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南京市中考语文、物理、化学三门顺利结束,南京晨报邀请南京市三门学科名师进行详细点评。
语文 试卷与学生生活相关
江苏省特级教师、三中文昌初中赵富良老师认为: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是一份求实务本、稳步提升的优秀试卷,是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初中语文好课。这份试卷的最大亮点可以用一个“本”字概括。
首先是以“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试卷的“稳”上。这份试卷继承了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倡导读书、注重语用的优秀传统,且在结构、题型和命题导向上与前两年的试卷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试卷三大板块及各部分题量、分值与去年完全一样,题型与去年也基本相近。同时,试卷与生活紧密结合,文言文中的“月食”现象、作文修改中的机器人诗人“小冰”、作文题中30年后的同学聚会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再者,试题平易浅近,即使名著阅读题,也与前两年一样,只需要学生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绝不以偏冷的内容为难学生。学生面对这份试卷,会产生熟悉感、亲切感,这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
其次是以“书”为本。这里的“书”指的是语文教材。这份试卷紧扣课本,从材料到题目,都与课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选材来看,汉字书写、名句填空、文学常识辨析等,材料均直接来自课本,语言运用题的语境也是用课文中的语句组成的。而名著阅读题的选文,仍是出自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水浒传》。组合文本阅读题中的主要文本《陶渊明》,学生更是耳熟能详。从题目来看,试卷与课本的关联也很密切。语言运用题中托物言志方法的运用、一句话感想,文言文阅读中的内容、写法分析,小说阅读中情节梳理、细节揣摩,组合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提取、综合论述等题,均由课本中的题目演化而来。
再次是以“语”为本。试卷除了语用题中的选关联词、造句、写感想外,文言文句子翻译、“月影”现象解说、小说人物比较分析、景物与古诗句联想等题,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对这些题目并不陌生,从小学的语文学习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类似训练,完成这些题目应该容易上手。
物理 “共享汽车”关注新科技
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李善保校长认为,全卷28道题有24道题配有相关插图,绝大多数图片都来源于课本,大多数题目的素材也直接取自课本,大部分实验考查都是源于课本上的实验和学生活动,使得整份试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学生拿到试卷倍感亲切,没有陌生感,给物理教师和考生的最大感觉就是非常“接地气”,让所有考生都能感受到试题考的就是平时老师教的,自己学的。
试卷中的“端午浓情、粽叶飘香”“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南京服务网络平台上线了‘共享汽车’服务”等这些题干中的文字,融入了生活的气息、科技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进步,感受到物理的“有用”和“乐趣”。特别是第24题,结合6个易拉罐,考查了4个知识点,更让学生在考试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
今年的物理试卷关注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考查,更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物理“味道”。例如第16题第4小问,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题要求学生看到坐标系中的“点”,就能想到坐标系中的“线”,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再如第26题第4小问,要求学生掌握“等效替代”的思想。第28题,要求学生理解自动控制的照明系统,学生需要用学习到的电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动态电路,此题设计的4个问题,由浅入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挥。
化学“可燃冰”你知道吗?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秦淮区学科带头人叶菁老师认为,从题型设置、试题内容等方面来看,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延续了2016年学科命题的一贯风格,基础题所占分值仍然较大。试卷考查了课本上的重要内容和习题,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命题素材源于教材,重视对课本重点内容的考查,如“安全图标”“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化学式与化合价”“物质的转化”等学生熟知的问题;重点考查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如“酸碱盐的性质”“燃烧与灭火”等;同时还考查了课本上基础学生实验,如“常见气体的制备”“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等。学生只要重视课本,了解初中化学主干知识,就可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试卷在实际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试题选材多样,密切联系生活、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如“空气污染”“化学物质与健康”“常见的化学材料”等;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如:“可燃冰”“C919大型飞机中的金属材料”“新元素的定名”等。
撰稿通讯员 施昭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刘颖
原标题:名师点评首日语文、物理、化学 语文考了机器人诗人“小冰” 物理考了“共享汽车”
责任编辑:黄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