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中考[微博]是初中阶段的终点,初中三年的学习就是为了中考一搏,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进入理想高中,拉近与梦中大学的距离。英语作为中考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功课,同时也是一项语言能力,是否也按照中考大纲的标准来学习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应试高分的需求;二是综合能力的培养。相信没有一个家长[微博]不愿意孩子考试拿高分,但不少家长认为"高分不等于能力",甚至很多孩子叫着"高分低能"。真的是这样的吗?是不是考试高分就意味着没有能力?或者能力强就意味着对高分望尘莫及?
这就要从目前中考英语的考试题型和考试目的来看了。从2007年起,北京中考开始统一风格,整张试卷分为听力、语法、阅读、写作四大模块,考查内容包括词汇、句型、阅读理解能力、语法、书面表达等。而语言的学习有四大能力要求--听、说、读、写。从目前中考题型来看,"听、读、写"已经涉及;而"说"的能力并未计入中考分数,但是在初中毕业考试中却有"口语考试",也叫"人机对话"。所以,中考对英语的要求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纯应试,而是对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
随着这几年北京英语教材难度的提升,中考对英语的考查也越来越严格,阅读量增大,文章内涵加深,要求学生的词汇量和心智水平齐头并进。下面一组数据反映了近几年中考一模和真题的难度变化。
从上表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完形填空趋向于使用原版文章,难度相当于美国6、7年级学生的阅读练习;而一模二模更是来源各省市高考[微博]题。对学生英语程度的要求逐年攀高,想取得高分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功底和多方面的能力,所以"高分"和"低能"绝不等同,而是"高能"才能取得"高分"。
那么初中的学习是否要以"中考"为指挥棒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也不全是。
如果我们单纯以中考为蓝本,按照大纲要求去学习,那么只能接近优秀,却不能达到重点中学的录取要求。北京中考大纲规定学生要掌握1670单词、305个短语、57个句型、8大话题写作和16个语法点,这是最最基本的知识。但是从这两年的试卷来看,超纲词汇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完形和阅读理解,文章中允许出现5%-20%的超纲词汇,而这些才是优秀学生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谁的课外知识多,积累得多,谁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一初二及初三上半学期,这两年半的时间内,尽量往多了学,往深了学,在掌握中考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高中知识,尤其是高考的完形、阅读;增加原版文章的阅读量,了解国外文化和表达习惯,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初三的时候回归中考,中考就变成了小山丘。站在高处看一切,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