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作为学校、家庭教育者双方相互交流教育思想、共同寻找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家长所重视。但是“千篇一律”的家长会和“雷打不动”的议程,让家长们厌烦,甚至出现家长逃避家长会的情况。
对于班主任来说,常常为开家长会犯难,不向家长反映真实的情况,有失职之嫌;向家长汇报了孩子的不足,又怕家长回去把问题夸大,这会使孩子认为老师是告密者,对老师失去信任。如何让传统的家长会真正发挥其作用呢?班主任要从会前准备、会中重点和会后交流三个步骤来做。
会前:做好召开会议的准备工作,是会议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一,在家长会前一周通知会议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地点,咨询能否到会。第二,班主任要与发言的任课教师沟通会议内容,避免出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弄得家长无所适从。第三,班主任要把握机会,让学生谈一谈,希望和家长进行哪些方面的沟通。
会中: 家长和班主任作为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而家长会正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好机会,以便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将家长会搞成高分学生的“颁奖会”和低分学生的“批斗会”,这就使家长会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第一,“谁来讲”。班长讲,在正式开会前讲,哪些学生的作业完成不好,值日不主动,与同学相处有问题(单独找家长汇报)。任课教师讲,班主任介绍后,找一两门问题最突出的科任老师发言即可。用10~15分钟,讲自己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理念,本学科的特点及家长如何配合。班主任讲,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曾经有过这样的家长会,先是专家讲,然后校长讲,科任老师讲,最后班主任再讲,家长们一听就是三四个小时,积极性肯定不高。要尽量缩短家长会的时间。
第二,“讲什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来确定。以初一年级第一学期为例。家长会提纲:(1)为什么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会成绩大幅下滑;(2)如何度过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3)管理理念;(4)家长做什么。
会后:班主任要做好与学生们的交流工作。
家长会后,班主任要召开一次与家长会配套的班会,肯定学生们在家的优秀表现,批评他们的不良表现,并要求限时改正,按约定的时间进行回访,同时渗透“诚信”与“感恩”教育。
家长会后,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消除学生“恐慌”家长会的心理,真正起到家长会的教育目的,这一点班主任应该和家长共同探讨,使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达到较好的效果。
建议:首先,家长会必须主题明确。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青春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召开相应的家长会,一次一个主题,内容集中,使家长会开得深入,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比如本学期要召开几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有个通盘的打算,从而避免了盲目性。其次,在家长会有了统一计划的基础上,要考虑这次家长会与上次家长会所讲内容的衔接问题,看上次家长会制定的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布置的教育任务是否完成,等等。然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更明确、更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最后,在需要的情况下发放问卷调查,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会议。使学生家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下次会议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的教育要依赖于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一次成功的家长会,是一次教育的升华,会成为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树立了家长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夯实了教师的信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