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似流水,转眼间,距我呱呱坠地已走过了12个年头,我也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中学生了。在这12年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令我现在不愿提及的,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
这是海南省海口市一名初一新生一篇作文的开头,全文用“小大人”的语气回忆了中学以前的种种往事,虽然文笔流畅,但孩子气的故作深沉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在“80后”“90后”话题还在不断引起人们关注的时候,一眨眼,出生于2000年的“00后”们也已经上初中了。在海口一些中学校园里,这些“00后”们给人留下了“活泼”“开朗”“敢于表达自己”“有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强烈”“渴望被尊重和平等交流”等印象。
记者走进了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海口市第一中学的校园,记录了一群“00后”的点滴生活。
他们更敢于表达
16日下午,海师附中的历史教师陈晓宁正在给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讲课。讲到著名的长平之战,战胜国坑杀了战败国40万人时,有学生提出质疑:“书上说要坑杀40万人需要80万人来执行,古代一个小国有没有那么多士兵?”一时间,同学们就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现在条件好,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大,有的看过很多与历史相关的书籍,因此上课时常常提出各种质疑。”陈晓宁说,由于大家对古代史兴趣浓厚,她的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只要一发问,就会有很多学生举手发言。“他们一般不会去想:如果说错了,别人会不会否定或者嘲笑自己?”陈晓宁笑着说。
开学初,海口市一中一名初一新生这样向别人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叫黄乐涵,因为父母希望我快乐而有涵养;我喜欢旅游,广西、山东、香港、北京、上海,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地方都有我的足迹;我喜欢读书,家里的书柜不太够用;我喜欢音乐,欧美、民族、日韩、流行、古典,我都略知一二;我学过画画,获过很多奖;我吹过笛子,不过现在放弃了;我喜欢弹古筝,已经学了整整7年……”
“不得不承认,这些孩子们的确见多识广、多才多艺,并且她们更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出生于1980年代的老师们不由地感叹。
他们更渴望平等交流
孩子的多才多艺与家长[微博]的教育和培养自然是分不开的。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0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些自我的个性,偶尔也会遭到批评。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海口市一中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周苗认为,这些“自以为自己成熟”的“小屁孩”其实仍有童真、幼稚的一面,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定,需要家长、社会积极地培养和引导。
“这些孩子更渴望一种平等交流的姿态,如果和她们做成朋友,其实很容易沟通和亲近。”周苗说,在她的班级QQ群里,同学间有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并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余冰珂是海师附中的初一学生,他们班上也建了一个QQ群。闲暇之余,大家会在网上互传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文件,有时也会一起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一次,余冰珂在QQ群里问大家谁要买教辅材料,想约好一起行动,没想到大家都要买,最后她为全班代劳,在爸爸的帮助下,从书店搬回了一整箱辅导书。
他们更加“网络化”
严廷良是海师附中的生物老师,在他看来,“00后”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网络化,“他们有什么问题,都喜欢到网络上搜索,寻找答案。”一次,他向同学们发问,在做完生物调查后,应该做什么,“很多学生回答,要用相机或录像机把看到的拍下或录下,然后上网研究分析。”严廷良感慨说:“按我的想法,做完调查当然要用笔记录。他们和我们的想法太不一样了!”
还有一次,他讲到鸟捉虫喂鱼,“没想到班里马上有人喊不可能,说鸟只会捉虫喂小鸟,怎么会喂别的动物呢?”更出乎他意料的是,有孩子提到“自私基因”的内容,“我在读研[微博]时才接触到自私基因,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学到的。”除了具有“理论储备”的小质疑者,还有学生结合现实,向老师说明“这不可能”,因为“鸟和人一样,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多一点。”
而在海师附中初一学生吴梦晓看来,网络是她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遇到不会的难题,可以上网查一查,有时,还可以从检索一些学习资料,快捷、方便,还能剩下买辅导书的钱。”学习累了,“上网看会电影、听会儿音乐,或者跟同学聊会天,那都是一种享受。”
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记者发现,这些“00后”也十分关心时事。不少同学提及一些重大事件,他们所掌握信息的丰富程度令记者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