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办高中争办出国班频惹争议 洋教育好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1日 10:03   中国教育报

  近日,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公办高中纷纷举办“出国班”引发公众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教育面向世界,高中多样化办学的有益尝试。也有人表达了对于一些“出国班”高收费、“洋”应试、欠公平现象的忧思。

  【主打观点】与其过多质疑不如规范运行

  ■汪明 

  高中学校举办以出国留学(微博)为目的的“出国班”,既是基于家长和学生需求作出的主动回应,也是顺应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一个现实举措,本身无可厚非。从高中教育的定位看,它要为高中学生毕业以后走向社会、走向职场以及走向大学作准备,至于学生最终是选择升学还是就业,是选择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那只是一个结果而已,与高中教育的定位并不冲突。

  高中学校举办“出国班”是否会带来教育公平问题,关键取决于学校对“出国班”的定位和实际操作行为。如果一所高中置大部分学生于不顾,将学校最好的教学资源投入“出国班”,这样的定位和操作引起人们的质疑也就不足为怪了。但现实中,绝大部分学校并非如此。当然,对于高中“出国班”的大量出现,我们很有必要保持一份客观冷静。与其过多地质疑它的合法性,不如更多关注它的规范运行问题。

  鉴于目前高中学校“出国班”的管理制度相对缺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规范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出国班”的举办资质、课程引进和收费政策逐步加以完善。

  一是要加强和完善审批制度。从各地情况看,有的地方由于没有明确的举办标准和资质要求,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导致高中学校“出国班”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有的学校虽然没有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但“出国班”照样办得热火朝天,监管工作明显滞后。事实上,与其等到出了问题一禁了之,不如把相关的管理工作做到前面。

  二是要加快制订国外课程引进的规范性意见。对于引进的国外课程需要认真审核,对于国内课程与国外课程的教学安排要有明确规定,对于两类课程在内容上的融合也需要严格把关,使国外课程的引进真正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促进高中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

  三是要逐步完善收费政策。随着今后高中招生中“三限生”(限钱数、限分数、限人数)比例的逐步降低,未来高中学校的收费将会日趋规范,高中学校“出国班”的收费政策需要逐步明晰,办学成本的核定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应当有一个明确依据。

  对于高中学校“出国班”的规范管理,学校自身也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准确把握学校“出国班”定位,处理好“国内班”与“出国班”的关系,合理调配学校的教学资源,切实避免因为“出国班”规模的不断扩大而给学校的常规教学带来冲击。

  【我来补充】出国班非国际化唯一视角

  ■张滢 

  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之一徐小平介绍,截至2011年,我国每年约有超过6万名高中生进入各地不同类型的高中“出国班”就读。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一些学校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过于偏狭,以为办了“出国班”就是教育国际化。更有一些学校,在没有清醒分析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盲目追求“国际化”的标签,纷纷上马“出国班”。

  实际上,“出国班”引入的国外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或多或少都带有所属国家的教育印记。从本质上说,这种教育不是完整的国际教育。而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放眼于世界,又要立足于本土。

  在中国办国际化教育,如果不以国内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为基点,只是不假思索地照搬国外的一套,不但教育国际化无处寻根,而且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一定能具备所谓的国际竞争力。

  简言之,“出国班”并不是高中教育国际化的唯一选择。要在教育国际化上迈出坚实一步,高中校还需要在许多其他方面下工夫。如“出国班”课程应使学生在获得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思维模式的同时,汲取中国文化精髓。

  【众议三大焦点】

  高收费

  21世纪经济报道:公办高中开展市场化收费的国际教育,正如公立三甲医院搞特需医疗一样,对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规范存在争议。

  “洋”应试

  北京爱迪学校校区执行校长连虓:很多国际班缺乏实施国际教育的平台,对国际教育核心课程的把握上有误差,对国际教育复杂性准备不足,学生等于从“本土”应试,转而接受了“洋”应试。 

  欠公平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国际高中班”的副作用是可能加速教育的两极分化。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中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