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考(微博)改革方案揭开神秘面纱的同时,一系列改革内容引发公众的广泛猜想。
京城校长、教师们普遍认为,过去的中考改革,总是围绕着试卷难度、题型做文章,并未对一线学校教育产生实质影响。而在考试引导教学的共识之下,新出台的中考改革方案很可能给一线教育教学带来重大革新。
“教宽”,以学生为本
北京中考考得更宽泛了。专家认为,“考宽”将倒逼教师的教学改革。教师们认为,“教宽”将成今后教学的大方向。
“初中应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有用、有益。”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刘艳辉老师认为,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厚积阶段”,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初中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宽”一些,而宽的关键,就是增强初中教育的拓展性。
专家指出,从“考宽”“教宽”“学宽”三个方面综合施策,旨在用“考宽”撬动“教宽”,用“教宽”引导“学宽”,引导初中生多读、多看、多实践,重视积累,拓宽视野,广泛涉猎,自由交流和表达,重视学生的真实真心、本色自然,为健康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在此背景下,教师的“教宽”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四中顺义分校马山老师认为,中考新政的导向,是引导教师回归学科本质开展教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学生有许多天然的需求,如探求未知的需求、体验成功的需求、合作交往的需求等,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内化、升华,真正让学生乐学、会学,获得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科学素养。
在未来的北京中考中,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的考试内容,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每科均有10分分值为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对此,北京市龙潭中学教师刘丽烨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课堂中去学习,鼓励学生到教室、学校外面去实践,积累综合实践能力。
“考宽”,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新的中考方案明确提出,增加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个性成长。要做到这一点,显然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中考的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开放的办学也将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成长土壤。
对于中考科目的增加,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表示,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选课指导,在课程设置、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引进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寻找兴趣点,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依据。
新中考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校长张金星说:“中高考(微博)新变化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师生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新的布局,要以学生的实际获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开发学生潜质为目标。”
中高考的改革,将促进学校进一步把学生的实际获得放在办学的首位。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纪世铭介绍,学校针对毕业年级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教研员与老师们一道,制定了分层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促进初中学生拓宽能力、高中学生厚积薄发。
“学宽”,鼓励个性成长
在未来的中考中,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外,学生可以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五科中,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其中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此举尊重了学生兴趣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进而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那么,新中考将引发教师的哪些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微博)附属中学英语教师李欣表示,中考改革方案最让人欣慰的是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三科纳入中考备选科目范畴。
李欣坦言,北京市现行的中考方案对于许多不太擅长理科、但人文功底深厚的孩子来说,不仅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他们在若干次的模拟考试中被远远地落在了理科突出的孩子们后面,这样容易让他们失去自信,严重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损害其身心健康。中考新政的出台,相信各中小学(微博)会把重心同样放在历史、地理、政治上,这些大家口中的“副科”将逐渐引起学校、学生、家长(微博)的重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考试的变化也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刘艳辉举例说,这意味着教师将设计各式各样的活动,课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实践、多展示;课下组织学生做手抄报、自编自导自演话剧或舞台剧、诗歌朗诵、社会调查等,安排这些开放性活动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定学习信心。李有毅校长认为,学校应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例如将微课、翻转课堂等引入教学,强调重探究、重过程、重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把课堂搬到校园外,在实践中学习,将成为新中考改革后学生学习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记者 董城 张景华)
来源:光明日报
在北京中考改革方案揭开神秘面纱的同时,一系列改革内容引发公众的广泛猜想。
京城校长、教师们普遍认为,过去的中考改革,总是围绕着试卷难度、题型做文章,并未对一线学校教育产生实质影响。而在考试引导教学的共识之下,新出台的中考改革方案很可能给一线教育教学带来重大革新。
“教宽”,以学生为本
北京中考考得更宽泛了。专家认为,“考宽”将倒逼教师的教学改革。教师们认为,“教宽”将成今后教学的大方向。
“初中应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有用、有益。”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刘艳辉老师认为,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厚积阶段”,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初中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宽”一些,而宽的关键,就是增强初中教育的拓展性。
专家指出,从“考宽”“教宽”“学宽”三个方面综合施策,旨在用“考宽”撬动“教宽”,用“教宽”引导“学宽”,引导初中生多读、多看、多实践,重视积累,拓宽视野,广泛涉猎,自由交流和表达,重视学生的真实真心、本色自然,为健康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在此背景下,教师的“教宽”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四中顺义分校马山老师认为,中考新政的导向,是引导教师回归学科本质开展教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主体是 学生,学生有许多天然的需求,如探求未知的需求、体验成功的需求、合作交往的需求等,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内化、升华,真正让学生乐学、会学,获得以科学 方法和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科学素养。
在未来的北京中考中,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的考试内容,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每科均有10分分值为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内 容。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对此,北京市龙潭中学教师刘丽烨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课堂中去学习,鼓励学 生到教室、学校外面去实践,积累综合实践能力。
“考宽”,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新的中考方案明确提出,增加学生的选择权,鼓励学生个性成长。要做到这一点,显然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中考的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开放的办学也将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成长土壤。
对于中考科目的增加,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表示,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选课指导,在课程设置、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引进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寻找兴趣点,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依据。
新中考给学校带来了什么?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校长张金星说:“中高考新变化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师生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新的布局,要以学生的实际获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开发学生潜质为目标。”
中高考的改革,将促进学校进一步把学生的实际获得放在办学的首位。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纪世铭介绍,学校针对毕业年级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教研员与老师们一道,制定了分层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促进初中学生拓宽能力、高中学生厚积薄发。
“学宽”,鼓励个性成长
在未来的中考中,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外,学生可以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五科中,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其中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此举尊重了学生兴趣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进而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那么,新中考将引发教师的哪些思考?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李欣表示,中考改革方案最让人欣慰的是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三科纳入中考备选科目范畴。
李欣坦言,北京市现行的中考方案对于许多不太擅长理科、但人文功底深厚的孩子来说,不仅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他们在若干次的模拟考试中被远远地落在 了理科突出的孩子们后面,这样容易让他们失去自信,严重的甚至会自暴自弃,损害其身心健康。中考新政的出台,相信各中小学会把重心同样放在历史、地理、政 治上,这些大家口中的“副科”将逐渐引起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考试的变化也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刘艳辉举例说,这意味着教师将设计各式各样的活动,课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实 践、多展示;课下组织学生做手抄报、自编自导自演话剧或舞台剧、诗歌朗诵、社会调查等,安排这些开放性活动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定学习信心。李有毅 校长认为,学校应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例如将微课、翻转课堂等引入教学,强调重探究、重过程、重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把课堂搬到校园外,在实践中学习,将成为新中考改革后学生学习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记者 董城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