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板块评价

2014年06月24日13:53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一、命题选材彰显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精神具有一定引领作用。

  文言文选取的是《送东阳马生序》选段,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求学的刻苦和虚心求教的虔诚。在当下,对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观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记叙文选取的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虽然文本内容是回忆作者年少时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场景,但是整篇文章洋溢了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文中不仅写了辛勤劳动的快乐,还写了麦收时节家庭的和睦温馨,更写了朴实的乡村人民让自己的娃帮助老师割麦子的温暖感人。这一文本的选择既与文言文一脉相承,又鲜明地反映了幸福、和谐、温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的主题。阅读文章《又到麦浪翻滚时》,就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民族精神、劳动真谛的融合。

  说明文《宜居城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文化,更好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城市的影响。

  议论文谈的是“梦想”话题,这与“中国梦”与紧密联系。每个人的梦想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整个中国梦。论据中袁隆平、贝利、邓亚萍等人均是所在领域中坚持梦想的人。这些人的言行对学生乃至所有人都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命题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汉文化的精神导引价值。试题将学科特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触摸感悟、语境情趣的激发,形成学生对生活的启迪和积极的价值追求。

  二、试题命制的特点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立意、适度开放的特点。

  在阅读文章试题的命制上,激发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尝试通过阅读训练,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形成自己的生活追求,这种积极地体验源自学生自身的内在体验,命题不是从考的角度,而是从关注学生如何更好的表达感受的角度。

  在中考[微博]文言文试题中,第11题,关注学生的真切感悟,试题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求学经历的感受,运用语言表达学生自身感悟。学生在体悟作者求学成才精神的导引下,形成自己的正确体验,真切的积极的人生追求。这一特点在15、17、20题中也有体现,我们感觉这几个小题只要学生从文本出发,找到合理的依据形成符合文本的理解就能得分。这样可能增加了阅卷老师的阅卷难度,但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符合阅读的真正状态。

  这样的命题形式也正体现了中考试题“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特点,体现了让中考成为学生能力展示的平台的特点。

  马耀国: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李志: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文章关键词: 北京语文中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