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企卓校长1919年3月20日出生,是辽宁锦县石山镇一家贫农的后代,邮局职工的儿子。
1932年,“9·18事变”后,13岁的尹企卓为了不做亡国奴,随他的父亲流亡到关内。
1933年,受抗日联军和同盟军在东北和长城抗战的影响,他下决心弃家从戎。临行前只给父亲留下一封信,便从淮阴出发,经南京,北上石家庄。终因年龄太小,从军未被招收。从此,开始了为时六年的流亡生涯。
为了生活,尹企卓在南京、洛阳等地做过勤杂工,干过誊写、校对和收发等杂务。为了实现“还我山河”、“打回老家去”的夙愿,他在南京、洛阳、杭州和汉中等地进过业余补习学校、无线电传习所和军校,学技术、学军事。长期的流亡生活是非常苦难的,倍受剥削、受人歧视。但是他没有随波逐流,更没有被旧社会吞没,相反,他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残忍没落,他开始顽强地与恶势力抗争。
他十五岁那年,在南京做勤杂工,有人讽刺他是“亡国奴”,于是他以离职表示愤慨和抗议。1935—1936年间,他因参加抗日宣传活动被解雇失业,但他不气馁、不后悔,更没有去求情,宁可失业也不能放弃抗日救国的意愿。
1936年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抗日主张,深深感动了他,他不断阅读进步书籍,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初,他独自一人从汉中去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请求批准去延安。在党的安排下,几经艰险才通过国民党层层封锁,到达延安。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解放事业,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默默工作。
1939年3月他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半年后转至抗大三分校第五期继续学习。学习结束后先后调到鄘县八路军炮兵营和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工作。
1942年春到抗战胜利,他一直在延安外国语学校攻读俄语。
解放战争临近之际,他随干部大队行军至东北,先后在黑龙江克东县人民政府、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附设外国语学校等单位工作。
全国解放时,他是哈尔滨外专干部处副处长和教务长。建国初,由他负责从京、津、沪、杭等地录取了一批优秀青年学生,这些同志毕业后相继走上不同单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哈外专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建设人才。
1952年,他主动要求去北师大进修教育学,以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此后调任北京大学,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俄语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副教务长兼任北大附中校长、北大昌平办事处主任和北大第一分校校长等职。
1981年3月,调北京外语学院任常务副院长。这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他以北大工作的经验为借鉴,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团结同志、开拓前进,为学院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1年10月29日凌晨不幸猝然逝世。享年72岁。
( 根据北京外语大学在尹校长逝世的悼念文章整理 )
今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尹校长战斗、革命的一生,尹校长是教育战线上的忠诚战士,是党的好干部,是我们附中的第一任校长,我们更加崇敬他。
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高贵品质是尹校长多年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条件,他在各种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廉洁奉公、立身高洁。“文化大革命”中他备受“四人帮”的迫害与摧残,他坚决抵制他们的倒行逆施,并满怀信心地等待着胜利的到来。
如今附中已没有几个人了解我们的尹校长了,更不知他为北大附中的建校、创立北大附中的独特风格,奠定传统所做出的贡献。建校初期,尹校长曾给学生们讲过抗大生活、抗大精神,老一代附中人还能回忆起他长者的儒雅风范,也曾为我们的校长是老革命而自豪。而文革中我们中的一些人曾参与迫害与摧残尹校长。今天,我们正在欢庆学校的五十华诞,我们更加怀念建校初期北大附中的奠基者们!更加怀念尹校长为北大附中所做的一切,如今校长已离我们而去,如果校长在天有灵,请接受附中老三届学生发自内心的歉意,请您原谅我们当年的无知、轻狂;同时表达所有附中学子对您的奠基之功由衷的敬意!
感谢尹校长的女儿尹北雁的支持,使我们了解了附中奠基人——尹校长的生平,了解尹校长战斗、革命的一生!
尹校长不仅是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还是一位诗人。下面是尹校长晚年写的一首诗。
古稀漫吟 尹企卓
崎岖行路倍艰辛,南北流离大地亲。华夏河山留印记,长城烽火炼丹心。
园丁耕作诗情尽,仆役劬劳奉献殷。风缓烛明托厚望,勃兴国脉振精神。
校友会
2010年9月
北雁寄给父亲的一封信
初70届 尹北雁
亲爱的爸爸:
您好!送您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我回到了异国居地菲律宾,一进家门,我看到桌上摆着您给我的最后一封信,那是我接到您悄然离去消息,急返北京后迟到的信。啊!爸爸,展开的信纸上仿佛浮现出您慈祥的面孔,读着信上的字字句句,耳旁似响起您爽朗的笑声……
我同以往一样,提笔给您回信。不是吗?这几年我随丈夫侨居菲律宾,信件来往连接着我们父女的心,传递着我们相互的关心。但如今,给您的信该寄向何方?眼望苍穹,爸爸啊!您听见女儿的呼唤吗?您知道女儿还有许多话要向您倾诉吗?我想,您是听得到的。那么,我就还和以前一样给您回信了。
爸爸,您得知我们在这里的饲养场因火山爆发遭到严重破坏,损失巨大后,您为此着急和痛心。您鼓励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您信上说:“遇上自然灾难是我们意想不到的。那么,不要怨天怨地怨命运,要有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精神,争取再站起来,再创业。”在您的一生中就是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险境,但爸爸从来没向困难低过头。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我已经有记忆了,您曾和北大师生一起去昌平修铁路累得吐血。有一次,您去斋塘看望在那里劳动的叔叔阿姨,您带回一包东西叫我和弟弟尝,那是很苦的褐色的饼子,好难吃呀!您告诉我们,北大的下放干部吃的就是这种饭……用杂粮参树叶和玉米秸磨成的面做的饼子,苦不苦,真苦!但是没人怕苦,因为大家知道国家有困难,就得勒紧裤带,与国家共渡难关。您要求我们从小培养不怕苦的精神,以备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文革开始后,您这位“老运 动员 ”被关进专政队,当时妈妈也必须住在学校里不能回家,由十二岁的我当家,带弟弟妹妹生活。那不但是吃苦,精神上还要受压抑。一次造反派押您回家取材料,您看到我们三人好好地站在您面前,知道我克服困难照顾了弟弟妹妹,您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点点头。看到您因每天被迫低头劳动而晒得黑黑的脖子,我眼圈红了,您微皱着眉向我摇摇头,我懂得您的意思,您对我从不娇惯,不爱看见我哭,要我坚强 做人。从那时起,多少次您被造反派押来带走,为了要您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把您打得遍体鳞伤。我清楚地记得,您那双手被踩得青紫红肿,颤抖得连杯水都端不住。那个年代,多少人不堪忍辱而离开人
间,我也担心过爸爸会走绝路,您几次告诉我,您一生光明磊落,从没对不起党和人民。您坚信党总有一天会拨乱反正,还您一个清白。您说您一定要活下去,您还有的是力量,还要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的确,您去江西干校种水稻;您去大兴农场喂牲畜;冬天在北大烧锅炉……您做了许多许多,烧锅炉时,您扶钎凿炉灰渣,被打歪的铁锤橦击头部而昏死过去……您凭着坚强的意志闯过困难关;闯过生死关。您从不诉苦,从不埋怨,用坦荡的胸怀对待人生。十年动乱结束后,您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向前看。于是,您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又做了许多许多。
爸爸,您是我的榜样,我要像您那样坚强,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可以告慰您的事,最困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已经恢复的部分生产,虽然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愿像您说的,发展的前景会更好。
您每次来信都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总是嘱咐我要教育孩子们学好文化,特别是生长在异国他乡的孩子,不能忽视中文。爸爸,您一生热爱祖国的文化,您到过祖国的每一个省份,去过许多名胜古迹。每到一处,您总是写诗填词,抒发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您爱读书,从我记事起,对爸爸的印象就和书连在一起。您省吃俭用,钱全花在买书上。您说最好的享受就是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读书。家里上万册书给我便利的学习条件。您的言传身教,使我从小就养成读书的习惯。文革中,家里的书被造反派贴上了封条,我就从封条的缝隙里掏书出来看,以后您也和我一起掏,教我有选择地读书,给我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七零年我被分去工厂 上班,就因为我的书包里总是有各种书籍而挨过批判。可爸爸说,人活着,怎么能不读书?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永远是不会错的。我移居国外,您送我许多工具书,要我好好学。有熟人来这里,您会托他们给我捎书来。我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您写信来,说起战争年代您中断学业;文革又使我不能系统地受教育。如今,要教育孩子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学好外文的同时学好中文。这是您的嘱咐,也是我的心愿。现在,我的女儿已经提前学完了小学华语的全部课程,成绩优异,在地区的几次华语演讲和书法比赛中都得第一名。她常捧着您送给她的《中国民间传说》,逐句把中文翻译成当地话,讲给她的同学们听。爸爸,您知道吗,我看着女儿讲故事的神态,就会想起我自己童年坐在您的膝下,听您讲故事的情景。我甚至想从女儿的眼神和她无意间的手势中去追认您的身影。您虽已远去,但您的生命通过我们在延续,愿您的高尚品质;坚韧精神和豁达胸怀都能通过我们的生命,用我们的力量发扬光大。爸爸,您活在我们的心中,您与我们同在。
爸爸,您走过了漫长的历程,需要安静和休息,那我就不再打扰您了。
亲爱的爸爸,再见!
女儿北雁
1991年11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