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附中教师们谈附中带给我们什么(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6日 16:43   新浪教育
教师访谈
教师访谈

  北大附中四级火箭式培养模式成为英才辈出的摇篮、名师成长的沃土、教育科研的基地,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传统成就了这50年的辉煌。在50周年校庆之际,北大附继续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国家输送有用之才。以下为教师访谈文字实录。

  乔博鑫:请各位老教师起立。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老师由衷的感激之情。下面请在校教师代表为他们送上我们精心准备的校庆礼品。

  我们也有一些问题要请教我们的老师,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回顾那段难忘的经历、光辉的岁月以及教师生涯的体会。请教师代表吴祖兴老师、柳琪老师、陈剑刚老师、于璇老师、李夏老师到台上来,有请!

  让我们用掌声和鲜花欢迎老师们的到来。

  张思明: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非常不容易。看到学校从当年最早的43位从北大派出来的老师,到新生代的老师,我们做一个集合,向大家谈一下我们在初中生活的感受。第一位陈剑刚老师,不仅是北大附中老师,也曾经是我自己的数学老师,吴祖兴老师,我到附中来以后就跟着吴祖兴老师挖防空洞,吴祖兴老师也教给我很多知识。柳琪老师是我们北大附中校友认识最多的,大家都看到体育组上生龙活虎的柳琪老师。于璇老师是现在北大附中生物教研室的学科主任。李夏老师,我们别看她很年轻,她刚刚担任了北大附中派驻欧洲的孔子学院的总负责人,总院的院长,非常不容易。今天有一个机会在这里相会,我们请几位老教师谈一谈在附中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或者对年轻老师最应该传承的是什么?

  柳琪:我退休那一天就让我记忆的闸门关紧,已经十多年了,思明让我给大家说一说,我又把记忆的闸门打开,打开以后就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样都出来了,40年的事让我在3分钟讲完,我讲什么。昨天我去爬香山鬼见愁,在爬“鬼见愁”的过程当中,那时大量吸氧,氧气跑到脑子里边去了,人的思维就达到了一个敏感区,我就归纳了几条。

  第一,人到了北大附中教书就得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什么目标?最高的目标。体育老师干什么事就要拿第一,第二就是失败。所以,我当时在教学上张敏老师带着我们到北京市著名的学校看优秀老师上课,我就把自己的教学设定到向这些老师学习,要达到他们的水平,甚至超过他们的水平。竞赛方面也树立了目标,当时101中在北京市田径大拿,咱们104中只有一个庞德才扔手榴弹拿过第一,7分,让7分和101中学比,不成,我得把101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得超过它、赶上它。经过我一些年的努力,我们体育组的老师真不容易,还有我们历届的校长对体育工作特支持,在这个情况之下,逐渐逐渐就提高了。由我上第一节体育课,学生在我的安排下,准备活动就用了45分钟,这一节课我说做做准备活动吧,这是我第一节课。到以后我是北京市教学评优进入了前三名,经过这一段的努力。体育竞赛我们很快很快接近101中,有好几年我们在区里的比赛,甲组、乙组、高中组都是海淀区的冠军。所以,我觉得要干,干什么?就要干一流的工作,这是第一。

  第二,怎么才能做好这些工作?我觉得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我是长跑专业,我毕业以后一直没停止过长跑的锻炼。我翻了翻我的记录,我40年围绕着地球跑了4圈。比赛也是所向披靡,北大校运动会,我在1小时之内得了三个第一,一小时之内3000米、1500米、800米所向披靡,别人追不上。另外,有八年环未名湖比赛,那时跑三圈,我是八年级,别人追不上。这是一个。

  另外,要在文化上充实自己。

  在“文革”结束以后,当时我看了广告,广告商写着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要有一个专家讲座,20块钱20节课。我当时工资是54块,我拿出20块钱买票,每天晚上去听,讲李德伦给咱们讲两个月,还有当时一些著名的评论家、作家给我们讲世界名著,我觉得要不断充实自己。在这些努力下,自己得到了很多提高。

  下面给青年的老师、同学提点希望,在这次教师节王铮校长把他的办学思路跟我们讲了讲,听了以后我是热血沸腾。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我是一个小年轻,我一定要在王铮校长的领导下再干出一番事业。但是我已经不成了,但是我们年轻的老师,我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光,要干出体育界一流的佳绩。

  谢谢大家!

  吴祖兴:参加北大附中50华诞,我非常高兴。很荣幸到北大附中教学,成为我一生的幸事。我自己和其他教师一样非常热爱北大附中,原因有两个,第一,我把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北大附中。第二,我在这里遇到很多优秀的同事、优秀的学生,我们在附中学到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感悟,这是一个好地方。

  北大附中如果讲升学率,它在北京不会是最高的,它也不应该是最高的。但是它培养人才来讲,它注重培养人格、人性美,培养一个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作为人基本素质的培养。所以,育人方面,我认为北大附中是无与伦比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我认为跟北大附中特别有关,我讲讲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北大附中主要的特色是什么。

  我认为北大附中主要的特色是由于它特殊的人文环境,由于它是北京大学的附属中学,北京大学把它的科学民主土壤带到了北大附中,在原来老教师注重传统的师道师德这样一些美好的教育产生了北大附中特别好的传统。我通过一个周老师来讲一个例子,这个周老师在北大附中并不是很有名,这位老师有三个字,如果你翻翻北大附中的档案找不到他,但是在座的很多同学或者校友可能对他的印象是永远的,他非常好学,到晚年临终前活动非常艰难,有一次我去看他还在做卡片。他也明白这些卡片对他来讲已经没有用了,但是他还在那儿做。就是由于这样的精神,他知识非常渊博。60、70年代他曾经给外交官讲世界地理。有一次我拿了一本世界地图,我问它一个小岛,它把那个岛的人口数、重要物产、面积都讲出来了,还有主要的人物。这是它的一个特点。

  第二,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她是北大调来的,我非常了解她,她的最高理想在北大,她的人生终极目标在北大。但是他到了北大附中以后,就在这儿安心的工作,从来不发牢骚,无怨无悔。她大概当过一年半的班主任,在他教地理的过程里,经常对学生进行家访,学生有了思想问题,他把学生带到办公室谈心,他真正能做到教书育人,他真正是把教书看作是自己的职责。这是第二特点。

  第三个特点,爱学生。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

  北大附中重师道,但是在这儿没有师道尊严,我们有师道民主。周老师就很好的体现了师道民主,他对学生非常和气,从来不大声斥责。学生有问题问他,不管是他教过的,没教过的,只要在校园里甚至是在马路上,任何时候都能够站出来给你耐心的讲。

  我还有一个例子,周老师是音乐世家,习惯唱歌,她能唱女高音,而且唱的是世界很有名的歌曲,像那时的外语歌曲,学生非常喜欢听她的歌,只要学生让她唱她就唱,当然除了地理课之外。开始我以为她要显示自己,其实不是,她是真正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周老师唱歌非常好,而且完全能够有女高音的架式来,真正是音乐欣赏。过去北大附中有一个传统,每年过年新年晚会她特别注重,只要请她她就去,每一年她都去唱。有一年当她离开教室已经是深夜两点,后来她步行回家。她就是这样,学生需要她,她什么都愿意做,爱学生。

  希望年轻的教师发扬她的这种精神,我们老了,我们是从北大附中四面透风中过来的,今天来到高楼大厦当中,看到我们的年轻老师一个个风华正茂,我从心底里说很羡慕他们,他们是生逢其时。我相信他们会轻而易举的超越我们,但是我也希望他们也要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要爱学习,把学业看作自己的生命。爱自己的职业,把教师看成是自己的天职。爱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

  陈剑刚:各位校友、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今天咱们庆祝北大附中50周年校庆,我的感想很多。

  北大附中走过了50年,它之所以从一个新建的学校什么经验都没有,演变成现在全市甚至全国的一所名校,其中关键的就是我们附中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我们办校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庆祝北大附中成立50周年,要继承和发扬这支师资队伍所带来的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学风和教风。

  这里面首要的一条,在北大附中老一代的老师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敬业精神。我从北大数学系过来教附中,我们就把附中作为自己从事事业的基地。所以,我经常想我的事业是要发展我们中国的中学教育,我的事业在北大附中。这是师资队伍非常重要的一个素质,很好的敬业精神,把自个儿的一生、自个儿的青春献给了北大附中。另外,当一个北大附中的好老师,首先他要热爱北大附中,把北大附中作为自己从事事业很重要的地方。另外,我们这一批从北大来的,我们很自然的就把北大的那一套学风、那套学术风气带到了北大附中。我记得我们在师生关系上是平等的、和谐的,没有那种架子。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爱好,而不是由老师强加给学生。第二,我们学生的人生道路上,老师是他们的领路人,一是我们特别注意老师的身、表、言。第三,我们不是单纯的传授一些知识,我们立足于让同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科学思想上我们是一个启蒙者,我们要启发我们的学生能够开创性思考问题。这些都是为我们北大附中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希望下一代的教师能够继承和发扬我们过去的优良传统。

  今天我们很高兴看到了新一代的教师能站在北大附中,为北大附中做出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谢谢!

  张思明:陈老师也是语重心长表达了所有老教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我们也请于璇老师作为中年接这个棒,怎么往下接,怎么往下传。

  于璇:老师好,我是05届的北大附中的毕业生。当着我这么多老师的面,好紧张。我自卫资深的毕业生,又在这里教书,我现在是生物组的老师,还是觉得有感而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北大附中的精神,也希望我今后的教书生涯中应该传承的附中的精神和文化。

  附中的精神有一点像刚才章熊老师说的敢为天下先,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是那么博学,而且学校组织了很多丰富的活动,去博物馆参观,请很多各界名人做报告,我们的图书馆就像知识的海洋一样让我们去学习,去读书。所以,这样的一种分为培养出来的学生,附中的学生打下深深的一种烙印,就是一种自信,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附中的学生那种自信,昂起头来迎接明天的挑战。

  在课堂上回忆起我的课堂,我觉得我们的课堂非常广阔、宽阔的课堂,老师非常博学,像朋友一样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当中一起讨论。这样一种课堂的文化,教育着我们附中的一种精神,就是探索未知,对未来充满好奇。我觉得这也应该是附中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和课堂精神。

  最后,作为附中的毕业生我要说的是附中还有一点是我深有体会的,走进附中的校园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舒服的感觉,让我觉得静下心来能够思考。我觉得附中的老师也教给我们一种思考,一种面对未来的挑战能够带着自己的思想去生活。所以,这也是我们毕业生们今天回来看望母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真心的祝福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精神家园生日快乐!

  张思明:我们把总结的任务教给我们最年轻的李夏老师,他还是我们老教师的亲属,李夏老师的身份很特殊。

  李夏:各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学友们。张老师说我比较特殊,下面坐的北大附中的老教师,也是我的公公,下面也坐着我的丈夫,是北大附中的校友。

  我在北大附中从96年工作到现在,不算长,但也不算短,我一直体悟着什么是北大附中的精神,它是无形的,在北大附中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学生们和老师们一定是自信而宁静的,宁静可以静下心来做学问;自信可以在生活的任何挫折时拿出北大附中的精神去面对、去克服、去战胜。

  北大附中给年轻的老师创造了很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老教师身上我学到了严谨治学的精神,附中提供的平台使我们不断进修,我刚到北大附中,到北京师范大学儿研所攻读心理学研修班,当时王铮校长也是一起去。我依然记得紧张的考试、有趣的听课以及中午愉快的分享。在我工作第五年的时候,学校也鼓励我参加人大的英语系的研究生学习,在学校的支持下,我拿到了研究生的学位,我想受益的岂止是我,更多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因此,在学校高规格、严要求下,学校的学生们和老师们共同在成长,共同把老教师们创立的北大附中和中年老师继承的北大附中交到我们手里,去把我们的北大附中继续辉煌。

  张思明:其实我们想在座的所有老师,看到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也知道我们肩负的责任,我们的主题是“附中的传承和发展”,是对我们的期待,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请老教师放心,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把附中的未来建设得更加美好。在访谈的最后,请允许我们三个人向我们的老师们赠送北大附中的一个纪念品,感谢我们这些老教师们对附中发展的贡献,谢谢大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