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微博]改革我都呼吁三年了,但仍未见有动静。”“忧民哥”、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直言,在今年2月初的全省“两会”上,他将建议当面交给了市委书记薛晓峰和市长陈良贤。
昨天他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珠海也罢,广州也好,中考改革“减负”是大势所趋,中山中考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难点在于教育观念的不同。“目前我的建议已经转批给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也征求了意见,我建议向珠海学习,采用‘5+1’模式。”
中考科目太多致学生主科薄弱
据悉,中山中考要考10门科目,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初二考地理、生物会考,初三又要进行英语听力考试,5月下旬初三考体育,6月中考期间考语、数、英、物、化、政、历等,这导致学生的负担和压力都非常大。
“现在高考[微博]都只考两天,但中考仍要考三天,而且从初二就要会考。”贺优琳说,考试多、战线长导致学生压力大,这不仅削弱了学生对主科的学习兴趣,也让一些学生逃避考试,导致出国留学[微博]越来越热,“后果很严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山市中考前2000名的学生,95%以上集中于6所国家级示范高中。这种优质生源高度集中的现状,造成高考核心竞争力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全市重点本科上线率几乎为零增长。
早在去年,民进中山市委会提出了《关于改革我市初中毕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制度建议》,并建议中考“一考”变“多考”,在全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将“中考”科目设置为“3+3”形式,第一个“3”为必选科目,规定为语、数、英三科,第二个“3”为自选科目,即在理、化、政、史4科中自选2科,在地、生两科中自选1科,组成3个自选科目。
中考改革减负成大势所趋
虽然该建议“流产”,但市内要求中考改革的呼声却日益高涨。纪中副校长向琴此前就建议应将学业水平性检测和选拔考试分开。贺优琳也坦言,不能什么科目都按100分要求学生,一些科目可以采用ABC等级的形式考察。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从培养孩子素质角度考虑,应该保持中考现状。广东博文学校校长李剑夫的观点就具有代表性,他认为现在整个教育体制就是“以考代学”,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而义务教育阶段应该着重培养综合素质。
对此,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良昨日表示,中考改革主要有“保持现状”和“减负”两种声音,但至少今年中考将不会有改革。而贺优琳则坦言,中考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主要是教育观念的不同,“今年肯定指望不上了,但希望这届初二的学生能赶上中考改革。”
“为什么中山的孩子素质比广州等城市低?”贺优琳说,不管是提升孩子素质还是高中学习能力,中考改革是大势所趋。他还拿珠海一中和纪中对比说明,珠海中考制度未改革前,中山语、数、英三科平均比珠海低10分左右。而珠海中考改革之后,三大主科中山整体落后30—40分。
“有些学生突击一个学期,靠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上名校,实际上这种分数水分太多,这样的孩子缺乏潜力,一到了高中就会落后。”贺优琳直言,只能从中考开始改革,才能保证中山的孩子不被边缘化。
而对于中考改革方案的选择,贺优琳说,不如向珠海学习设置为“5+1”形式,即语、数、英、理、化五科文化科,加体育作为中考计分科目,其余科目全部使用学业水平测试。他还表示,目前市教育局已经征求了其意见,但如果不被采纳,他仍将继续为中考改革奔走呼吁。
■声音
市政协委员王世勋:
中考体育科目应转向实用技能
文化教育界的政协委员王世勋认为,现在中考科目过多,大而全的教育模式难以让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会扼杀个性,因此应该减少中考的考试科目,加强学生的自主选择。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王世勋对中考体育科目的考试更为关心。他说,体育科分数在中考占更大比重对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而言是件好事,但也担心这样体育课程会变成另外一种应试。王世勋建议,中考的体育科目可尝试从现在的立定跳远、实心球等纯素质项目转变为篮球、游泳等技术性更强、更实用的项目。
“像游泳这样的项目,不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是一项生存技能,学生学会了对长远也有益处。”王世勋说,已经有其他城市将这些实用科目列入中考范围,可以参考其考核方式和标准。
■相关
异地中考有望3月公布
记者昨日从教育部门了解到,备受关注的异地中考方案即将在3月公布,户籍在省外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将有机会入读中山公办普通高中。中山市教育局招生办主任肖业恒表示,中山异地中考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已送至市政府审批,3月中旬将会正式发布,并于今年中考时实施。
今年1月,中山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在做客电台节目时就曾透露,符合在中山拥有稳定职业、包括租赁在内的稳定居所、广东省居住证,并且参加社保3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在中山拥有3年初中学籍等条件的,随迁子女将获得在中山异地中考的资格,可以报考纪念中学、市一中、市侨中等公办普通高中,而广东省内户籍的学生原本就和本地户籍学生一样享有同样的中考政策。
南方日报记者 胡明 孙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