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支招:中考满分作文复习七法 训练八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 11:23   冠华作文网

  中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们要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一、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四、专题训练法。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五、提纲训练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写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七、心理素质训练法。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中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异校交换)、交换临场教师等。

  初三学生有中考的压力,时间有限,需要冲刺性提高作文成绩,这种背景下,从技巧和模式角度进行强化,是可以的。但从学生长远发展和整个人生来看,过分注重考场技巧指导,可能会使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也可能会误导学生重视作文的外在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作文内在的观察、思考和情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和指导,也要注重体验,倡导观察发现,做到润物细无声。

  下面简要介绍各个步骤做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以周记为主,不限定题材,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完全自由的状态。只要有写,便能得到肯定。过程中,不作任何的技巧指导,不提供任何的例文参考。当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班级里所发生的事情,可有针对性地适当策划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素材好写,如《我们班的故事》交流会、《我心目中的老师》座谈会、《爸/妈我想对你说》亲子会、市井采风等。

  第二步,接着做亲情的题材训练。着重突出“以情动人”,注意感动片段的收集和整理,以情促趣,动情成文。

  第三步,在亲情展示的基础上,拓展进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感人材料收集,再写感人或让人感悟的内容。这一步,注意让学生有所感悟,也就是结尾要有抒情或是议论。

  第四步,可写对自然界的感悟,可引入《斑羚飞渡》、《敬畏生命》、《悬崖上的酸枣树》等文章,形成生命的意识。引入一些在自然界中体现哲理思维的文章,力求能让学生透过自然和生活的表象,感悟到内在的道理,重点感受散文化的习作,模仿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提升。

  第五步,写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大课堂的体验,同时,适当涉及小说、小论文的习作。

  第六步,在学生能写一定的事件和感受的基础上,作“古诗成文”的尝试。“古诗成文”是指创作时参照古诗的取材、立意、构思、手法、意境等方面,来形成自己的文章。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整体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好文章的感觉。

  第七步,便是为中考而准备的,一些专题训练,一些中考满分作文的赏析,以及自己最好作文的修改和收集,做好应试的准备。

  第八步,命题,考验,重点讲考场作文的注意事项。

  如此操作量很大,需分多次进行,约两个星期做一个专题训练。如果是初一开始,一个学期进行一个专题训练最好。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