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校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每一位家长都很重视,但重视程度还不够,第一次期中考试决定了一个学生中考成绩。
原因很简单,同一个班,同样的老师,上同样的课。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暑假几乎每个孩子都上了衔接班,孩子学习能力如何,衔接班的效果就如何,在学校的学习效果也一样。
有学习方法,良好学习习惯,与中考需要思维模式匹配的孩子在初中会很快脱颖而出。
而有些孩子很聪明在小学阶段虽然成绩很好,但学习习惯的问题(看错/算错/理解能力弱/注意力差)还是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在小学的时候容易被聪明掩盖,但到了初中计算量变大变复杂,语文文章变长变难,英语语法更加系统。这个时候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就出来了,这种情况孩子不论多付出多努力,成绩也只能班上5名开外。
除非家长能够找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习惯的方法。问题在于这样的机构并不好找,现在普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当老师,都向往BAT和国企央企,那些学校不怎么好的大学毕业生才会考虑当老师。
这些老师自己当年学习成绩就不理想,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绝大部分),自然没有办法来帮助孩子们提高学校效率,当然现今的教育体系已经延续很多年,有经验的老师会研究总结考题/考点,但这些也只会对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更有效,差生也还只是差生。
目前很残酷的事实是,高考状元家庭,高学历父母占据绝大多数。
为什么呢?
除了这些家庭条件好之外。高知家长自身对学习有更多感悟,这些宝贵的经验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包括对培训机构的选择。
我每年暑假有针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夏令营,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家长找到好的老师之后也不惜重金。我们1/3的学生是全班前十,90%的家长都是大学教授/公务员/企业老总。让高学历并且专门研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老师给孩子上课,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能够打破学习瓶颈。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于同班其他同学,剩下的也就是时间和态度问题了。
另外第一次期中考试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于“心态”,目前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绝大部分都认为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再就是运气。所有人都会带着这个心态会在第一次期中考试来评判自己的“天赋”。
老师对比之后就知道该重视哪些学霸,优等生学生对比之后就会更爱学习,差生就会寻找其他途径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调皮/玩游戏/打扮自己)。
其实孩子生下来什么都不懂,只是父母的复制品。孩子的吃/穿/住/学几乎全都是父母决定和影响。所以孩子学习的情况其实就是对父母前期给孩子教育的一次打分。
来源:中考网
责任编辑: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