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班”的火爆,实质上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叛离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不信任。如此形势之下,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近年来,北京、上海、无锡等国内大中城市重点高中办“出国班”渐呈燎原之势,每年学费少则8万元,多则14万元,有的录取成绩低于正常录取分数线。
这些重点高中“出国班”,涉嫌挤占公办教育资源。进入“出国班”的学生,录取成绩低于正常录取分数线,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再睽诸高额的学费,那么就形成了富裕家庭子女以低分挤占普通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利的结果。
一方面是国家拨付的生均经费,另一方面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学校基础设施以及纳税人供养的专职教师。即使从高一起开设的中外课程班,不涉及国拨经费问题,也占用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师资源,而高二、高三单列的“出国班”,更是连国拨经费也挤占了。
于是,在重点高中培养“国际一流优秀高中生”的口号下,一部分学生被“出国班”挤出了重点高中,而一部分富裕家庭子女,以较低分数享受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照顾”,这显然有损公平。这些重点中学,表面上呼应了今日社会的“留学热”,实际则通过“寻租”部分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以高额学费的形式来满足小集体利益。
争办“出国班”,并非高中教育的国际化华丽转身,而是在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越陷越深。只不过,这种应试教育不是在应国内高考的试,而是在应国外高校录取的试。
事实上,“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已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改规划纲要的高中阶段教育章节。或许,如此一来会加重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从考生受教育权的保障上,以及公办教育资源的配给上,却是公平公正的。
公平不是“削峰填谷”,或者抑制部分人的诉求。“出国班”的火爆,实质上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叛离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不信任。如此形势之下,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才能从根本上给“出国班”降温。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艳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