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化学:立足课堂,用好“套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1:16   海峡导报

  化学

  立足课堂,用好“套餐”

  钱新(厦门六中初三化学备课组组长)

  今年的中考化学,在难度方面,和去年相比,从要求来看,总体难度会略低,但个别拉分的空格难度会比去年高,这也意味着想考99分、100分可能会比去年难一些。在试题方面,大题数由原来的五题改为四题,小题数由25题减少到18题。

  在考试时间方面,由90分钟缩短为60分钟。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这意味着留给你考完检查试卷的时间不会很多,因此保证正确率很重要。此外,由于小题数的减少,一些空格的分值提高,写对了,所得的分就高,但写错了,扣的分也高。因此,在平时的习题书写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书写要规范,特别是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千万别丢三落四。

  在复习时,建议同学要做到以下三点:

  1.归纳整理夯实基础。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理清概念、形成系统。一些概念和原理容易混淆,建议同学们要对重要性、关键性词语整体把握,弄清楚使用范围和条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进行梳理、织成网络、反复运用。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阶段的考查重点,一定要熟练到位。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主要学习了16种物质:4种单质、4种氧化物、2种酸和2种碱、4种盐,在复习时应注意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根据知识体系,紧扣“三点”,即考点、重点、热点,编织知识的网络结构,理清知识的脉络联系,分清知识的主次关系,可利用图表,也可用文字归纳等,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化学用语,特别是化学方程式是中考中占分比例较重的一块知识,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得分的部分,对于书本上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可利用分类记忆法,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特殊反应。对于信息方程式,一定要按照书写步骤(写、配、注等)来写,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要保证写对。像容易出错的氯气、氨气、铵盐等要注意。

  2.注重探究、培养能力。每年实验探究题中,最后的实验方案设计是最难的,其实,只要充分利用试卷资源,特别是题目中出现的实验方案,你只要稍做修改,能模仿下来,就是非常好的答案。在文字描述时,语言要严谨、规范,这对获取高分十分有利。

  3.把握热点、关注社会,学会迁移、灵活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科学新发现等,这类题目往往信息知识新颖,但落脚点低,只要仔细读题,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特别是对应用到化学原理方面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做到灵活应用。

  最后这40天可分为两阶段:接下去的五个星期和考前五天。接下去的五个星期,要注重的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认真作业,用好“套餐”。

  课堂,是主阵地。提高上课效率,要做到 “三个多”:多看老师、多看黑板、多跟老师说。此外,听复习讲评课是一个查缺补漏、不断巩固的重要环节,在讲评时除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外,还可以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

  在听好课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提高解题技巧。题目做得不在于多,而在于透。做过的讲过的题目基本能保证会,并注意思考和总结,有意识地把题目归类,并从中寻找规律,不断地提高审题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获得高分的保障。

  考前五天,不再是没完没了的写题,而要把重点放在: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把书本浏览一遍,把“套餐”及做过的试卷多看看,曾经的错题多想想。在看题的过程中,想想知识、想想方法。该过关的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再去过一遍。

  政治

  做好知识排查、题型归类

  刘育程(厦门华侨中学初三年段长)

  知识排查:包括必考内容、时事归类、易混易错盘点。

  题型归类:涉及案例类、活动类、评析型、意义型、对策型、认识型。必考内容

  1.珍爱生命: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可贵性);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生命发展的最高阶段(独特性);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平等性、有限性、可塑性),善待其他生命。

  2.孝敬父母:包括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感情的归属,希望的寄托(情)。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德)。是法定义务(法)。二是如何孝敬父母?少年时期:体谅、关心、分担;长大成人:赡养义务。具体做法:用心/谈心/商量/承诺/检讨/体谅/学习/原则。

  3.诚实守信:内涵包括实、表、说、做、三个不。意义:原则、核心、基础、他人、自己、社会。地位、作用。思想上:牢记原则;行动上:内涵+对自己、对他人、拒谎言、增光彩。

  4.理解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人渴望的,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需要尊重、善意、沟通(理解);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创造、成就事业。同时,宽容也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 (宽容)。要⑴培养宽容精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⑵正确认识自己;⑶不断求知;⑷换位思考。

  理解不等于宽容,理解=超越+开放;宽容=宽恕+包容;理解+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

  5.避免违法犯罪:掌握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为: 和 。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明确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明确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6.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如何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①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例如,机智求助、巧妙周旋、取证报案等。②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劝其报案、保护现场、保留证物等。③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主动协助、实事求是、勇于指证。

  7.自我保护:包括哪些权利(人身权、人格权、消费权),包括什么内容,法律依据、侵权表现等。

  8.科学发展:1)科学发展观:内涵;2)科学发展道路:内涵;3)环境问题:形势、国策、现实意义;4)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要求、依据。时事归类

  规划类、经济类、主题类、法律类、科技类、环保类、国际外交类、文教类。易混易错盘点

  1.消费权:安全保障权≠生命健康权;2.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3.有关部门≠行政部门;4.国家做法≠个人做法;5.保护环境≠节约资源;6.现实意义:why≠how;7.环境特点:分别反映≠共同反映;8.收集材料的途径≠活动形式;9.珍爱生命:道德≠法律;10.财富源泉:劳动≠科技≠知识;11.国民经济:主体≠主导(公有≠国有);12.人大≠人大制;13.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制度≠民族精神;14.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发展;1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道路;16.工作中心:经济建设≠环境保护≠节约资源;17.国家战略≠基本国策,基本方针≠基本方略;18.最终目标≠最关键目标;19.根本任务:初级阶段≠精神文明;20.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勤俭自强≠勤俭节约;21.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22.四个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3.司法保护:方针≠原则;24.基本权利:宪法≠法律;25.权利主人:人民≠公民,间接行使≠直接行使;26.共同富裕: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导报记者 魏文 沈晓丽/整理 张向阳 梁张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