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银幕”破解中学名校课改迷局(图)

2012年10月29日11:31  中国教育报    
  传承百年历史的真光堂   传承百年历史的真光堂
  学校广播操荣获广州市集体广播操比赛十八连冠   学校广播操荣获广州市集体广播操比赛十八连冠

  【按语】

  课改新10年,我们收获了太多具有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自己行动的脚步丈量明天的“改革型”教育人。

  而另一方面,人们进行总结时发现,这些课改成功的案例多数来自中小城市和乡镇的普通中小学校,甚至有专家指出课改正呈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即使有城市名校在推进变革也多流于形式,甚至还有很多的学校正在经历着“课改一套、高考[微博]一套”的尴尬生存。

  城市名校真的是缺乏“穷则思变”的压力,而变得改革动力不足?

  让我们踏上素以思想解放的锐气和敢为人先的胆识而闻名的南粤大地,找寻成功课改背后的那些城市名校的身影。

  “宽”思想:课改成功的源泉

  【前言】

  它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单位,一所历经一个半世纪波澜壮阔的百年老校。

  无疑,这是一所名校,一朵在南粤大地粲然绽放的教育之花。

  但它并没有因为具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教师、较好的生源,而丧失关于变革之问的主动思考,反之对课改显示了高昂的热情,相比于穷则思变的绝地反击更具有颠覆性和彻底性。

  正如上个世纪50年代各种形式“宽银幕”的出现,为电影表现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广州市真光中学独创的“宽银幕”课堂改革实验,开启了这所历经百年变迁的城市名校新时代跨越的大门。

  在广州市高中教育版图中,广州市真光中学一直处于引领地位。2012年真光中学上重点本科人数为175人,重本达标度为210.84%,重本数超了当年比真光入学分数高的八所学校,比真光入学分数低的学校没有一所超过真光;位列同级别学校的翘楚。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中,高考和课改一直是种矛盾,不少名校和教师排斥课改就是害怕学生因教改成绩下降、高考升学率下降。广州市真光中学的掌门人荀万祥却给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改革路径:第一轮改革主要想多培养高分拔尖学生;第二轮为均衡发展,大面积上本科;第三轮力求既有尖子生,又保障本科上线数。

  其实,广州市真光中学虽然具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但在初期并不知名。由于名气存在落差,辛辛苦苦培养的小学、初中好苗子往往流失。此前有一段时间,广州市真光中学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

  名气不是最大,生源基础也并非最好,却通过一场“宽银幕”教学革命和孵化,实现了成绩大幅度跃进和教育模式的华丽转身。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育的奇迹,一个通过课改提升高考成绩的神话,一个城市名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样本。

  “真光现象”的奥秘在哪里?

  理念引领

  坐在我们面前的荀万祥校长,谦逊中透着大气,儒雅中不失自信,显得那样慈祥和睿智。

  “今日之功,其实十年前已经开始。”荀万祥娓娓道来。

  2002年那个桂花飘香的季节,通过全国招聘,荀万祥带着满腔热情从黑龙江来到了广州市真光中学,接过了这所百年老校辉煌的接力棒。

  广州市真光中学,1872年创立,至今已走过了近140个春秋。

  走进真光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极具岭南园林风格的画卷:古老而又庄严的真光堂等建筑丰采依然,与真光楼、蔡冠深楼、体育馆等现代建筑遥相呼应。

  “相对于老建筑、古树这些外部环境,一个学校的内在精神更值得我们关注,它是学校得以延续发展的文化根蒂。”荀万祥说,140年,对于广州市真光中学来说,铭记的不仅仅是它悠长深厚的办学历史,也不仅仅是享誉海外的“真光”品牌,而是它的精神。

  广州市真光中学140年的历史沧桑,凝聚着历代真光人的汗水,历任校长的心血,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

  “我始终认为,不管在哪任校长,一定不要把前面各个校长的历史给割断。校长一定要继承他人的成果,善于发现、欣赏他人的成就,审视这个学校的发展。把过去有用的元素,拿来为现在所用。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来到真光,最主要是发现历届校长的理念和闪光点,形成一条链接,不断地延伸下去。”在了解真光悠久、厚重的历史之后,荀万祥开始挖掘它本来所具有的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积淀。

  自1872年校祖那夏理远渡重洋创办真光书院,提出“尔乃世之光”的校训,提出对人的“爱”的理念。这种充满人性的“爱”的教育,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真光人。

  “我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如何让学校的传统办学理念不断吸收、融和新的教育思想,让其焕发出无限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荀万祥的思考并没有停止在过去,而是面对现实,朝向未来。

  当时的中国基础教育,正站在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这个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随着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基础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乘势而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课程改革运动。

  “对,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荀万祥肯定地说。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经济发达国家都陆续进行了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不少国家将人才培养看成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主导课程改革确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真光新一轮的跨越也就这样从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出发,迈开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真光中学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结合对教育的创新评价,做教育科研的课题了,现在看来,当时的准备工作为今天的成绩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荀万祥回忆道。

  在此基础上,2004年开始课堂改革,其后每一年都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推进,从2004年提出要“稳妥、积极”,2005年提出“积极、求真”,2006年提出“求真、求效”,到2007年“求效、互动”、2008年“互动、示范”、2009年“示范、辐射”,再到2010年“辐射、反思”、2011年“反思、整合”、2012年“整合、推广”,每年四个字,前面为后面打基础,后面是前面发展的过程。每一次新的四字目标提出的背后,真光中学都将素质教育逐渐融合到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上。

  如今,真光的课堂互动逐渐走出课外,形成56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最后又形成了自己的节日,节日活动又提出了下一个行动计划。“科技节”等六大节日、“九大行动计划”目前已经成为真光中学的教育核心计划,“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

  在外人眼里,这些都与社会和家长[微博]普遍关心的高考无关,但荀万祥说,正是这些基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的“4H”(HEART、HEAD、HAND、HEALTH)“宽”教育理念而落实的细节,点亮了“真光人”的工作与学习。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时任广州市真光中学校长的何荫棠博士就提出了“创造建设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精神,进而引入了“4H教育”这种“宽”教育理念:美好的道德和心灵、知识传授、实践行动、强健体魄,认为这是当今时代的必需。

  “4H”教育并不是真光的专利,在美国“4H”不仅仅占据着美国中小学和大学阵地,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渗透到各个领域、各种场所的人格、体格和能力教育的理念。

  与我国进行的能力建设和素质教育相一致,美国的4H教育理念旨在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使其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发展主要的技能包括组织领导能力、公民生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决策谋断能力等。

  无疑,在过去的10余年间,真光中学对“宽”教育和课堂改革殚精竭虑地追求,映亮的是万千教育工作者向着现代教育、向着国际教育梦想果毅前行的百年天空。

  教育哲学

  在荀万祥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真光的校训——“尔乃世之光”,他向我们解释了它的含意:“尔曹乃世之光,尔光当照人前”。

  这也是真光校名的出处。“真光”,原出自基督教圣经:“是乃真光普照乎万事之人”(《约翰福音》一章九节),“真”指的是“十字架真理”;“光”指的是“基督之光”,是来自耶稣那里的“光”。“耶稣基督正是真理的本体,真光的根源也。”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校训“尔曹乃世之光,尔光当照人前”被赋以新义:真光儿女要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民族精神,具有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尽力尽责,发热发光,用自己的好行为去影响社会,服务社群,忠诚地为自己的祖国和民众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实际,以及新课程改革所体现的精神,广州市真光中学在教育实践中逐步提炼出“以人为本、求真创新”这一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办学理念。

  荀万祥介绍说,根据“以人为本、求真创新”的办学理念,广州市真光中学重构了学校的教育观念体系。从“求真”二字,并通过追寻一百多年的办校历程,凝练出一个沉甸甸的“爱”字,从而把学校的德育理念确定为“爱国、爱校、自爱”;根据“创新”二字,把学校的教学理念确定为“切问近思、主体发展”;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德育模式;以“质疑、探究、评价、创新”、“发展性主体教学”为教学模式;以“绿色、人文、科技,发展个性;润德、启智、益行,卓育英才”为校园文化主题词。

  其实,无论是秉承校祖之训“行胜于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秉承华人第一届校长罗刘心慈的名言“真光就是爱,爱就是真光”,还是近年来倡导的“以人为本,求真创新”的办学思想及其办学作为,以及纯洁和光明的蓝黄精神的发扬,广州市真光中学的教育始终依“真光”二字之真义而发展。意在让人怀拥一颗追随真理与热爱光明的心灵,以真理为灯火,以光明为希望,成为欢欣向上的生命主体。

  2011年,“真光教育”进入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视野。中国教育学会、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课题《真光教育研究——传统教育与学校发展》,由荀万祥主持,探寻真光“德育”、“教师专业发展”、“课堂”、“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等诸方面的成功秘诀。

  “真光教育”是爱的教育。“真光教育”发扬爱的精神,让爱根植于教师的心里,体现于教师的行为,真正理解学生,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引领学生将爱铭刻于心坎,显现于人格上,让每一颗鲜活的心灵在爱的滋养与释放中欢悦。

  “真光教育”是行的教育。真光以“追随真理”、“热爱光明”为教育价值追求,就是要传承“行胜于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的办学传统,引领学生追寻真理与光明,乐于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积极的人生价值。

  “真光教育”是创造的教育。广州市真光中学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求真创新”的发展,是生命的创造性发展过程。“真光教育”努力做到赋予学生良好的创造性的教育,让学生置身于能创造性发展的学习情境中,唤醒他们的创造潜能,成为拥有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真光教育”是具有岭南风格的素质教育。真光中学近140年积淀与释放的学校品格,已经深深地烙印了岭南特征。走进真光校园,即见一幅“红墙绿瓦,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颇具岭南园林风格的画卷;畅游真光校园,与师生互动,耳熏目染的校园文化及师生的行为方式,同样凸显岭南风格。扎根于此的“真光教育”,是一种富于个性化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校本教育,其个性的焦点便是岭南风格。

  “真光教育”是具有古典气质的博雅教育。无论是古罗马人的七艺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真光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或者说努力让学生“广见识、宽基础、厚人格、雅气质”,发展丰富健康的人性。

  总之,真光教育所描述的真光会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她的性格,会使真光人慢慢感觉到:在朴素之中见光芒,在平凡之中见出众,在恬静之中具威力。

  珍惜每一个孩子

  现年19岁的马颖怡,今年高考文科总分在广州市排名第三,面对我们的专访,她显得很淡定。“选择合适的学校才是对的。”马颖怡说,当年有同学想和她一起考到其他高中,但她考虑到自己需要老师、同学多鼓励,选择留在真光。她告诉我们,“有位同学成绩很好,去了更好学校,但高考没上重本。不知道是学习方法,还是他个人的问题。”

  高考成绩出来后,马颖怡的妈妈梁女士十分高兴,她觉得女儿留在真光很值,“她现在可以以自己的成绩,自豪地叫其他人报考真光。”

  说来也巧,梁女士是真光中学85届的学生。毕业二十多年,她对这里仍充满深厚的感情,她觉得真光文化有一种独特的凝聚力,老师都很负责,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有很强的归属感。“我很多亲戚的子女都在真光读书,大家对这里印象都很好。”

  欧泽羽同学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学习环境较好,作为工程师的父母对她希望很大。她进入高中成绩属于中等偏上,但发展潜力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针对她的学习薄弱环节,重点强化语、英、理综三门学科的辅导,使她在2011年高考中以全省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微博],并获新生入学奖学金。

  刘一帜,是真光2011届学生,在高中期间,真光晨曦文学社辅导教师发现他的文学特长,首先让他加入文学社,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他先后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湖南工人报》、《中学生报》、《小溪流》等省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5篇,其中3篇作品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主办的中国工会网等国家及省市级网站多次转载。同时著有中短篇小说30余万字,其中《苍生令》、《边城遗梦》、《钱殇》3篇(约15万字,书名《苍生令》),被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公开结集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南方周末》、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中山大学[微博]、暨南大学[微博]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谭燕琴是农家女孩,她从小学开始就要自己照顾自己,还要担负起照顾弟弟的重任。班主任给予她更多的保护与关爱,为她解决生活难题,并不断提供舞台,高一、高二让她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广播站主持,参加校运会、艺术节、辩论赛。关爱,让她爱上生活,爱上学习,2010年高考,被北京大学[微博]提前批录取。

  杨韵是工人家庭出生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在同学中有极高的号召力。班主任培养他认真严谨求实的精神,任课老师给予热心的辅导,有针对性地点拨提升。2008年高考以全市第二名全省十三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并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李赢龙是具有美术天赋的特长生,真光教师给予悉心关照,细心辅导,特别是高考前夕,在文化课程方面给予一对一的强化训练。2007年高考,他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并获国家奖学金。

  近3年,真光有15人次参加参加全国U—15足球锦标赛、足球联赛荣获全国冠军奖项。其中,李智衡同学入选国家少年足球队。

  像马颖怡、李赢龙、杨韵、谭燕琴、欧泽羽、刘一帜、李智衡一样,真光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众多优秀的真光学子也庆幸自己对母校的选择。副校长黄建国说:“我认为我最满意的一件事是自己的女儿初中和高中都留在真光,使她才有机会今天能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继续读书深造。”而在过去,不少荔湾区的教育工作者,都对区内优质生源的流失发出过感慨,“以前小学、初中,优质生源不断流失,高中阶段能留的尖子生寥寥无几”。

  荀万祥对此表示理解。“学生对于学校来说,可能是1/1000。但对于家庭来说,就是100%。学生和家长作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对学校的能力没有底。”他坦承,之前的真光,在名气上与一些老牌强校确实有差距。但或许就是这个原因,真光非常重视每一个留下来的学生,也因此诞生了“一类一法,一生一方”的分类分层教学方法。

  “我们注重因材施教,一类一法,一生一方,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荀万祥说,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教学,有一类学生是不推都上,老师不用过分关注;第二类是推了也不上,要把这类归为非智力因素,例如家庭、心理问题;第三类是一推就上,第四类是不推就不上,一推就能上。

  这种独特的“分类分层”教育方法,在广东第一轮课改2006年开始就有了具体成果。当年,广州市真光中学出了广州市5个高考总分800分学生。而到了2009年广东第二轮课改,广州市真光中学超了广州市的本科预测指标数是广州市最多的一所学校,广东第三轮课改,真光虽然由C组升到B组,但还能进入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的十强行列。近年高考,6次进入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10强行列。2005年第10名,2008年第9名,2009年第8名,2010年第6名,为老城六区省属、市属和区属学校的第2名,2011年是第3名,为老城六区省属、市属和区属学校第1名。2012年第八名。截至2012年,学校连续14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近年,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微博]等全国顶尖级名校及世界名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在中考[微博]时,“如果用B类学校志愿风险填报真光,享受的是A类学校的教育”,荀万祥说,这份真诚感动了不少学生,最近几年广州市荔湾区真光实验学校前一百名的学生有80%到90%选择留在真光就读高中。

  这些年,“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尖出”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真光实现了素质教育和高考“双丰收”的跨越式发展。

  在荀万祥看来,真光课改取得“双丰收”的关键恰恰在于通过课改跳出了“为高考抓高考”的传统泥潭,教学理念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在为高考奠基;越到高三,越到后期,真光都要求高三学生早上跑操,晚上跑步。因为高三学生容易疲沓、效率低。跑操之后效率会比较高,这就是跳出高考抓高考。荀万祥说,不管是高考,还是今后工作,都需要好的体力、毅力。

  “宽银幕”的启示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在《论语·子张第十九》中提示教育工作者,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问”和“思”也成为荀万祥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切问近思,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关键词。通过3年多的课题研究与试验,真光逐渐形成“切问近思,主体发展”的教学特色,强调让学生在“问”、“思”中主动发展、互动发展、差异发展。

  在广州市真光中学,我们看到其课程设置的种类和具体科目比有的大学还要“宽广”和“丰富”:在种类上不仅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不仅有研究性学习课程,还有社团活动课程;具体科目除了常规学科的实验课、阅读课、拓展课,还有还有气象观测、学科兴趣课、各类竞赛辅导课、计算机网页制作、无线电、机器人等特色课程。

  “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是真光的课程理念,他们借用“宽银幕”这个名词来描述课程理念,将“宽银幕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模式。

  1893年,爱迪生在其发明的只能供单人观看的活动电影视镜中,使用影片的画面宽约24毫米(即1英寸),高约18毫米(即3/4英寸),宽高比为1.33∶1,这种尺寸和比例后来成为无声电影的标准。

  后来由于技术原因,把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改变为1.375∶1。这种普通银幕的幕宽为观众厅长度的1/5,最远观众的视角只有12度,使人眼视角受到很大的束缚,观众总有一种“通过窗口看戏”的感觉,在生理和心理感受上缺乏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构图和艺术表现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宽银幕”电影逐步兴起。“宽银幕”电影把放映画面展宽,适合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的特点,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宽银幕”造就了广阔的印象,有利于增强艺术表现力。

  银幕为什么向“宽”发展呢?是因为人的眼睛比起上下移动来更易于左右移动,而宽银幕的科学依据就是达到了人的眼睛所能达到的宽度,所以人眼看宽银幕是最舒服的。世界电影已经朝着真实性和视觉性的方向转移。

  “当位于我们对面的画面经过伸展之后,就接近了完美,也就是说达到电影剧作所应有的理想空间。此前,观众仿佛躺在地上的人,他的视线在黑暗中被重重围堵,就像一个依靠导管和吸管进食的垂死者一样,被动地接受电影食粮。现在,姿态已经完全变样:我站在一个宽阔的阳台上,我在画面框架里自在地游弋,我可以在里头随心所欲地撷取我所感兴趣的东西。一句话,我开始被四面环绕,我那蒙昧的感觉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够在电影与我身体之间自由穿行的惬意感。”在荀万祥看来,这种“宽银幕”电影的观感和内心体验正是真光中学“宽”课程追求的学习境界,可以让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也必将使学习者的内心体验更为深刻。

  罗兰·巴特在《关于宽银幕》一文中曾经这样说过:“黑暗本身也发生了改变:在普通的电影院里,黑暗从上方坠落,我似乎依然处于一个神秘的洞穴里。而今,恰恰相反,我与银幕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丝状的,而是一大片光亮,它以我为起点而建立。这些光线刺穿却又哺育了人们的身体,但我并不是通过它们来接受画面,而是几乎可以把双肘支撑在画面的整个宽度上。我从弱小的幼虫摇身一变,差点成了圣人”,这意味着,“宽银幕”注定是一种以学习者为起点和中心的课程论立场。课程,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是“风景”,是“观看”,而且是“参与”、是“欣赏”。

  荀万祥介绍说,“宽银幕课程”既是一种“广见识、宽基础、厚人格、雅气质”的古典课程追求,也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的代名词,是一种凝聚着时代诉求的学习方式,其中有记忆、接受、体验、想象、凝思、融合、忘我……课程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思想锤炼和情感生成经历。

  在广州市真光中学看来,宽广的知识是思想和方法的外衣。课程提供知识,更生成思想和方法。不少学校的课程呈现两种倾向,一是没有脱开学科体系为本的框架;二是以“实践和动手”为借口,忽视必要的基础知识。本着“广吸收、不套用、有创新”的精神,真光提出“宽基础,活模块,工具箱”课程思路。所谓“宽基础”是指所学的内容不针对某一技术或能力,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技术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课程可使学生在一类技术群中广泛迁移,能够实现“带得走”的诉求。所谓“活模块”指所学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技术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以技能为主,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由于模块学习以技能为主,而且与学科学习结合,这就使学生灵活安排,增强了灵活性。所谓“工具箱”指基于知识和技能生成“做事”的思想和方法。

  “‘广见识、宽基础、厚人格、雅气质’的‘育人图像’,总是在前边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永远去追求,去解谜,这样课程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冒险……1878年,门罗帕克实验室最初点亮的白炽灯只带来8分钟的光明,但是这8分钟却宣告了质的飞跃,世界因而很快变得一片辉煌。”荀万祥这样来比喻“宽银幕”给广州市真光中学带来的变革意义。

   (本报2012年10月30日将刊出“宽银幕”破解名校课改迷局——广州市真光中学教育模式探秘之二:《“宽”课堂:最贴近生本的革命》,敬请关注)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