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试作文评卷“内幕”知多少?

中考语文考试作文评卷“内幕”知多少?
2018年12月06日 06:43 新浪教育

  中考作文的评阅,虽有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作依据,但落实到具体的篇章上,仍然会见仁见智。考生要想作文获得高分,不仅要熟知阅卷者的“明规则”,还要了解那些没有写出来的“潜规则”。

  潜规则一:标题要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

  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潜规则二:文章的首尾段最好都点题

  点题形式多样。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或话题、标题),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

  例如,作文《你我走过的日子》开头:“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原本平静的心,泛起了涟漪。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住在外公家的日子,想起了外公你陪我度过的快乐日子。”

  如果首段较长,那么点题的最佳位置在该段最后一句。因为首句点题有时会让人觉得肤浅,段中点题又不易让老师看到,而末句,既有前面的铺垫,又易引人注意,所以是点题的最佳位置。

  有些记叙文(特别是小小说类的)开头可以不点题,但结尾一定要点。

  如作文《一道风景线》的首段才一句话:“母亲下岗了。”它并没有点题,但末段点题了:“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

  潜规则三:文章最好分成五至六段

  这样可以形成“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老师很不喜欢首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的“孕妇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欢两三行就作一段的“满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题,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间七八行作一段,是因为这样长的段落能较完整地叙述事情的一个片断。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在行文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中间两个大段之间插入一两句过渡语并单独成段,有时也会给人灵活和流畅的感觉。

  潜规则四:篇幅以超过规定一两百字为宜

  比如题目要求“不少于600字”,那么考生不要只写600字,而要超出一两百字,直观地说,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600字”标记下面四至八行。

  作文字数没达到底线的,扣分绝对不只“每少50字扣1分”;字数刚达到底线的,也会给人一种“挤牙膏、凑字数”的感觉;超出底线一两百字,会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

  当然作文也不必太长,不必写到答题卡的最后一行。文章写得太长会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复查前面的答案,而且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塞得过满、没有回旋余地的压迫感。

  潜规则五:题材要实事求是

  也就是要写自己经历或可能经历的事情,不要写自己不大可能经历的事情。

  比如,一个考生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写发生在几百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

  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中考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要能突出作为初中生的“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当然,写“我”并不意味着“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写,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而要有取舍、有变形、有重组地写。

  考生可以将“我”不同时空的言行写在一件事里,可以省略某个环节而放大某个细节,也可以将同学的见闻嫁接到“我”的身上。这并非“造假”,因为写作(不包括新闻报导)从来都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经过艺术加工的文章,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情节更生动,作品主题更深刻。

  潜规则六:立意不但要明确,而且要正确

  考纲和评分标准对“立意明确”有要求,但对“立什么意”却没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

  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写呢?

  不是。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所以,作文要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宣扬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基调。利用中考作文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对教育制度的鄙视、对父母师友的厌恶等不良情绪,或者在文中为自己追求刺激、贪图享乐、逃避责任的行为作辩护的,分数必然很低。

  来源:中考网

  责任编辑:陈熙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