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附中校友们回忆自己学生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6日 16:57   新浪教育
杰出校友访谈
杰出校友访谈

  北大附中四级火箭式培养模式成为英才辈出的摇篮、名师成长的沃土、教育科研的基地,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传统成就了这50年的辉煌。在50周年校庆之际,北大附继续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为国家输送有用之才。以下为杰出校友访谈文字实录。

  袁佳怡:数十年来北大附中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栋梁之材,为了纪念北大附中光辉的50年,我们的校友会从全体校友当中精心推选出50名杰出校友。下面就请大家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大屏幕。

  这些校友也是北大附中的骄傲,下面有请他们到台前和大家见面,有请!

  下面有请领导为他们颁发奖品。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们将有请我们的91届校友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同时也是我的大学师姐陈晓楠作为这一时段的主持人,代替我们跟大家交流一下。

  请饶戈平、李明和许小峰三位杰出校友。

  陈晓楠: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各位校友,大家好,我是陈晓楠。特别荣幸今天能回到校园,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重新踏入这片校园,好像就像找到了梦里的某一个线索一样,很多回忆都随着这个线索扑面而来,不断冲回脑里,谢谢!

  我自己特别荣幸的是不仅回到这个校园,而且重新回到了这个舞台,因为我在人生当中始终记得一个很特殊的起点,就是曾经在北大附中的舞台上刚过刚刚献花的那些学生,那是第一次走上舞台,我记得当时特别节俭,我们买的花好像是学生刚从哪儿弄的串红,我特别紧张,虽然没有台词。虽然当时没有人会记得那个小角色,没有任何台词,可是对我来讲,还是很紧张,还是瑟瑟发抖。但那时是第一次走上舞台,我也觉得我自己走到人生当中一个真正路程的起点上。所以,今天很荣幸,我相信很多人都可能像我一样,回到这个地方会有很多特别鲜活的记忆的片段。一个中学和一个学生,他们的气质也是互相造就的。一个学校的气质在我们人生成长中是扎根下来,而我们每个人记忆的碎片搭建起来也就是这个学校50年特别鲜活的历程。今天我在这里特别荣幸,能够请到我的几位校友,包括几位资深的大师兄,来一起聊聊特别感性的回忆。我们请到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饶戈平先生;加拿大皇家学院的院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教授、2010年加拿大最高科学奖获得者李明先生;还要介绍的是气象学的著名专家,国家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先生,欢迎你。

  我也特别要为大家再请上一位大明星,我相信很多年轻的朋友一定认识他,就是非常著名的合唱组合水木年华著名的歌手缪杰先生,有请!

  饶先生应该是60年代的学生,李明先生和许小峰先生是70年代的学生,我们俩是小一辈的,没想到缪杰比我还小,我是80年代的,你是80年代末的。

  缪杰:属于90后。

  陈晓楠:我今天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不同年代的几位校友坐在一起,我们的回忆可能也有不同年代的时代特色。我找了三位资深的大师兄入学时候的照片,记不记得自己特别青涩时代的模样。先放第一位,大家还能看出来是谁吗?饶先生是吗?这是饶戈平先生,当年眼睛非常大。饶戈平先生给我们讲讲你的第一感受。

  饶戈平:咱们的校庆我大部分都参加过,每次走到校园都感觉到一种特别大的变化,学校变得更美、更现代化了。不过让我心里最能够引起感情波澜还是我50年前进入的北大附中。那个时候我记得是60年我进的北大附中,我们算是北大附中的黄埔一期。当时我们9月份在这个地方搞开学典礼,当时的高中楼和宿舍楼的脚手架还没有拆,地上还坑坑洼洼。学校不要说没有围墙,我们的操场只有300平米,就连小操场都没有,学校基本上没有道路。所以,我们入校以后的前5年,因为我初中三年在附中,后来高中三年又在附中,在校的前5年见到的都是修路、种树、修操场,我们是伴随着北大附中一起成长起来的。每一个时期的学生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我们是在50、60年代成长起来的,在北大附中我呆了八年时间,我们那个时代崇尚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培养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觉得我们将来要为国家、社会做点事情。所以,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都默默的在心中有一个比较大的志向,就是要成为一个报国为民的人才,要能够贡献于社会。

  另外,为了配合这个志向,北大附中也培养了我们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害怕生活的艰难,也不害怕学习的艰苦,这种精神一直能够陪伴我们走过人生后面的50年,因为到66年文化革命开始了,我们中断了12年的学习,我们大部分人都下到农村去,都在一种社会的最底层,在那里摸爬滚打,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明天在哪里,不知道我们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但是正是在北大附中培养出来的志向高远的志向,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所以,激励着我们度过文化革命的艰苦岁月,我们多数都顺利度过了这个民族的劫难,我们很大一部分人都成为社会的中坚,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力量,我想这些都应该归功于50年间在北大附中所度过的中学年代。

  陈晓楠:我听说您当时是黑龙江省第一名是吗?考大学的时候。

  饶戈平:是。   

  陈晓楠:其实那个时候已经离开校园有一段时间,这个第一名都是靠多年前在北大附中打下的?

  饶戈平:北大附中给我的中学三年和高中三年的交易,奠定了我这一生的基础,受益终身。在中学的时候我有一个木箱子,把我从初一到高中的全部教材都带上,因为当时让我们下乡,我想我们那边也需要知识,需要人才。我记得列宁讲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这个话现在不流行乐,但我当时就有一种信念,知识不是罪恶,国家的发展是需要知识的。尽管是那个年代,但我坚信这一点,把北大附中全部的课本都带上,终有一天会用上。最后我通过初试、复试都拿到黑龙江省的第一名,就是受益于在北大附中的学习。

  主持人:李先生,遥遥千里之外,骤然踏进咱们这片校园,在这个小的氛围、气场应该特别熟悉,第一感受是什么?

  李明:在快退休的时候告老还乡,少年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我就是这个感觉。

  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北大附中到处都是大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到处都是几个孩子在打架,我们的父辈也是,他们都是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饶戈平这一代人是红卫兵,也是很悲壮。我们这些没事干,文化大革命那时候没什么事干,很乱,天天打架,大家可以想像北大附中这些老师们在我们的身上花了多少心血,把我们培养成现在的成就。

  陈晓楠:70年代这一两届挺特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因为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你们算是最早恢复的高中。那个时候外面的大环境很特殊,和校园的小环境是不是有非常大的对照?能够平静得下来念书吗?

  李明:确实北大附中的老师们顶着很大压力教我们念书,章熊老师说北大附中的精神是敢为天下先,北大附中很多都是大学来的老师,我是北大附小、北大附中上了两级,以上两级就没有了,就出国了,没上过大学,就上研究生了,所有的学问基础都靠北大附中那两年跟老师们学的。

  我就在想当时我到底学了什么,老师教我们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没用过,刘诗文老师教我们的钾钠锂铍碰也不是,严老师、陈剑刚老师教的数学也不是,到底学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使我们得到一辈子受用?就是北大附中的精神,让我们敢为天下先,这些老师们离开了北大大学的岗位到负重教我们这些中学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学术自由、民主,培养了很多素质,这是我们真正在北大附中那几年学到的东西。

  陈晓楠:刚才听了您说一个词挺逗,叫四级火箭,您也很厉害,从小学到中学一下子大学隔过去,上了研究生,基本的本事、真功夫是在北大附中长大的。

  李明:别人说我是哪儿毕业的,我说我是北大附中毕业的,别人都说北大、清华毕业,我说我没有,我直接就是北大附中毕业的。

  主持人:许先生跟李先生是差不多年代?

  许小峰:实际上我们在学校都认识,因为他们比我高一届。

  陈晓楠:你记得他打过架吗?

  许小峰:不知道他在哪儿打的架。

  陈晓楠:在玉米地里打过架。您的中学时光每每想起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许小峰:李明讲的情况我也有同感,回忆起学习已经印象不深了,但是当时我们一起参加修理北大附中四面透风的环境我们能记起。一般回忆都是比较辉煌的时候,但是现在想起,我们在北大附中敢为天下先的环境里,我记得我们当时上高中的时候从北京市很多学生一起上高中,不是我们从初中上。当时第一件事是摸底考试,这个事情为什么给我印象深呢?有人考得好,有人考得不好。接着就是反对右倾翻案风,说为什么老师要考我们,好像分数挂帅,我们当时批了一通。类似这样的事我们应该向老师表示歉意,因为老师为我们好,因为不同的学生基础不一样,但是我们反过来借着大批判的运动狠批了一通。真正留给我们印象,正好我是71年以后到75年,反反复复的运动,包括反对右倾翻案风,可能现在的学生都不理解的事情,但我们当时都发生了。

  刚才我听了很多校友包括老师的演讲,我是觉得一个是敢为天下先,另一个是怎么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认识社会,这个对我们来讲更重要。

  主持人:谢谢许先生。我觉得您有着心里这一份深深的歉意,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向老师们表达出来,真的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机缘。

  缪杰:特殊的年代咱们没赶上,咱们是在好日子里面念书的那批学生,你应该是非常典型的北大附中类型的精神气质的学生,就是学习很好,但是特别调皮。是吧,干过不少坏事在学校里。

  缪杰:该干的事都在北大附中干了。

  陈晓楠:给我们讲讲几件你当时干的很出名的事或者是印象特深的,好事、坏事都行。

  缪杰:我们每次上操都有老师训话的传统,上完操老师训话,如果好听就站着多听一会儿,如果听不下去就直接走人。

  陈晓楠:没有人管吗?

  缪杰:有人管,但是没办法。其实我今天坐在这儿很局促,因为在这边说话的都是杰出的前辈、学长们,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属于国家栋梁之类的。

  陈晓楠:你当时是北大附中理科第二名是吗?

  缪杰:像夏校长说的那样,在这里要感谢所有北大附中的老师和校长们,因为人家问我中学,我会很骄傲的告诉他我是北大附中第一届实验班。当时我记得人大附中有实验班,北大附中也做了实验班,当时两边为了抢学生,校长们都跟学生家长去演讲,多亏夏校长讲得好,所以我就来北大附了。

  陈晓楠:夏校长估计已经不认得这个学生了。

  缪杰:确实那届实验班,我们那个班,还有我们班的同学在那里,国际的数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英才都在我们班。这些优秀的同学们都保送上了大学,高考就把我露出来了。

  陈晓楠:要是他们在,你就拿不了第二名。

  缪杰:我很感谢北大附中给了我北大的血液,我觉得北大附中最核心、最有竞争力的一点就是它深深流着北大的血液。所以我是带着双重基因的人,北大、清华总是在攀比或者是互相有一些竞争的意思,但是我对两个学校都有感情,因为我是流着北大的血进了清华。如果我没有流着北大的血,没有流着北大附中的血,我是不可能在清华那样一个地方能够出来做歌手,我觉得是北大附中教给我不一定要去做别人让你做或者看起来应该做的事情,要去做自己想去做自己追求的事情。

  陈晓楠:有个性,有见解,就是刚才几位校长反复提到的,这真的是北大附中最标准的基因。

  其实一个学校的活力就是在这一代代人的学生、生命基因中种下然后被延续下去,被带到世界各个地方,被带到各个领域。所以,特别好,因为我们在生长,这个学校也随着我们的血液和基因在渐渐不断的生长,越来越有活力。最后我想听听各位对学校来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者是有什么心愿。我们今天因为时间有限,下面大家还会继续更多的聊。

  饶戈平:我想对北大历届学生讲的是北大附中是成才的摇篮、精神的家园。

  李明:上个月我们在清华做学术评估,评估清华计算机方面是不是已经达到国际一流,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想说希望北大附中成为国际一流,但北大附中作为中学我觉得已经是国际一流学校,我就希望北大附中保持这样的传统。我听了吴老师讲的,北大附中重视的不是高考的学分,而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这个非常好。

  陈晓楠:要继续下去。

  许小峰:我确实跟北大有很长的情结,因为我母亲在北大工作,我在北大附中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我儿子也是从北大附中毕业的,当时我记得是张思明校长给他教的课,非常感谢北大附中。这种情结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北大附中教给我们的东西,在我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这种痕迹将伴随我永远永远。

  缪杰:我只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因为北大附中当年把最好的老师都配给了我们班,所以在这儿我要感谢刚才我看到的所有的老师,包括夏校长,谢谢您让我感受到了北大的精神。我看到了王老师,当时教我们数学,谢谢您。还有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周老师,还有当时教我们物理的王铮老师,其实也是一个让我们所有男生很生气的老师,因为你来上课的时候,当时我们所有班的女生都要流出口水听您课。这么多年王铮老师还是那么年轻、那么帅,我绝对相信王铮老师能给北大附中一个出色的、独特的、卓越的未来。

  陈晓楠:这个机会特别好,能够让我们在心里存的这么久的思念、祝福说出来。

  我们在这里对教我们那些教师的老师说一句“谢谢你们”。缪杰来了,不仅仅送给附中一句话,也带给我们一首歌好吗?谢谢。

  缪杰:真的很惶恐,在这个舞台上跟这么出色、优秀的老师、校长还有出色的校友们能够一起坐下来说话,希望多年以后我们依然可以骄傲的说我们的梦想从来没有变过,这就是北大附中给我们的。

  袁佳怡:谢谢缪杰精彩的演出,下面将请高642班的校友代表全班同学献给母校一份礼物,有请!

  高642班校友:我给学校献上一首词,这首词叫《千秋岁》。

  我代表我们642班的同学向我们的老师深深鞠一下躬,因为你们培育过我们,真正应该感谢的也是我们老师。

  袁佳怡:谢谢老学长,谢谢。

  张佳俊:为了准备这次校庆大会,我们校友会的学长和老师们也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以及努力。

  袁佳怡:没错,同时我们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特别贡献奖,以对这些人进行表彰。请学校党委书记生玉海颁奖,有请!

  生玉海:颁奖之前我也简单说两句,今天是一个特别喜庆的日子、团聚的日子,很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校友回到附中来,附中依然是如此的小,如此的精致,但是我想北大附中却随着一年又一天我们不断的有优秀的学子走到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断的壮大。

  附中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说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广大校友不断的关注、鼓励和鞭策,特别是让我们在50周年校庆的过程中,我们有一大群优秀的校友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为附中的校庆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筹划,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

  我在此也代表附中的党委和行政,向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我们的陆卫东校友颁发“特别贡献奖”。

  陆卫东:我是1987级高中二班毕业。如果没有校友会的这些老师们一起努力,大概接近一年前第一次开校庆筹备会的时候,就想让今天这个节日变得非常喜庆,而且我们希望来的不仅仅是在座的校园的这些人,我们也通过这些校友墙,把这些毕业的所有的校友都带到今天校庆的会场。最后我也想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可能就像今天咱们50年校庆的标志一样,我们是在伸出我们的双手为校庆做一点事,也希望所有的校友能够为北大附中以后的发展,也能多伸出一只手。

  张佳俊:随着北大附中特别贡献奖的颁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到此结束。

  张佳俊:50年的岁月汇成一首歌。

  袁佳怡:50年的梦想召唤青春飞向蓝天

  乔博鑫:告别昨天,我们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徐楚乔:展望明天,我们将用奋斗描绘附中更加壮美的七彩画卷

  袁佳怡:相信每个人心里还有很多话想说,想和老教师们交谈,想和老教师们汇报自己的成果以及离别的思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