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我们教的是学生不是学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11:45   新浪教育微博

  近日,中国教育电视频道采访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校长Nick Bowley,他就乐成国际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个性化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采访内容全文:

  主持人: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今天的采访。北京乐成国际学校被命名为本年度中国十佳私立学校之一。请您简单告诉我们是什么使您的学校有如此好的口碑,如此独特?

  Nick Bowley:首先我们不把自己看作是中国十佳(私立)学校之一。我们不这样看自己,而是将自己定位在一所发展中的学校。这点也概括了我校教育的特点。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完善我们的教育质量。我们希望自己做得好,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做得更好。

  主持人:但是你们学校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国际学校,对吗?

  Nick Bowley:这由不得我来决定。

  主持人:我很感兴趣,为什么你们学校被称为是国际学校?

  Nick Bowley:有不同的方法衡量“国际化”,但实际上我更喜欢“国际现代化”的说法。从哲学上讲,“国际现代化”更强调世界公民的身份。但我们暂且用

  “国际化”一词。衡量“国际化”的普遍方法是看学生的来源,学生是否来自不同国家?在我们学校,我们的学生来自50多个国家。老师是否来自不同国家?是的,我们的老师通常来自12到15个国家。课程是否国际化?是,我们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国际文凭课程项目,从3岁至18岁所有的学生都使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从学生内心培养国际化或者国际现代化的意识。这才是我们学校更着重的地方。

  主持人:  你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语言背景。学校如何提供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学习环境?

  Nick Bowley:这是个很大的话题。让我从两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必须满足每一个录取学生的个人需求。我们是一所英语授课的学校,这特别意味着,如果一个孩子入学时没有一点语言基础;有的学生录取时没有一点或仅有一点点英语基础,学校必须提供给这些学生足够的课堂外的支持,使他们尽快地学习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第二,每个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不同,有的有天赋,有的有特殊的学习需求,学校有心理辅导员和特殊教育老师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但更根本的是我们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经历。我们从来不讲平均化一词,我们不认为有平均化的学生。我们教授的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这并不是说我们给孩子教授不同的课程,而是说,我们提供给每一个学生最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接受知识的方法。

  主持人:贵校一位叫Diba Kader的老师采用您的教学方法,曾讲过“我们教的是学生,不是科目”。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Nick Bowley:Diba所说的和我刚才提到的是一致的。学科很重要,不管是化学、数学、地理、或者其他任何科目,我们需要具有深度的学科知识。但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是教师存在的意义。教师需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学习的一部分是学习不同的科目。但是我们必须强调每个学生个体的需求,学习方式,和每个人的思维敏捷程度。从这种角度讲,我们的课堂不是20人的课堂,而是20个独立个体的课堂。我们允许学生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方法获取知识。

  主持人:真的吗?你们没有大课堂?

  Nick Bowley:我们有大课堂,但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我给你举个例子:一个刚入学的新生,仅仅会一点英语。也许这个学生在历史或地理课上学习一个特定的概念,这个学生有可能非常聪明,只是英语水平不高。那么她如何解释她对历史变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也许她可以通过舞蹈、表演、宣传海报、或者视频等等来说明。学生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展示他们的理解力。同一个概念对另一个在校很多年、英语表达能力很强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写一篇论文来说明他对这个话题的理解。也就是说,老师允许学生根据学生的偏爱,根据个体的思维敏捷程度来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不断在强调孩子的个性化……

  Nick Bowley:是的。

  主持人:但是大多数时间,学生们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学习同一个课程体系,他们需要通过同一个考试,那么您如何确保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受到关注?

  Nick Bowley: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努力推行个性化学习,那么有些东西我们可以将其个性化。比如说,学生没有必要都学习同一个内容,他们可以学习同一个概念。比如刚才我提到的历史变化,或者地理上的迁徙概念,或者物理上质的概念。但是学习这些概念的内容是可以有区别的。让我们以地理上的迁徙概念为例。老师可能会讲到人类为什么要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样一种概念。一个学生可能会着重谈到中国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另一个学生也许会谈到南非的强迫性迁移,而另一个会从大英帝国统治的背景下看迁徙这个概念。同一个有关迁移的概念,同一个基本原理,但是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达方法。而学习的标准则一视同仁。因此无论他们运用什么内容,什么表述理解力的方法,学习的具体标准对全体学生而言是一致的,是他们需要达到的准则。

  主持人:好的,让我们谈谈个性化的另一个话题。个性化的另一个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潜能。但是我觉得做到这点不是很容易。因为孩子不总是告诉你他们真正在想什么。而他们的潜能不可能简单地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你们的老师是否有什么特殊方法可以与我们分享?

  Nick Bowley:当我们谈到了解一个孩子,我们是在讲从两方面了解孩子。一是从人的角度来了解。当一个学生在入学时,校长们要面试学生,面试家长,了解学生的背景: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他们之前在哪里上学等等。了解他们的背景:从个体人的角度了解他们,他们的爱好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项目等等。而另一个方面是我们需要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了解学生。因为我们的学习方法不同,我们做好学习准备的时间不同。你也许知道不同的学习方法,一些人通过听觉,但是许多人是通过视觉方式来学习。他们更习惯于通过文字,看图,看电影来学习。所以老师要做的另一件事是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了解学生,他们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同时他们有什么样的特殊学习要求?比如说,他们是否有读写方面的特殊需求或者数学方面的特殊需求?一旦老师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了解了学生,那么老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法,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课程。所以孩子可以选择他偏爱的的学习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学习难度大的知识上这点相当重要。在其他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总是用同样的学习方法。但是特别是在学习新的或难度大的知识上,我们希望学生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来进入课程,获取知识。

  主持人:在您的学校,你们是如何强调中国特色?因为你们在中国,你们有许多中国籍的学生。

  Nick Bowley: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学习中文。在我们学校有一批本土的中国籍学生,他们在中文口语和写作方面都非常优秀。他们要求同一种教学模式。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来自欧洲、美国或其他国家,除了“你好”,他们不会讲一点中文。因此我们有特殊的不同级别的中文课。而针对同一个年龄,我们运用分层教学法来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意味着在同一个年龄段我们需要开设不同的课堂,确保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我们在努力做得更好。对外籍学生而言,中文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它不是以字母为基础,而是以汉字为基础。而我们要求学生会写汉字。我们总是在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向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我们每年都在做这件事,努力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主持人:但是除了中文学习,中国文化方面呢?

  Nick Bowley:我们是一所国际学校,但是我们以中国元素为基础,我们受乐成教育公司的领导(乐成教育公司是一家中国公司)。学校董事会成员大多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具有很多中国的元素。我们与中国本土学校有很好的往来。我们同时和我们的姊妹公司,乐成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心有密切的合作——帮助中国本土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比如说,我们提供给中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工作坊。我们不但与中国本土的教育界有密切联系,同时与社会的其他方面,通过我校的社区服务项目也有密切往来。

  主持人:您被命名为2010年度最具魅力的校长。

  Nick Bowley:我要告诉我夫人。

  主持人:您夫人同意这个称号吗?

  Nick Bowley:我不知道,你需要问她本人。

  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您是否有什么与学生沟通的特殊方法?

  Nick Bowley:我认为关键在于,不论是校长,学部校长或者教师,关键在于信任学生。学生知道你是否信任他们。凡是体会到这种信任感的学生,都被赋予力量,他们相信学校的的确确是在为他们服务。我们也在为成人服务,但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为学生,是为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能感到你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总会做出相应的反映。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每周都给家长们写一篇文章,在文章中您反复强调信任。为什么信任学生非常重要?

  Nick Bowley:因为是他们的学习,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生活。在传统学校,通常问题是校长和老师使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换句话说,告诉学生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我相信在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我们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机会,我们想尽一切方法来挑战学生,确保他们达到高标准,有能力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观念思想,进行自我判断。如果看看我们所教授的不同级别的思维技能,其中之一叫做评估,它是高级别的思维形式之一,但并不是最高级别的。评估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对事情,对学习,对生活做出决定。这是我们学校特别强调的一点。

  主持人:我理解您所讲的尊重学生,让孩子在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同意您的观点。美国的虎妈,中国最近出现的狼爸,他们只相信拳脚和棍棒。您对这样的家长说些什么呢?

  Nick Bowley:我个人不赞成他们的观点,我认为他们的做法行不通。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但是人有权拥有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学校努力接收那些赞同我校使命的家庭和学生。因为如果父母的观念和学校的观念不一致,对孩子是最糟糕的一件事。如果学校和家庭之间在些问题上观点不一致,孩子会感到很茫然。所以如果家长相信某种教育方法,也许最好的方法是将孩子送到一所相信同样方法教育学生的学校。至少孩子可以感到学校和家庭间相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但是请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们对学生强调关爱,并不是说我们不挑战学生。实际上我们总是在讲,没有关爱无所谓挑战,没有挑战也无从关爱。定义学术严谨也许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学校拿出了一个全体社区都认可的定义,即“每个学习者(请注意我们特别强调学习者,因为学生总是放在第一位)都将赋予其力量,启发其睿智,以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面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挑战”。我们强调高标准,启发学生思考,不仅是学习内容,对内容进行记忆,而是更强调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求高标准,但是是在一种挑战与关爱的氛围当中。

  主持人:您如何和那些相信拳脚和棍棒的家长辩论?为什么他们是错误的?

  Nick Bowley:我只能说,我们是一所持不同观点的学校。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同于这些家长。世界上有不同的学校。如果学校都一样,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事实上也不可能。我们就是我们。对我个人而言,如果学校采用说教的方法教育学生,告诉他们该思考什么,该相信什么,那是用昨天的方法教授今天的学生。以往的教育我们看到的是说教的方法,以考试为基础的学习,其目的是把年轻人培养成为当时社会里有用的一员。实际上这种方法来源于工业革命时期推行的实用主义的大众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为了培养工人读写的标准满足适合工业社会的要求。但是社会在变化,未来不是建立在国家的工业化上,而是依赖于国家和公民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主宰自己的命运。(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形成有价值的原创想法。这是未来社会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不是通过强迫性教育来实现的,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强迫性教育产生压力,在压力下学生学习的能力会降低,无法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我相信你曾经有过同样受压抑的经历,我也有同样的经历,在压力下我思考的质量会下降。但是如果我们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挑战他们,那么我相信我们在为不可预知的未来教育和培养人才。想想我是孩子的时候,你可以推测预知事情,我选择做教师,我能想像出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世界则完全不同,我们面对巨大的地缘政治的变化,经济的转型,环境以及科技上的改变。谁知道五年以后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更何况二十、三十年?

  我们的学生还会面对未来的六十、七十年的时间,他们需要为未来做好准备。当校长和老师告诉他们思考什么,相信什么,这种强迫性教育不可能让他们做好准备。他们需要具有灵活的头脑来迎接未来的社会。这是我们学校提供给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会对那些相信虎妈式的老式教育的家长要说的话。我不赞同他们的观点,它与我们学校提供的教育背道而驰。

  主持人:您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家长打交道,说老实话,您如何看待中国家长?

  Nick Bowley:中国家长既热情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解释一下我所谓的挑战性。世界上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是通过他们本人孩提时所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如果家长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那么他对教育的理解来自其受教育的过程。对大多数中国家长而言(这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的家长),他们经历了一种特别的教育。这是事实,中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特别的。正因为此,他们料想我们的学校也应该是同样一种情况。可我们不是。如果他们希望孩子学习英语,好,我们可以教孩子英语,提供给他们英语的教学环境。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进入一流的大学,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申请一流的大学。但是我们的学校完完全全不同于这些家长所上过的学校。因此存在误解。这种误解会体现在对我们缺乏认可。误解产生是有原因的,有误解没有关系。但是误解意味着我们需要加强彼此之间严谨而密切的沟通,确保家长了解我们是一所怎样的学校。现在我校招生部非常小心而严谨地向家长介绍我校的情况,所以家长知道我们与他们心目中期望的学校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从整体上讲,我们发现家长实际上很高兴了解到这点,为我们的不同而感到欣喜。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不但在学习,而且在享受学习。

  主持人:您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您的不同?

  Nick Bowley:我会举一两个例子。我之前已经提到过。传统的中国教育把重点放在学科内容上。不仅是内容而且是对内容的记忆,不但是记忆而且是重复性的记忆。特别体现在六年级、九年级、十二年级或者任何年级的考试上。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以记忆为基础的考试上。所以孩子面对巨大的压力。甚至到某种程度,孩子在整个九年级或12年级进行单纯的复习、复习再复习。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是简单的记忆学科内容,以应付考试。也许这是对中国教育过分地描绘。但是你能认同这是事实。在我们学校也有考试。我们有学生18岁离开学校前进行的国际文凭项目考试。但是我们的教育更着重在学习的质量,而非数量。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是否意识到中国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

  Nick Bowley:是的。

  主持人:家长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几乎要在所有的科目上表现优秀。才能满足家长。

  Nick Bowley:是的。

  主持人:对孩子而言家长的这种做法有多大危害?

  Nick Bowley: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孩子本身对自己的期望有所不同,这是个问题。如果家长告诉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医生、工程师或者律师,而孩子自己非常希望做一名设计师或作家;或者相反,那么这是个问题。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将无法得到培养。我完全同意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值,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对孩子有高标准要求。但是同时期望值应该具有现实性。我们必须允许孩子问自己长大后他们希望做什么?我想没有什么比告诉孩子他们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更糟糕的了。有高标准是对的,但必须现实,符合每个孩子的能力范围。有些家长仅认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或者普林斯顿这样的大学适合他们的孩子。这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世界上只有少数学生能进入这些一流大学或者他们本国处于同样水平线的大学。所以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家长了解情况,如果他们希望送孩子到海外留学,那里有许多不同的好学校,好的文科学校。特别是在美国,许多可以满足他们孩子需求的大学。不仅是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大学,还有许许多多遍布美国的规模较小的优秀文科大学。实际上从许多方面更适合孩子学习的需求。家长要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哈佛,都应该进哈佛。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

  主持人:你认为什么样的家长算是好家长?

  Nick Bowley:什么算好家长,我应该知道答案。因为我本人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方方面面的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关爱。我觉得家长最伤孩子的做法是忽略孩子。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他们总是一天到晚的出差,甚至到另一个国家工作而把孩子放在家里,留给保姆照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与学校相比,孩子更需要家庭。作为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培养孩子的义务,对孩子有高标准的要求。家长需要把孩子送到一所与孩子特点相匹配的学校接受教育。所以不存在我刚才提到的那种学校与家庭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对孩子而言及其不利。虽然家长也需要严厉,但是无论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家长都要全力支持孩子,关爱孩子。没有什么比关爱更重要。

  主持人:我们换个话题。我意识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我们批判中国的教育体系,我们总拿美国或欧洲的教育为榜样。但是我和我的美国或欧洲朋友聊天时,他们也总是抱怨他们本国的教育。好像没有人对本国的教育满意。为什么?

  Nick Bowley:因为目前的教育没有完美的。这些家长是对的。有时当人们提到中国的教育改革,人们会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或其他国家的教育做对比。老实讲,这没有必要。正如你所说的,各国人对自己的教育体系都有各种不满之处。拿美国为例,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美国有一则法案叫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了这则法案出现了相应的最低能力测试。如果每一年级都是以最低能力测试为标准,那么你仅仅培养出能力低下和兴趣极度乏味的学生。在英国有一种叫做A水平(高级)的教育测试体系,这种体系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多年来这种评估方式已经老化,失去了信任度,英国的大学面临实现的问题,用这种A水平测试体系很难判断哪些是真正有天赋聪明的学生,哪些不是。因为很多学生都能拿到A的水平。在我看来(我知道英国政府会持反对意见),这种A水平测试已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正真水平的高下。所以确实,在大多数国家人们对本国教育都持不满的态度。对中国而言,中国的教育是否需要改革?在我看来,绝对需要。但是中国是否需要拿来主义来改革中国的教育模式?绝对不是。如果那样做,将是个巨大的失误。为什么取用别人的错误?中国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国内国外的咨询,通过目前大量有关教育的研究来实现革新。现在我们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中国完全可以为未来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不需要借用他国的模式。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目前没有一个教育体系是完美的。这很让人费解。要知道我们千百年来在做教育在探讨教育理论,但至今我们仍然没有为孩子们找到一个可行的模式。为什么?

  Nick Bowley:我们之前谈到了历史变化。事物不断迅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三方面:知识在变化。当今的知识、信息量和十年前、百年前相比有天壤之别。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完全不同。现在的孩子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获取知识。这在25年前我们是无法想像的。学习者的天性在改变。现在的孩子与过去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不同。他们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他们出生在数字化时代,他们可以同时完成几件事情。他们可以打着电话,同时发送短信,使用电脑。他们伴随网络而长大。他们思维比我们更敏捷,不见得比我们深刻。世界在变化,而教育体系也应随世界的变化而改变。50年前天壤之别。我们不知道20年后会发生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一再强调,我们不应该将目光放在什么曾经实用过,而是将眼光放在发展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成为灵活的,有创造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的社会。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中国正在经历教育的革新,您有什么建议吗?

  Nick Bowley:这是个很广的问题,责任很大。我们知道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到国家的重点建设之一是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没有教育的革新谈不上国家的创新。我认为迄今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教育的覆盖率看,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能做到基础教育的普及是件伟大的工程。更何况在极短的时间内。学校里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的覆盖率也及其全面。这同样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中国应为本国教育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但是,我们绝不能满足成绩、停滞不前。未来将不同,中国将改变。目前中国依靠向国外出口低成本的产品而奠定财富。这种情况会变,已经在变。中国必须成为创新的国家,未来的成功依靠创新,包括设计的创新等等。未来属于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个体、高级别的思维,形成有价值的原创想法。而用老式的说教的教育方式将不可能实现创新。说教式教育曾经实用过,但是时候改变了。我想中国政府和人民知道教育需要改变,渴望改变。从我们与北京本土的学校之间的往来就可以看到这种渴望。我们如何在课堂上进行不同的教育,我们怎样才能发展完善?怎样实施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个孩子最大化的发挥他/她的潜能?许许多多非常好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改变势必可挡,改变必须依据我们如何定义和实现学术的严谨。必须基于每个学生都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就。记住,中国有能力,有国家级的支持来实现伟大的创新。如果问我对世界上哪个国家教育的创新最有信心,我认为,中国当之无愧!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国际学校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