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中考语文新题型解析

2014年06月24日19:17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学而思[微博]中考[微博][微博]究中心 唐哲

  看到今年的中考试卷,相信很多考生都会非常惊讶,这个题怎么这样考,新题型的考察方式考生是否适应,预估今年中考语文将给我们的考生比较大的冲击。

  语文基础:文化知识考查力度加大,考查形式灵活,承接高考[微博]

  识字与写字能力主要集中于学生对汉字的记忆、理解、运用和书写,包括识字能力与写字能力两个方面。其中识字能力主要指掌握《课标(2011年版)》所规定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能力主要指能按照规范要求使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书写楷书。

  针对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型改动,在此前中考《考试说明》样题中有并没有明确的展示,而高考《考试说明》则有相关说明。

  首先,在文段语境中考察基础知识,体现“应用”思路;并用字谜形式考察汉字间架结构,不同于中考历年对于字的音形义考察方向。其次,成语、对联等传统文化内容进入考核范围;再次,修辞的考察选题文章主要来自课内,考察考生对于课内文本的理解。

  从今年中考的具体命题内容来看,题量和分值均有增加,题型上则完全突破了原有的命题框架。

  具体到难度上,今年的语基题在往年基础上难度有所提高,题型的灵活度大大增加,因此对考生有一定程度的挑战。

  文言文阅读:翻译考查虚词,兼顾文章感悟

  文言文的考察篇目,突破了去年的思维定式,今年没有选择新增篇目作为考察点,《送东阳马生序》思想有深度,能够传递正能量。阅读延伸题本次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之后,考察考生对作品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抒写个人感悟。

  现代文阅读:题型中规中矩,凸显文本作用

  散文阅读能力主要集中于学生对语句、段落和篇章的理解,以及联系相应的自然、社会、人生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触发个人的体验和理解。考查题型没有超出一二模考查范围。说明文出现了与高考社科说明文衔接的题型,在横线处填写语句。议论文对于论点的考察,出题形式突破了以往的文章内容筛选,已选择形式出现,作答要求是其亮点,要求考生用正楷抄写。整体难度不大,但在审题上,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容易出现误区,也考察了考生临场应变的能力。

  作文:微写作花落感谢信,大作文二选一链接说明文

  从情景写作的背景材料来看,来自于考生生活场景,引导考生能够学以致用,利用语文学科培养的能力,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2014年中考选择考察感谢信,感谢对象不设过多限定,针对母校即可,但在感谢事由上则需要重视。结合考生生活场景,在毕业前夕,发表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反馈生活感受,能够体味生活,

  另针对实现语文工具性学科的作用,对于情境写作的考察,2014年仅是将感谢信与新闻稿作为尝试,对于2015年的考生来说,我们的关注点不应仅仅局限于这两种考察类型,应将复习的角度放宽,了解更多情境写作类型,以便应对。

  两个作文标题从审题角度来看,都较为开放,给予考生较大的空间进行构思文章。“这里有我的世界”——因为一个“有”字,意味着这个世界存在的,并且一路伴我而行;“我的世界”在文章中如何体现,我的世界是什么,感受是什么。“我的世界”的角度可以使在多方面的,书的世界、音乐的世界等等,需要孩子们调动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独特体验。对于套用类型的作文素材,适用性不高。而结合说明文材料,展开想象,更是给予中考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具体内容应是充实、不空洞。围绕题眼,编一个在城市中发生的故事。重点是“想象”,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用语文能力来诠释生活。而今年对于多数考生准备的各种主题类备考素材是一个冲击,可以看出出题人对于考生创造能力的考察。

  结语:新中考来了,你还在用旧思路学习吗?

  2014年北京语文试卷若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新”。以往每年中,或许会有一两道题突破《考试说明》的样题,给考生突然袭击之感,但绝不会像今年这样力度空前。在2014版《考试说明》样题本身已经大刀阔斧地对命题形式进行改革后,2014北京语文真题又在原有基础上走出了更加突破性的一步,特别是【基础·运用】部分的命题形式在此前样题中并未体现出如今的程度。这样的大变化,考验的已经不是考生们知识点的记忆牢固程度,而是大家的临场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而在持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知道,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未来两三年内,至少北京语文中考试题改革还会在目前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或许是更多靠灵活应用不靠答题模板的新题型,或许是考题难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提升。今年的应届考生作为应届改革的第一年,要求以“平稳过渡”的心态进行,但是在这套题目中体现出的动向,必须引起未来几届考生的严肃重视。请各位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路,抛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真正站在日常应用的角度学语文、站在培养能力的角度学语文,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不论改革的号角如何吹响,均可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介绍:唐哲

  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微博]语文专家,现任东学堂语文初中学科负责人,负责初中课程体系研发。多年教学经验,成绩斐然。授课风格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教学方法多样,善于个性化定制,能在三言两语之间点拨解惑,让每个学员受益匪浅。班内学生中考平均成绩110分以上。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中考论坛

文章关键词: 北京真题语文答案中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