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范围及备考侧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9日 10:39   中国教育在线

  首先,总体上看,本次期末考试,各区统考,考察范围是一至八单元,主要考察氧气与空气、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这个在指导帖中已经有过讲解。下面我从一张化学试卷的入手解读期末化学所考察的知识点及题型。

  期末化学试卷必定呈现出中考化的特点,出题形式,题目类型和难度分布等,都高度与中考吻合。

  一张中考化学试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题。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来说,前面24题,只要注意做题方法,全对没有困难,那出现难度的就在25题。一般有这么几种题型。

  1.技巧型小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平均值法、差量法和守恒法的应用。例如:

  例1.(西城)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 和SO2。若测得CO、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 B.30% C.50% D.70%

  2.图像题,主要考察气体产生速度的图像题,例如:

  例2(东城)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图示图示

  3.表格题,考察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

  例3 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 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 质量(g)
17

m

6
      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Z与 W的质量比为2 :3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 :1

  第二个部分为填空题,26题~33题。这些题目是真正拉开分数的题目,特别是推断题和探究实验题。总观近几年的期末试卷,虽然每年考察的内容不一样,但总结起来,一般考察形式如下:

  第26题,化学与生活;第27题,考察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8题,燃烧和灭火;29题,金属,此题难度一般在最后一问,特别是流程图型题,要求学生判断剩余固体的成分,滤液的成分,考察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还有水的净化,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题目也是常出现的内容了,希望各位考生注意!

  第30题,是推断题,每年不变。推断题是化学特有的题型,很多同学比较怵这种题,但是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总结“题眼”,搞定这类题没有问题。题眼也就是我们说的,比如物质的颜色,反应条件和物质之间反应的规律等。

  从第31题开始,31题,32题,33题是三道实验题,分别是基础计算题,考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收集方式,仪器的名称等。第32题,是一道小的综合实验题,6分;第33题,是衡量一张试卷好坏的标准,为实验探究题。总结有如下类型的题目。

  1.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2.探究催化剂。比如,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做实验探究题一定要记住下面三句话

  a。实验目的是灵魂;

  b。猜想和结论是一致的,结论是猜想的肯定;

  c。设计方案步骤与题目的步骤在语言描述上一致,不能自己编写。

  3.探究燃烧条件

  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这类题目要注意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5.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主要考察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6.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第三个部分,第34题,第35题为计算题。第34题为基础计算题,3分,注意规范步骤拿全分不难。第35题是综合计算题,对于计算不好或者平时练习量不足的同学来说,失分严重。总结第35题,一共分为两类:

  a。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生活中元素结合的一类题目,例如求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b。混合物在溶液中的反应,要求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求质量。例如求碳酸钙样品的质量分数。这样的题目要两点:一是要分析出谁完全反应了,完全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用来做计算;第二“没气找气”,利用反应前后的差量得到产生气体的质量,用来做计算。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