教学的本分;它在意师生和谐,鼓励教学相长;它通过追求学校文化的高雅与丰满,发展个性,涵养人格,它倡行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让教师乐教于斯,学生勤学于斯。

  50年了,北大附中的昨天历历在目。50年了,北大附中正在步入知天命的年轮。

  每一个北大附中人都曾经或者正在享受于母校的教育恩泽,珍爱母校的声誉,当然这也就成了每一代北大附中人的责任。可以肯定,北大附中人的理想一定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之中逐步实现。我把有幸担任北大附中8年校长看作是人生的一大因缘。回首在北大附中由学生到校长的经历我有一句不得不说的话:如沐天恩。

  我也想借此机会向所有前任校长以及所有的教师、学生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用青春和生命的代价为学校作出的奉献,感谢北大附中所有的同仁在我担任校长时给予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 

  正值母校50华诞,我们谨以此文此书表达敬贺与感激之情!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