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知名中学“出国班”纷纷扩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 09:37   北京晨报

  大批示范高中尖子生选择留学海外 部分大一学生退学出国

  “国内名校通过联考等多种办法‘掐尖儿’,但不少中学尖子生提前选择出国留学。”日前,本市一所知名中学校长坦言,该校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学生准备申请留学哈佛,打算放弃国内高考。记者昨天从北京多所中学名校获悉,包括四中、实验中学、十一学校等示范高中“出国班”今年纷纷“扩招”,其中北京四中就读出国班的高三学生人数预计比去年上涨三成。

  四中出国班人数预涨三成

  自去年下学期开始,包括四中、八中、实验中学、十一学校等本市多所中学名校首次为打算出国留学、放弃高考的高三毕业生开设“出国班”,并提供量身定做的课程。据介绍,今年高考前夕,这些名校出国班的学生多数被美国排名前50名的高校录取。

  今年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采取自主招生联考等多种办法争抢优质生源,不过这似乎挡不住北京示范高中尖子生成批出国留学的趋势,而且这一势头比去年来得“更猛烈”。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四中已有45名高三学生进入出国班,预计到下学期,至少将有55人就读该班,这比今年毕业的首届出国班人数增加了30%。北师大实验中学出国班学生目前已有60多人,比上届增加10余人。十一学校出国班学生也比上学期增加约10人。

  据介绍,不少提前放弃高考就读出国班的学生综合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四中出国班有3人在高中阶段大考都拿过年级第一。十一学校出国班近两成学生有考取北大、清华的实力。而八中出国班学生约一半出自该校实验班。

  部分大一学生退学出国

  北京示范高中优秀生“外流现象”已引起北大、清华等名校关注。一位名校招办负责人坦言,北京等大都市中学名校接近一成毕业生已“外流”到海外高校。

  在回应自主招生联考引发的争议时,北大等“北约”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我们真正应当关注的不是我们招收了几个状元或高分学生,而是是否招到了真正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我们必须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和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生源竞争,为中国的自主创新选拔人才,这才是中国大学的使命所在。”

  在知名教育评论家熊丙奇看来,目前国内高校更多是利用政策和时间上的优势来抢生源,而并非靠教育质量来吸引优秀学生。

  事实上,即使被国内高校录取,也有部分大一学生不满国内大学教育而选择退学,出国留学。北京一所知名中学有关负责人透露,该校去年被国内高校录取的毕业生中,今年便有10人左右中途退学,选择留学美国,其中3人之前均就读于北京某“985”高校。

  晨报首席记者 罗德宏

  ■记者调查

  小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将改进

  针对全球人才竞争端口前移的情况,青少年留学生逐渐步入人才竞争的视野。近日发布的北京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透露,从今年开始,本市将改进小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联系和服务方式,引导其学成归国和报效国家。

  记者了解到,伴随出国班毕业生逐渐增加,本市部分示范高中加大“重点联系”出国留学生的力度。八中为出国班同学特意安排学习“中国历史和地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圣诞节和元旦,该校出国班的在读学生将和师哥师姐通过贺年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今后学校将建立每届出国班毕业生的通讯录,加强其交流联系。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学生是重要的校友资源。”四中出国班负责人李周老师有个习惯:每次有机会出国,他都会抽空看望在当地留学的四中毕业生,并会带去一份小礼品。在他看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校友需要“积极关注”,这种做法自然会拉近校友和母校的距离。

  晨报首席记者 罗德宏

  ■相关新闻

  8万托福奖学金 奖励48名大陆考生

  晨报讯首席记者 罗德宏托福考试的主办机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昨天宣布,今年将继续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托福奖学金项目,以表彰取得优异学术成绩的托福考生。2011年,托福奖学金项目将提供大约82500美元奖金,比今年的奖励额度高出20000多美元。

  据悉,2011年的托福奖学金共设有48个表彰名额,包括3份5000美元的一等奖学金和45份1500美元的二等奖学金。这些奖金将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并计划于明年赴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求学的中国学生。托福奖学金获奖者名单将于2011年6月公布。这48份奖学金将直接发放到获奖者准备就读的海外高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